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利用自身优势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_厉小雅

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利用自身优势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_厉小雅

----- 以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为例

厉小雅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311200

摘要: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事业实体,其具有的实质在于不断的揭示、保存藏品自身具有的价值以及进最大的可能展示其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与精神层面,一座城市乃至是一个国家都是急切的需要延续与创新自身的灵魂来适应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变化。同时这样的灵魂不是随意或者是刻意的创造的,其是历史的积淀以及文化变迁含有的体现与修正。其含有的基础就是这个城市或者是国家含有的过去,同时博物馆就是为了保存与传播这样的文化物质载体。为此本文将对于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 精神层面 遗址类

引言

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事业的实体,其具有的本质为不断的揭示与保存藏品自身具有的价值,同时最大可能的实现并展示其藏品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参观者的立场观察,博物馆是对事件给以保存的一种文化机器,当前博物馆形式多样,置身其中可让参观者能对国家、民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体验。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和城市在精神文化领域中药对自身灵魂进行创新和延续,以此来对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变化来进行适应。这样我们站在博物馆以及城市管理者的立场来看,博物馆是社会文化传承的载体,其藏品极为丰富,并且其能够对这些藏品内涵的发掘来对该国家和城市在经济、文化、科研以及政治等方面的水平进行有效提升。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坐落在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是一座综合反应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的专题博物馆。总的占地面积达到了83亩,建筑面积达到了6800平方米,在展区含有八千年回首主题陈列厅以及遗址保护厅构成,建筑的总体类似船行。在2009年的时候正是的对外开放,其具有教育、科研以及旅游、休闲等很多的功能在一身,其展示的跨湖桥文化考古研究成果专题性的博物馆,也是向世人呈现了8000多年前的璀璨的跨湖桥文化。

1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发展模式

1.1遗址类博物馆与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关系

文化传承同经济之间联系密切,经济给文化传承提供有效支撑,而文化传承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同博物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就成了无形资产。而作为文化传承的公共性机构的城市遗址类博物馆代表着整座城市的形象,其也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由此城市遗址类博物馆散发的品牌效应便可以对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行推动,且促进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快速的提升。

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就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其可作为城市旅游中的一项软性文化类旅游资源存在。虽然其是一种非营利性机构,不过其对于城市人文价值的提高给以有利促进,也就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相关数据表明,杭州平均每年要进行4000多万人次的境内外旅游者的接待,在这其中杭州博物馆作为大部分游客的参观景点。当然我们很难用数据来对博物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衡量,其更多的作用是教化和宣传。一个城市中最为重要的遗址类博物馆是我们了解和融入城市最为直接简单的方法。由此我们可知遗址类博物馆品牌效应可促使大众更想了解该城市,就此大众便以该城市作为其旅游目的地,这也就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提升了其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对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和城市以及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1.2遗址类博物馆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关系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需求不再是基于物质层面的满足,转而倾向于精神文化层面的专注。在如今文化需求空前发展的条件下面,城市遗址类博物馆与城市文化传承以及传播等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其又与城市品牌的建立具有何种的关系,其发展是否有利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1)遗址类博物馆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承

文化传承是历史文化在时间上面纵向的延伸,文化传播是文化从一部分人群到另一部人群,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区域的扩散,是文化在空间上面的横向移动。城市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于文化的积累与交流,同时也是不断的创新与发展的基础,更是人类对于城市文化的分配与享受,对于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遗址类博物馆促进城市文化创新

城市是文化载体与创新的中心,也是历史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目前文化的主流,反过来文化特色还是一座城市本质的最佳体现。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城市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物质空间,而是与环境融合的人类文化载体。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面,如何通过博物馆来创造城市文化的优势,传承中国城市文化的精髓,延续着城市文化演变的规律,培育出独特的城市精神是城市遗址类博物馆需要把握的一个关键要素。

(3)城市遗址类博物馆与城市品牌的建设

博物馆是一种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其以大众和社会为面向对象,这极大的促进了城市文明和品牌效应的建立。城市中遗址类博物馆应对个地方城市品牌进行打造,成为城市名片。此外,建设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城市遗址类博物馆需要积极催化和融合多种文化,推动大众更加深入的了解该城市的历史文化,使得人们在博物馆中便能够对该城市的历史、现在以及将来发展进行深入理解。在打造和建设现代城市文明以及城市品牌的时候,需要对城市遗址类博物馆进行更全面的营销,对文化进下有效传承以及创新,从而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给以积极推动。

2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为了促进我国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发展,积极地寻找与旅游的切合点,来满足社会与公众对于文化多角度与多方位的需求,最大程度的发挥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功能与价值。在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面,本文对于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发展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来期望总结出适合其发展的模式与管理理念。

2.1市场细分不明

由于在建设城市遗址博物馆中存在缺乏资金的问题在国内是普遍存在的,这便促使其市场化的发展。由于资金的不足使得博物馆发展进入到了瓶颈期,还有一些博物馆难以继续下去。国内投资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建设的主体是非常单一的,在大多数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建设中,国家拨款是极为缺乏的,更有甚者国家每年的拨款都无法支付一年的水电费。通常拨款仅仅能够对员工基本工资进行保障,但却很难进行日常文物的保护。就是因为资金的严重不足,使得在很多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研究工作以及日常的展览工作的继续变得很艰难。

在开发管理城市遗址类博物馆中以市场作为其理论,市场营销中的市场细分概念应作为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市场营销工作的关键所在,不过在城市遗址类博物馆中进行了市场手段和理论的相关运用,但这其中却不知道怎样细分营销市场,也不清楚怎样寻找其目标市场。对于城市遗址类博物馆来看,目标观众以及目标市场的具体群体是哪些仍旧是一个难题。经过研究我们知道,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并没有清楚认识市场细分,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并未细分观众,其仍旧将社会公众当做其面向对象,二是未对市场细分理念有正确认识,从而出现市场细分不明的现象。

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工作目标首先就是对博物馆观众进行吸引和保持,这也推动了树立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良好形象,并进行运作经费的筹集。就市场本质来看,博物馆的观众是一切社会个人。站在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角度来看,博物馆的观众可能是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公众,整个社会公众都是其服务对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其自身不同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思想意识以及教育程度等,这也是其对博物馆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和认识,就此博物馆观众层次化便产生了。由于国内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消费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公众,这使其范围极度宽泛,从而对经济和社会效益会产生影响。

2.2馆内产品方面的经营误区

因为过于的强调以物为本,在同观众的沟通环节是脱节的,很久以来,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过于的强调以物为本,错误的认为城市遗址类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藏品的收集、陈列展览以及研究的工作。显然这些都是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建设的基础,本文的研究也是赞同藏品在城市遗址类博物馆里面具有的地位,不过在这样理念的引导下面,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却是忽视了其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观众。最后呈现的结果为虽然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游客就会认为枯燥无味,形式陈旧,进而敬而远之。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在于博物馆将自己定位于施教者的身份,其虽然很明白其可以提供给观众什么,但是却不知道观众需要什么,对于观众的理解一般是建立在自己对于这些具有理解上面。

与此同时,过于的强调藏品具有的品质,缺乏对于环境、设施以及服务的改进措施,目前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过于的关注藏品的规格与等级等,认为只要藏品的品质好就不用担心没有观众,片面的任务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发展仅仅依靠的就是本身的藏品。这就导致了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在藏品管理与展示方面做的都是非常的好,不过对于环境、设施以及服务等几个方面却是缺乏人性化以及人文化的体现,设施规划非常的差,服务也是跟不上游客的需求。

2.3游客体验设计的缺失

针对于城市遗址类博物馆来说,需要注重游客的体验,自然需要从展览手段、主体内容以及讲解服务等很多的方面,提高游客含有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因为不重视游客的体验,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内的产品缺乏有关的体验设计,缺乏真正意义上面的体验产品。

2.4遗址类博物馆形象方面问题

国内在经营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过程中遗址存在思想过于僵化的问题,且其在市场环境中,是缺乏“定位思考”思想的,其没能够对自身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位。有一些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其由公立性质出发,来对自身进行定位,成为收藏文物和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宣传的机构,不过该种功能定位是时候,对于城市遗址类博物馆所具备的具体功能是缺乏相应的考虑的。因为其定位并不明确,这就使得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在发展的过程中没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所在,从而造成其个性无法突出,而其品牌意识也较弱,再加上其在把握文博事业发展先进方向上不够准确,不明确的功能定位便会造成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产品的销路并没有找到合适的销路。当前博物馆和博物馆领导者大多数都更加偏好固守例行的业务上,对于现有的固定规则其则过于安守,其并没向大众开放博物馆,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反而是对博物馆的单一功能给以固守,其同单一静态的作业更加趋向,创新多元的发展性思维则是较为缺乏的。

建设是城市遗址类博物馆树立形象的重点,清晰其自身定位功能便可对自身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城市遗址类博物馆若存在不明确定位,便可直接造成博物馆形象定位不准、缺失的现象,从而造成多数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形象过于单一。大多数城市遗址类博物馆根据其所具备的单一功能定位,来对自身进行展示古代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或是爱国教育基地,或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收藏中心等的形象定位。因为博物馆在其定位方面没有进行综合考虑,是其发展造成困惑,其不能准确意识到其能发挥的带动旅游业、传承历史文化、观众休闲娱乐以及城市形象的代表等方面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其也就不能完成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使命了。

3.遗址类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建议

3.1管理模式拓展建议

文化旅游与城市体验旅游的兴起,使得寓教于旅的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大机遇。比较与借鉴国外成功的发展模式,本文研究其应该具有的发展模式如下:

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应该首先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从旅游体验上面进行规划与设计其游览的全部过程。其次城市遗址类博物馆旅游民俗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建设与完善也是其功能延伸与社会影响力提升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在结合其独特的与博物馆旅游地形象的感知塑造也是提升其浏览满意度,从而可以积极地影响并激励游客游览以后的行为意向,也就是宣传并推广博物馆所在城市文化与价值具有的有效手段。

通过这些分析,如何的识别具有的目标顾客,如何具体的创新博物馆管理的理念,如何的提升其旅游综合的质量感知,以及如何的塑造其适合旅游地的形象,不仅仅是需要其目标游客的需求以及提升其所在城市竞争力的需求,也是目前管理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的主要任务。

3.2目标人群的识别建议

首先,因为其今后发展还是将采用收费为主,城市类遗址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需要面对其具有的明确目标群体。虽然作为公立的非营利性机构以及属于文化事业单位,城市遗址类博物馆从藏品的陈列到环境与活动的设计都是需要做到老少咸宜与雅俗共赏。

出于可行性的考虑,对于付费的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其具有的重心应该是其主要付费安排游览的游客。当然,因为城市遗址博物馆作为承担着很多的公共与社会的功能,其具有的市场化也只是手段。依据本研究的结论,城市遗址类博物馆付费游客都是比较富有同时具有稳定的收入,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外地游客。其出游的时间一般都是在这个城市逗留三两天。其游览博物馆的花费都是比较少的,其博物馆旅游相关信息获取方面,多是通过网络和电视报道以及亲朋好友的推荐而进行博物馆游览的。

为此,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面,需要赢得这一部分的观众,特定的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就是使其陈列展览、设施建设以及服务水平等,馆外产品以及服务等提供以及游览体验的设计与安排,针对于这一部分的消费观众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只有依据自己的特点,服务好其主要的目标消费群体,才是可以从整体上面尝试去真正的满足其不同的消费群体以及不同的消费阶层的文化消费需求,才是可以真正逐步的发挥博物馆为社会全体服务的作用。

3.3注重提升经营理念与旅游质量

在本文研究中,对城市遗址类博物馆进行重新界定,其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所结合的产物。是旅游体验同博物馆产品的融合之物。在其中心的是游客体验,环境成功的塑造了其实施的具体工具。空间、设施、服务、大众旅游产品服务、藏品、游客等在大众文化中心以及城市文化中心的地位以及影响由环境体验来进行结合,成为一种游客整体认知,这便是城市遗址类博物馆综合质量感知。

3.4旅游地形象建设与游客满意度提升

首先,本文研究可知,若想城市遗址类博物馆旅游发展循环更加良好,也就是向游客进行博物馆和其所处城市的价值和文化进行巩固和宣传推广,首先便是对博物馆综合感知质量进行有效提升,主要是其三个维度十六项要素,要比较、优选本研究的综合感知质量的要素分析,要积极宣传、打造以及巩固博物馆的良好形象,并就此进行更高的顾客满意度的建立,从而有效提升游客在旅游之后的行为意向更加积极。

结束语

城市遗址博物馆,需要积极的结合具体的博物馆功能、遗址文化以及所在城市文化的特色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在具体的形象推广的方面,因为很多的目标游客希望博物馆可以植根于当地经济与文化里面,可以反映出地方独特的文化。所以当地城市居民参与博物馆规划发展以及形象的推广工作对于博物馆的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之后,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接收游客的投诉与建议等,同时进行有效的反馈,借助这些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售后的营销体系也是需要建立。

参考文献

[1] 艾进,谢敬凤,吴瑾. 城市遗址博物馆的文化产业开发及其内函与途径[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04)

[2] 艾进,谢敬凤,张晚霞. 博物馆概念及功能的演变对其文化产业开发的启示[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04)

[3] 叶俊之. 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问题[J]. 中国博物馆. 2003(04)

[4] 王兴斌.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模式的改革[J]. 旅游学刊. 2002(05)

[5] 章建刚. 遗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理想模式[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论文作者:厉小雅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城市遗址类博物馆利用自身优势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_厉小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