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工程管理者不仅要认真把握施工进度,还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在合理范围内控制施工成本,有效管理施工信息。在现代化背景下,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质量管理,因此相关人员在工程施工前一定要做好一定的预防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作业,以此推动整个施工的顺利进行。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素分析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包含了业主监督和自我监督两种方式。一般业主方会委派相关的质量监督小组在施工现场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对于每个工序环节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和督查工作。而此时的企业管理者则是通过施工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合理的质量监管体系和系统,对于所有工程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工作。此时双方只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工程进度计划,通过施工进度指导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保证企业于业主方的及时沟通,监督好每个分包单位的日常施工情况,并且协调不同施工单位之间的交叉施工和相互配合问题,以此,在保证施工进度顺利进行的同时,质量也能在预期范围内得到控制。
2、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总的来说,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需要,这必须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现有的管理制度,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好的解决方案,它还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保证,它不仅注重加强安全管理、监督和检查以降低事故发生率,还强调严格遵照国家的施工标准安全生产,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此外,加强建筑工程管理还有助于建筑企业节约成本,要依据建筑工程的规模、工艺性质等制定出详细科学的施工方案,可以科学完善的安排每一阶段的工作,还注意材料费用的管理,节约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的情况,同时严格控制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验收等关键环节,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
3、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施工管理工作落后
建筑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劳动人员也较多,往往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及应变能力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管理的不规范也是潜在隐患,导致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在分工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更使得工作人员职责混乱且权责划分不清晰,更甚至施工单位投标文件承诺不能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3.2安全责任意识相对薄弱
一方面,许多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或是承包方对于管理人员的安排和分工根本不重视,没有综合考虑到管理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积极作用,直观表现为其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难与相关规定要求相吻合,自身的管理职责也难以履行,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工程危险系数升高。
3.3工程质量监察问题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施工问题。在所有的项目完成之后,首先要对工程进行检查,在确保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够正式的投入使用。但由于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工程在施工过程和后期检查中仍旧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例如检查的范围较小,之中存在不严格的现象,时间较短,导致施工人就存在相关的安全问题。最典型的,例如瓷砖不牢靠、墙面不平整、粉刷墙掉灰现象等等,这都是由于后期检查不严格,导致施工人员对工程马虎作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如果此时承包商不重视整体的工程质量,那么后期的工程质量是完全不符合预期标准的。
4、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4.1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
随着近几年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建筑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安全质量问题一直频繁发生,这就加大了企业对于工程中质量问题的关注。在确定工程在施工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后,由于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企业制度大多数都是针对施工项目结构和安全管理方面。此时如果只是依照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相关人员应当建立起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对于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找出以往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详细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工序材料监察和质量监管等一系列环节管理。从而在保证施工工程按照相关制度进行作业的同时,维护好各环节的质量把控。
4.2加强材料质量的监管
一般我们所用到的材料种类非常多,且成本不低,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工程进行时对于材料生产使用进行严格的调查,对于起到主要作用的材料,进行现场的查收工作,按照一定的质量检测制度来进行相关的检查,在正式施工之前,除了进行质量抽查和材料厚度,质量调查记录外,还要查看有害物质的含量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确保所有的材料不会产生后期的安全问题。
4.3提高劳动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一方面,对于从事高空建筑的作业人员,应强制性要求其提前系好安全带、穿好安全服,积极开展事故防范准备工作,地面施工的工作人员还应该佩戴安全帽,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能更好的落实,地面施工者也应佩戴安全帽,在搭建高空支架时应遵循技术要求展开细节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设备工作人员检验机制,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规模与用途,构建持证上岗等机制,严格筛选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等级和型号,任何不达标的设备一律不准流入施工现场中,还要确保工作人员能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安全责任意识。
4.4建立并健全法律法规
首先,管理体制在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应全面确保生产责任的有效贯彻和落实,充分保证管理工作人员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严格把关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其次,相关部门应对法规条例予以完善,可以增加设置阶段性的项目施工专家核验内容,还应以实际情况未基础,保证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行为有法可依;再者,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与承包单位双方都应兼顾项目规模与复杂程度,保证好管理更具有规范性与制度性的特征,更好的促进管理体制效用得以全面发挥出最大化效益。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赢得发展前景,必须要增强创新、转变观念,而且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较为复杂,从竞标到工程竣工有多个环节,因此要以创新的施工管理提升施工质量,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期间结合建筑工程特点及现代经济体制,逐步增强建筑工程实体的质量监督力度,灵活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同时由于近年来出现的私营建筑企业,导致建筑市场更为混乱,所以还要逐步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标准化、合理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从而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波,蔡怀庆.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的相关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107-109.
[2]张鼎好,谢薇.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控制措施提出的几点思考[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1):76-78.
[3]邢海风,韩越信.试论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及控制措施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0):231-235.
论文作者:张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