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病患术后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汤朝秀,严俊

汤朝秀 严俊

(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外二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病患术后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名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人。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为期应用下肢骨折术后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和术后基础护理基础上引入中医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疼痛及睡眠疗效。结果:研究组其术后疼痛疗效率为5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44%(P<0.05)。研究组术后睡眠疗效率为65.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13%(P<0.05)。结论:下肢骨折病患术后应用中医护理可显著减轻术后疼痛,增加患者睡眠。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347-02

在临床上,下肢骨折其发病率极高,而外科手术无疑是治疗下肢骨折、促进患者恢复的最有效手段。然而,术后麻醉药失效后,患者多发生显著的疼痛,这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饮食欲望及睡眠质量,故不利于其术后恢复。为此,我院近年来针对骨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的情况特尝试引入了中医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患者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合计128人。其中男71人、女57人。患者的年龄在24~73岁之间,平均年龄(52.4±11.6)岁。按照骨折病种划分,29人系胫骨骨折、27人系股骨颈骨折、26人系腓骨骨折、19人系股骨粗隆间骨折、15人系股骨干骨折、12人系髌骨骨折。所有患者均经由X线检查确诊,并符合骨科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指征。同时排除骨代谢异常、骨肿瘤及其他病理性骨折等不适宜纳入研究的情况。将全部病例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人。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病种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术后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应用下肢骨折基础护理,包括监测护理、遵医嘱给药执行、导尿管及引流管护理、基础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简单疾病宣教及康复护理。

1.2.2研究组:本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和术后基础护理基础上引入中医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2.1推拿护理:护理人员应对病患患肢实施推拿护理,用以促进其血液循环,避免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首先按摩脚趾、足底,而后按摩足内外及足背,再按摩足跟及足踝,最后按摩小腿及大腿。按摩时必须严格规避切口包扎部位,手法应严格掌握力道,切勿造成患者疼痛,每日实施1次推拿护理,每次推拿0.5h。

1.2.2.2艾灸护理:采用灸法,取穴气海、关元、中极,每穴施灸15min,每日艾灸1次。

1.2.2.3耳穴压豆护理:取王不留行籽置于5mm×5mm的医用橡皮膏上,对患者耳穴实施压豆,主穴取神门、皮质下、枕、额、心。副穴取交感、脾、肝、肾。每穴按压50下,每日按压3~5次。最初可由护理人员实施,而后可交由患者家属进行操作,以按压处酸、麻、胀、痛为宜,每3日需更换新的压穴耗材。

1.2.2.4中药包外敷:取吴茱萸、莱菔子、白芥子及紫苏子各80g充分混匀并裹入布包内实施微波加热,待患者术后主诉疼痛时用该中药包外敷包扎处周围皮肤,每日热敷1次,每次30分钟。

1.3 观察指标

1.3.1疼痛标准:应用常规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1]。0分为无痛,1~3分为可耐受的轻度疼痛,4~6分为略影响饮食睡眠的中度疼痛,7~10分为严重影响饮食及睡眠、需应用止痛药的重度疼痛。将无痛及轻度疼痛纳入疼痛疗效评定中。

1.2.2睡眠标准:应用睡眠率公式评价两组睡眠质量[2]。即“睡眠率=实际睡眠时长/8h×100%”。睡眠率高于80%为睡眠质量好,睡眠率70%~80%为睡眠质量中等,睡眠率低于70%且不小于60%为入睡困难,睡眠率低于60%且不小于50%为轻度睡眠障碍,睡眠率低于5%且不小于40%为中度睡眠障碍,睡眠率低于40%为重度睡眠障碍。将睡眠质量好及睡眠质量中等纳入睡眠疗效评定中。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效果比较

研究组其术后疼痛疗效率为5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4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祖国医学指出,骨折患者其血脉受损,气血运行失畅,故而经络阻闭,气滞血凝,发为瘀滞,进而诱发疼痛。而疼痛加剧了气血阴阳失衡,使患者夜不能寐。常规临床对患者应用止疼药物,但此类药物副作用明显,且部分患者有风险导致成瘾,故而临床应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为此,我院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应用中医护理为患者进行疼痛及睡眠的干预护理,并取得了初步的临床成果。

推拿是中医领域重要的治疗及护理手段。通过手法推拿刺激经络、腧穴与肌肉,能够显著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患肢局部的营养物质灌注,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同时,血液循环的加速还能将患处组织蓄积的大量炎性因子清除,避免术后感染诱发疼痛。

艾灸以局部的温热刺激为主要治疗手段[3],该疗法能促进局部充血及微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运,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新陈代谢,与推拿可起到相似的组织修复与炎症清除作用。同时,艾灸通过穴位刺激的靶向作用使热刺激直达大脑皮质,阻滞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从而发挥安神止痛之功效。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4]。对耳穴进行按压刺激,能够使相应反射区产生同步反应,进而起到止痛安神的作用。本次压豆取穴,正是发挥了交通心肾、安神益志、活血止痛的功效。

中药包外敷在我国也有着久远的应用历史。中药包也首先通过微波加热发挥热效应,一方面促进血液循环,发挥与推拿及艾灸相同的作用,一方面包内的药物也能够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作用[5]。白芥子、莱菔子、吴茱萸及紫苏子合用,可发挥安神养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通过引入中医护理方法,其止痛及安神效果显著提升,这说明下肢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能够极大地提升术后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最终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病情的康复。故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爱红.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措施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 (18):67-68.

[2]陈曦,陈文辉,施碧玲.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骨折病人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0):3120-3121.

[3]姜会枝,杨心灵,徐振伟.艾灸穴位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6):550-551.

[4]纪栓菊.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体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 25(3): 225.

[5]银毅,陈刚,叶永烈.中药敷贴对住院骨折患者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 (2):103-104.

论文作者:汤朝秀,严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  ;  ;  ;  ;  ;  ;  ;  

下肢骨折病患术后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汤朝秀,严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