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探索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探索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于婉婷,侯亮,王海萍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摘 要: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就业。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三种具体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了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目标、实施计划以及实施路径,旨在提高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效率、教学质量。

关键词: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

在新时期背景下,院校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为社会、环保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1]。那么,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又该如何创建与实施?下文做详细分析。

一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而言,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以下几大部分内容:一是工学交替,学生顶岗实习实践。为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步发展,需在教学期间实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与顶岗学习时间合理划分,通过校内、校外交替教育培养的模式,让学生的书本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练习、巩固,同时,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在返回学校后得到解决,进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2]。二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积累提升实践技能,促进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提升。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紧密协作、高度配合,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创新型人才养成的重要举措。三是专兼职教师共同授课的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需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市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教学方案,开展项目化教学。以此,院校需采用专兼职教师共同授课的模式,根据教学任务的轻重缓急,为专兼职教师合理分配教学任务、教学范围,实现高效教学。如对于技能更新迅速、实践性强的课程,院校可聘请专任教师、企业骨干合作授课,由双方共同制定授课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二)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目标分析

环境监测与评价与我们的生活、生态环境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必须要立足实际,立足市场、行业需求。在经过深入调研与全面分析后,我们大致明确了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定位,即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工矿企业、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站与环保公司及相关部门的环境监测与评价[3]。也就是说,院校需要为这些企业、单位培养、输送技能与素质同步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创新性人才。在此基础上,对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做进一步确定:在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需要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具备一定程度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能正确合理运用分析检验、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室内检测与治理、环境评价等技术高效完成各项环境监测与加评价工作,能胜任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保设备运行与管理、室内污染检测与治理、工矿企业分析检验、企业安全与环境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4]

为了更接近玉米群体真实转录水平,研究团队采用自然群体,以368份玉米自交系未成熟籽粒为实验材料,对转录本组,即一个基因通过可变剪接转录形成的多种成熟mRNA,进行重新组装,获得了以往未被研究的新转录本。

(三)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计划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落实,需要科学的知识理论依据与丰富的经验做基础,需立足实际,也需讲究策略技巧。就现阶段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校内培养;二是校外培养。而根据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规划,由可将校内培养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校内实训、课内实训、综合实训以及生产性实训,这四个实训阶段从易到难,从零散到系统、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层层递进,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5]。与校内培养教育规划相对应的,校外培养也包含四个阶段:认识实训、项目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参与,在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在,学校与企业需共同努力、广泛参与,组织专业课任教教师与行业企业家共同设置实训项目,共同组织实训教学,共同进行实训考核,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促进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二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一) 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专业教育发展与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创新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课程考核与职业考核、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有机结合,创建起综合的、系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将学生的日常表现、期末考试成绩与实训实习评分等有机结合,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在考查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过程控制,通过适当的教学教育策略,使学生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 创新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时期背景下,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必须立足实际,结合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可将信息技术适当引进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编制教学课件、建立教学资源库、课程网站等,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可以将微课、慕课等引进教学工作中,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打破对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科学选择、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项教育培养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6]

(三) 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在建设与教学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区域经济发展对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组织该专业教师深入市场调研,准确掌握市场对人才的定位与需求,并与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骨干以及往届毕业生进行访谈,准确掌握市场现设的岗位职位,了解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进而精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目标,科学制定教学规划、教学方案,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实施。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教学、实验教学后,分析总结出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为“工学结合、双证融通”,具体而言即为将学生的在校时间、校外实习、实践时间合理划分,如学生在校学习一年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后,就接受一年时间的职业教育,在此阶段集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经过一年时间的职业能力培养后,就进入半年的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完成后便进入最后的培养阶段--毕业实习阶段,此阶段时间也为半年。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院校需立足实际学情,结合行业与岗位要求,制定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选择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刘光斌 男,1982年出生,四川射洪人,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GNSS导航、复杂系统控制和多智能体系统.

会计集中核算要完成监管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要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追踪资金的开销情况。比如:在进行报销以及结算等相关工作的时候,核算处的工作人员要审核资金支出单位的原始票据等相关凭证。在电脑联网以及构建好会计审核体系之后,要全面掌控以及跟踪资金的流动以及实际支付情况,尽可能防止祸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小敏.“以赛促教”视域下高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以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221.

[2] 杨万红,潘丽燕,郑鄂湘,等.高职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以《环境生物学》课程为例[J].学理论,2014(26):233-234.

[3] 孙立波,张志学,姚林.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02):153-155.

[4] 赵强,廖天录,张丽萍.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1):224.

[5] 曾爱斌,阮亚男,陶星名.高职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1(05):62-64.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

本文引用格式: 于婉婷,侯亮,王海萍.探索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现代化 ,2019,6(50):23-2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0.012

标签:;  ;  ;  ;  

探索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