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妇产科患者的特点
(1)疾病特点。妇产科疾病大多涉及生殖系统,例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异位妊娠等,而且发病原因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患者就诊时,对于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往往不愿回答,不愿透露这些私密的信息,不能正确描述疾病经过、症状表现。以异位妊娠为例,需要了解患者交友、婚姻、月经史、性生活等信息,患者对这些问题难以启齿。
(2)心理特点。出现妇科疾病后,患者的心理复杂,诊疗过程中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暴露生殖器官、异常的婚育史、不孕不育疾病、性疾病等。这些信息如果被他人知道,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和情绪反应,包括紧张、害羞、畏惧、焦虑等。而这些负面心理和情绪的出现,会影响正常的诊疗工作,甚至加重病情。
2.妇产科患者的隐私表现
不同女性群体,对个人隐私的认知也是不同的,部分女性认为是隐私的事物,另外一些女性不以为然。一项针对328例妇产科患者的研究显示,168例患者认为乳房及下阴部分属于隐私,占比55.1%;91例患者认为婚育史、性生活史属于隐私,占比23.9%;69例患者认为病情属于隐私,占比21.0%。分析这些患者的隐私表现如下:
(1)妇科患者隐私的特殊性,体现在患者均是女性,是特殊的社会群体;患者隐私的一般性,则是和生殖系统相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是致病原因。因此,患者不愿告知医护人员这些细节。
(2)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患者得了妇科疾病,往往会产生负面心理和想法,会想到今后的婚姻、生育情况。尤其在农村地区,患者不愿与他人交流,或者刻意隐瞒病情,不利于诊断和治疗。
(3)部分患者确诊后,需要实施手术治疗,会考虑医疗费用、手术风险,会担心术后恢复情况。例如:年轻的子宫肌瘤患者,面对手术治疗方案,想到并发症、生育能力、复发情况,迟迟不愿接受手术。
3.妇产科患者隐私泄露的途径
针对妇产科患者的隐私,泄露途径主要有两个:①护理操作。在常规护理工作中,护士会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观察乳房、下阴部分的症状,甚至有一些侵入性的操作,例如冲洗阴道。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隐私完全暴露在医护人员面前。②护患沟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患者的婚育史、性生活史等私密信息,往往是在护患沟通时泄露的,例如病情询问。患者认为这些信息传播出去,会影响个人名声、家庭生活、就业机会等,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4.妇产科护理中患者隐私保护的方法
(1)日常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操作时应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避免患者隐私暴露在外。例如:有条件的患者,可以选择单人病房;在双人间病房里,可以利用布帘进行遮挡、分隔,保证护理操作的私密性。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观察、护理前,首先获得患者的同意,要求家属、其他人员回避,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安全感。
(2)手术实施。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告知患者手术流程、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出病房前注意遮挡隐私部位。手术室内保持安静整洁,调整适宜温湿度,尤其做好保暖措施。手术操作中,不要讨论患者的病情;术毕清理血迹,帮患者穿好衣物,或对身体遮挡后,送回到病房。
(3)医学教学。除了诊疗、护理工作,医学教学时也容易侵犯患者的隐私。教学过程中,医师会检查患者的身体,并对实习生进行讲解,必须处理好教学和隐私保护的关系。首先要获得患者的同意,告知科研、教学的重要意义,未获得患者的允许,不能作为教学案例。其次了解患者疾病信息时,应该注意场所环境,避免无关人员听到,且不要询问敏感话题,尽量使用委婉的语言。最后在检查身体时,使用物体遮挡,减少暴露面积,不要谈论患者的隐私。
5.妇产科护理中患者隐私保护的要点
(1)树立隐私保护意识。对于医护人员而言,要想保护患者的隐私,首先应该树立隐私保护意识,将其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医护人员,通过培训教育的形式,学习法律法规,培养职责道德,在护理期间严格为患者保密,工作之余不谈论患者信息,不泄露患者的隐私等。
(2)加强病历管理。病历包含了患者的基本资料、就诊记录、检验结果,是保护隐私的重要环节。加强病历管理,应该对患者的病历妥善保管,除了患者本人、家属以外,其他人索要病历时,一概不能提供。
(3)改变护理模式。常规护理工作中,是以疾病为中心,注重的是疾病治疗与恢复,忽视了患者的主观感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应该改变护理模式,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围绕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开展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妇产科疾病大多和生殖系统相关,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可能侵犯患者的隐私。文章分析了妇产科患者的特点和隐私表现,重点指出患者隐私保护的方法和要点。希望通过本文,促使患者、医护人员树立隐私保护意识,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论文作者:黄永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患者论文; 隐私论文; 妇产科论文; 不愿论文; 疾病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操作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