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论文_戴明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论文_戴明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一个群体。近年来,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日益受到关注,为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从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对职业危害进行论述,使手术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防护方法得到增强,从而提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1 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噪音手术室的噪音来源于手术室机器设备的使用,长期在高分贝噪音和紧张的环境中工作,无疑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听觉系统造成影响。在神经系统主要是周围神经兴奋性降低、传导减弱致使机体反应迟钝;在心血管系统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重者可致心率失常;在心理方面首先产生情绪改变,烦躁、易怒,还常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及噪音性耳聋。

1.1.2 激光、射线辐射随着科学的发展及对手术的精益求精,许多科室如神经科、眼科、矫形外科等采用激光手术,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C型臂X光机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 手术的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较多,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胎儿畸形,造血功能低下等。

1.1.3 意外损伤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难免被针头、刀片、安瓿等锐器刺伤出血,使先天保护屏障被破坏。

1.2 化学因素

1.2.1 化学消毒剂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皮肤、眼结膜、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溶液,可引起慢性咽炎;短期大剂量接触甲醛可引起咽喉炎、结膜炎,甲醛还具有致敏诱发致癌作用。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头痛、胸闷、气喘、咽喉炎及肺炎。

1.2.2 麻醉废气。主要是氨氟醚、异氟醚等,它可以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能力及创造能力等产生影响。多次反复大量接触可引起自然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

1.3 生物因素

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性质,护士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污染物,受感染的机会增多。尤其是护士手部皮肤有破损或在手术配合中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锐器损伤及术中患者的血液、体液发生喷溅使皮肤或粘膜受污染时,极易造成血源性疾病的感染及肿瘤的种植生长1。据报道,手术室护士的年创伤率为1%~2%,创伤后感染率高达3%,由于锐器伤感染HBV占34%,HCV占62%,HIV占3.2%。

2 防护措施

2.1生物因素的防护

2.1.1 接病人前一定要认真查阅患者资料,对有乙肝、丙肝、艾滋病阳性者要做好严密的防护措施,严格终未消毒,完善相关的检查项目,减少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 操作中不慎被刀或针刺伤必须立即在流水下把血液挤出,冲洗干净后再用碘酒、酒精消毒包扎,事后通知院感染科进行生化检查确定是否感染,接触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的医疗用品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眼罩,操作前后应严格洗手。医务人员应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以防一些传染性疾病。

2.2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2.2.1 在接触戊二醛时要戴口罩及眼罩,消毒灭菌时要加盖,减少在空气中暴露。

2.2.2 环氧乙烷的危害:环氧乙烷随温度升高,解析作用加速。残留情况随放置时间延长而量下降。半月以后基本下降致99%以上[6]。使用经其消毒的一次性物品时据生产批号、日期以及将所领物品放置在高温通风、干燥的地方,以及半个月后使用,即可使其对人的毒性降至最低。

2.2.3 臭氧消毒期间尽量避免直接进入被消毒区域,定期测定空气中的浓度。

2.2.4 选择使用质量较好、无玉米粉末的手术手套,使用时动作要轻柔等。

2.2.5 尽量避免使用甲醛等毒性、挥发性较强的消毒剂,必须使用时应在无菌箱中进行,在消毒后使用排风系统排放。

2.2.6 配制各种消毒液,要加强自身防护,先戴口罩、帽子、手套及眼罩,动作应准确、熟练、迅速,并注意通风及排风换气等。

2.3物理因素的防护

2.3.1 做好X射线的防护,建议医院在装有“C”臂机的手术间安装铅板防护,并应配有防护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对激光设施应用佩戴防护镜,室内避免氧浓度过高,防止火灾的发生。X线使用的手术室及激光使用时应最好装有防护设施,相对固定,孕期避免接近。

2.3.2 在术中术后摘脱手套及整理敷料布类时动作要轻柔,减少空气中粉尘及纤维的漂浮。

2.3.3 使用高频电刀时,装好负压吸引,把废气抽出。

2.3.4 手术间应及时开放空气净化装置,使用密闭性能良好的麻醉机,保证泄露量最小,防止气味排发对人体造成危害。

2.3.5 仪器应尽量购置低噪音的,仪器设备输出和报警系统应调节到适度的音量,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许在手术间嬉戏打闹,不许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间歇性术中工作的仪器,尽可能在不用时关闭电源,减少杂噪音。

2.3.6 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更换各类电器设备及附属配件(电线、插头、插座等),遵守用电管理原则及制度,避免发生电击伤及灼伤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经常暴露于职业危害中,特别是手术室。因此,处于手术室护士要求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要充分认识到各种危害因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保护好自己,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戴青梅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

[2]谢红珍等.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研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35

[3]吴平.谈医疗器械环氧乙烷残留限量的确定原则[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2,8(2):35

论文作者:戴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论文_戴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