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进展研究探讨论文_张祥汉

珠海市供水与排水治污中心(珠海市水质监测中心) 广东珠海 519020

摘要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城市当中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环境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黑臭等。如何做好该问题的治理,则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发展当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在本文中,将就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进展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进展;研究

1 引言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水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水体循环、改善城市气候以及水土保持的功能。而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环境保护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匹配情况,并因此使城市水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恶化,导致水体发生黑臭情况。所谓黑臭水体,即是散发出令人不适气味以及呈现令人不悦颜色水体的统称,其主要特点有:水体存在较为严重的有机污染,存在明显的富营养化情况。颜色呈现出泛黑色或者黑色,向外散发出刺激的气味。水体中DO较低,具有较高的氨氮含量且透明度较差。为了保障城市环境,即需要能够做好治理技术的把握与应用,不断提升城市环境水平。

2 黑臭水体形成原因

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为污染物的进入,包括有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污水的排放,以及大气降尘引入的氮磷营养元素以及有机物等;其次,为水力以及水循环条件的变化,即河道水力学条件不足、水循环不畅也可能引起水体黑臭,其主要体现在河道水量不足、流速低缓以及河道渠道化等。

3 黑臭水体整治方式

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当中,需要能够做好系统、综合方式的应用,从多方面做好问题的解决,就目前来说,对于黑臭水体进行治理的技术主要有:第一,点源控制。在城市水体中,其发生黑臭情况的主要原因即通过管道将污水排入到河水当中,对此,做好截污控源处理则成为了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此,则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对雨污水管网进行分流改造处理,也可以对河流管道进行截污处理,将所截的污水纳入到污水处理系统当中,以此从源头上对污染物排河情况进行控制,这也是对黑臭情况进行消除的关键保证;第二,面源控制。在面源控制方面,主要是对降雨径流当中所存在的污染物进行控制,其主要技术有海绵城市、初期雨水调蓄以及生态护岸技术等;第三,旁路处理。对于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分流改造以及截留处理的具有较大污水量的排污口,或者受到污染的河道,为了避免在旱季污水出现汇入主干流以及河道当中的情况,则可以对旁路处理措施进行应用,如对小型移动式应急强化处理站设施进行建设,以此按照就近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并在其处理达标后排入到河道,以此起到给河道补水的效果。该方式在实际处理中具有见效快以及周期短的特点;第四,内源控制。对于内源性污染类型,则需要通过底泥疏浚方式进行处理,将受到污染的底泥以及其中存在的污染物实现对水体的迁移,在对底泥当中污染物释放的基础上对水体内源污染负荷的降低。其中,主要的清淤方式有水力清淤以及机械清淤这两种方式;第五,生态修复。在该处理方式中,其主要措施有生态浮岛、水生植物塘、微生物强化以及人工增氧等措施。其中,人工增氧即向水体以人工的方式进行曝气充氧,在对水体氧化还原电位以及溶解氧浓度进行提升的基础上实现水体厌氧过程的抑制。微生物强化即通过人工措施对水体特定微生物种群所具有的活性进行强化,在对水体污染物转化分解速度进行加快的基础上实现水体自净能力的提升。水生植物塘、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浮岛方面,则是对土壤、植物以及微生物系统进行应用,以此对水体当中存在的有机物、磷、氮等污染物进行去除,以此实现水质的综合净化,主要应用在水体水生态修复以及水质改善阶段当中。岸带修复方面,则需要通过生态护岸、透水砖以及植草沟方式的应用改造原有硬化河岸,通过水体自然净化功能以及恢复岸线功能的应用对水体的污染治理效果进行强化。如在浙江省十字港河黑臭水体治理中,则对“食藻虫+水下森林+曝气复氧+生态浮岛+水生动植物”的工艺进行了应用,根据河道特点及水质治理目标,构建以“水下森林”为主的沉水植物生产者群落,结合水生生物操纵和增氧技术,通过合理布置和搭配水生动、植物,获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第六,补水活水。在该方式当中,其主要类型有再生水补水以及清水补水这两种方式,其中,清水补水即通过清洁地表水的引入对目标治理水体进行补水处理,再生水补水方面,则在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对能够符合再生水水质要求的水进行获得,在将其排入到治理完成后城市水体当中的基础上对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扩散以及稀释目标进行实现,以此起到对水质进行改善的效果。活水方面,则是对于城市坑塘封闭水域以及缓流河道水体做好工程措施的应用,具体包括有对水系进行合理连通以及增设水泵等,在对水体流速进行提升、使其具有更强复氧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水质的提升。

4 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的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并在具体治理以及研究方面也获得了有效的成果,在未来工作当中,需要能够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力度:第一,健全评价方式。就目前来说,我国主要是通过化学指标法的应用对黑臭水体进行评价,对于该方式来说,其在实际应用当中虽然具有快速简单的特点,但在类型方面也存在十分单一的特征,在同国外应用较多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评价方式在结合程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同时,因黑臭水体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在评价指标的综合性、代表性以及科学性方面也因此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第二,深入研究机理。对于黑臭水体的形成来说,其不仅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河道环境以及所处位置因素差异情况的存在,则使其在具体黑臭原因方面也将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水体发生黑臭情况的个性原因,则需要能够充分联系实际做好具体化研究,避免出现一概而论的情况。同时也需要了解到,水体的臭与黑是两个概念,在具体形成机理方面也各不相同,不能出现混为一谈的情况;第三,优化治理方法。目前,我国在黑臭水体治理关键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做好模型以及观测等工作。在实际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时,其是一项系统化工程,而在部分城市当中,其在实际对黑臭水体治理时更多的以清淤、护岸以及污水截流等方式进行处理,在治理手段方面存在较为单一的情况。可以说,对黑臭水体进行消除是我国城市水体治理当中的关键目标,对此即需要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化治理方法,在将目标确定为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以及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以科学治理方式的应用更好的实现目标;第四,完善协调机制。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当中,其将涉及到较多的行政部门,包括有环保、规划以及水利等,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即需要在未来处理中能够以综合协调的方式进行处理,并在治理完成之后加强管理,避免出现黑臭反弹问题。

5 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进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城市发展当中,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对该项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在充分联系河水污染实际以及所处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做好针对性政策的制定,同时积极完善管理、保障以及协调机制,在彻底做好黑臭水体问题解决的基础上保障城市具有干净的水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学萌.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综合治理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6(08)

[2]王旭,王永刚,孙长虹,潘涛.城市黑臭水体形成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6(04)

[3]胡洪营,孙艳,席劲瑛,赵婷婷.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分析[J].环境保护.2015(13)

[4]赵越,姚瑞华,徐敏,宋玲玲.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践及思路探讨[J].环境保护.2015(13)

论文作者:张祥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进展研究探讨论文_张祥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