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隆[1]2004年在《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方式及其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分析比较两种尺神经前置方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至2003年收治的肘管综合征病例45例,分别采用尺神经皮下前置和肌下前置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获得随访31例。其中行皮下前置23例,肌下前置8例。 结果 术后随访6月~8年,平均2.4±1.5年。23例皮下前置者疗效优8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2.6%。8例肌下前置者疗效优2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5%。尺神经皮下前置和肌下前置的效果没有显着差异,但肘管综合征中度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重度患者。结论 肘管综合征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对肘管和尺神经彻底的减压,皮下前置和肌下前置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没有差异。肘管综合征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地行手术治疗。
徐竹, 郑松, 刘明, 许伟斌[2]2013年在《35例肘管综合征尺神经松解术式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术式均采用"肘管减压+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松解术",对并对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随访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随访35例肘管综合征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30例明显改善,运动感觉均获恢复,4例感觉有恢复,运动无恢复,1例3度损伤无恢复。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5.7%。结论:肘管综合征应早期诊断,早期给予尺神经松解减压和前置手术,术后疗效满意。
张毅, 向剑平, 程钢, 刘小林[3]2011年在《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式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不同尺神经前置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依据及疗效。方法:54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术中进行肘部尺神经电生理刺激测量,根据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尺神经损伤分度并分别对应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皮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肌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3种不同手术方式,37例术后获6个月~3年随访,其中行皮下前置24例,肌下前置5例,筋膜下前置8例。结果:随访37例肘管综合征病例,34例明显改善,运动感觉均获恢复,2例感觉有恢复,运动无恢复,1例Ⅲ度损伤者无恢复,二期手术行人工神经移植。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3.7%。结论:术中尺神经电生理定量分析可作为尺神经前置术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结合显微外膜及束膜松解疗效较好。
黄熠东, 常文凯[4]2018年在《肘管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文中认为肘管综合征是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可导致手功能严重障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近年来将高频超声、磁共振神经成像应用于肘管综合征病因诊断的研究备受关注,早期病因诊断对该病的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该病手术治疗的术式多种多样,选用何种术式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肘管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明确病因诊断对于术式选择的重要性及各术式的优点与不足,为临床诊治提供
张毅, 向剑平, 程钢, 刘小林[5]2011年在《37例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式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不同尺神经前置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依据及疗效。方法 54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术中进行肘部尺神经电生理刺激测量,根据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进行尺神经损伤分度并分别对应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加皮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加肌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加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叁种不同手术方式,37例术后6个月~3年获随访,其中行皮下前置24例,肌下前置5例,筋膜下前置8例。结果随访37例肘管综合征病例,34例明显改善,运动感觉均获恢复,2例感觉有恢复,运动无恢复,1例3度损伤无恢复,二期手术行人工神经移植。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3.7%。结论术中尺神经电生理定量分析可作为尺神经前置术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结合显微外膜及束膜松解疗效较好。
周炎, 丰峰, 瞿新丛, 方祖怡, 刘祥[6]2012年在《两种尺神经前置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尺神经皮下前置及肌下前置两种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10月收治39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其中20例采用尺神经皮下前置(皮下前置组),19例采用尺神经肌下前置(肌下前置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肌下前置组17例(89.5%)发生尺神经卡压症状缓解后突然加重,1例(5.3%)肘部瘢痕增生;皮下前置组10例(50.0%)出现触碰肘前内侧皮肤时手部尺侧麻木;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2,P=0.002)。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手部握力,拇、环指及拇、小指捏力,以及小指末节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术前显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皮下前置组获优5例,良12例,可1例,差2例;肌下前置组获优6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46,P=0.734)。参照患者源性功能调查表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定:皮下前置组为(22±7)分,肌下前置组为(19±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4,P=0.161)。结论尺神经皮下前置及肌下前置两种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均可达到良好疗效,其中尺神经肌下前置法并发症较少。
白晨平[7]2015年在《两种尺神经前置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在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有一骨性纤维鞘管,即尺神经沟,尺神经尺侧上副动脉以及尺侧上副静脉走行其中。当肘管受压或管内占位性病变时,可对尺神经造成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肘管综合征。目前,对于肘管综合征的治疗尚存在一定争议[1],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尺神经松解术、尺神经前置术以及肱骨内上髁切除术等[2],且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为探讨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笔者对我院部分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以期
蒋羽清, 赵公吟, 朱瑞霞, 徐南伟, 刘海涛[8]2016年在《肱骨内上髁切除联合尺神经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肘管综合征又名迟发性尺神经炎,主要由于肘管内尺神经受压或牵伸引起手部尺侧麻木疼痛、肌肉萎缩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尺神经进行性损害,大部分均与创伤性关节炎有关,是临床上常见的外周神经卡压性疾病[1]。肘管综合征治疗以手术为主,目的是解除尺神经的卡压,并防止将来可能形成的卡压。目前主要手术方法有原位单纯减压术、肱骨内上髁切除术、尺神经移位术[2-3]。单纯的肘管减压及尺神经移位术难以解决肘管骨
张春林, 阴彦林, 苏峰, 班旭英, 贾晓静[9]2008年在《尺神经前置深筋膜瓣包绕固定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尺神经前置深筋膜瓣包绕固定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3月-2006年12月,采用尺神经前置、深筋膜瓣包绕固定治疗58例肘管综合征患者,中、重度患者同时行神经外膜松解术或显微镜下束间松解术。男52例,女6例;年龄12~65岁。创伤性关节炎伴屈曲畸形28例,肘部骨折9例,肘外翻畸形7例,风湿性关节炎6例,尺神经半脱位5例,尺神经沟内肿物3例。病程2~32个月。按照Dellon和Mackinnon推荐分期标准:轻度13例,中度34例,重度11例。结果2例分别于术后3、7d出现皮下积血、积液,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环指、小指麻木均不同程度缓解,内在肌萎缩及爪形手畸形恢复较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8例,良1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9.7%。结论采用尺神经前置、深筋膜瓣包绕固定,中、重度患者同时行神经外膜或束间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可靠。
余宗保, 梁炳生[10]2008年在《两种尺神经前置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比较采用传统尺神经皮下前置术和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治疗中重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至2006年期间收治的中重度肘管综合征76例,分别采用尺神经皮下前置术和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获得随访70例,其中尺神经皮下前置术28例,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42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2年)。疗效评定按照张高孟评分标准,尺神经皮下前置术者优良率64.3%,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者优良率85.7%,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宜行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
参考文献:
[1].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方式及其疗效比较[D]. 黄隆. 福建医科大学. 2004
[2]. 35例肘管综合征尺神经松解术式及疗效分析[C]. 徐竹, 郑松, 刘明, 许伟斌. 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3
[3].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式及疗效分析[J]. 张毅, 向剑平, 程钢, 刘小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4]. 肘管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J]. 黄熠东, 常文凯. 实用骨科杂志. 2018
[5]. 37例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式及疗效分析[J]. 张毅, 向剑平, 程钢, 刘小林. 现代医院. 2011
[6]. 两种尺神经前置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 周炎, 丰峰, 瞿新丛, 方祖怡, 刘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2
[7]. 两种尺神经前置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 白晨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8]. 肱骨内上髁切除联合尺神经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J]. 蒋羽清, 赵公吟, 朱瑞霞, 徐南伟, 刘海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9]. 尺神经前置深筋膜瓣包绕固定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分析[J]. 张春林, 阴彦林, 苏峰, 班旭英, 贾晓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
[10]. 两种尺神经前置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分析[J]. 余宗保, 梁炳生.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