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论文_王媛

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论文_王媛

荣成市地震局 山东威海 264300

摘要:在人类发展的过程当中,遇到了非常多的自然灾害,有很多自然灾害,给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比如说地震,让人们感到非常的害怕,其主要原因在于,地震有一定的突发性,而且就目前的科学技术而言,对于地震的有效预测能力还是有限,因此强烈的地震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人类生存和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的危害。在建筑市场中,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地震,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设计,本文就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对策建议

一、工程抗震的意义

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抗震防灾规划,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体的加固和抗震加固,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地震对建筑工程带来的危害。从理论意义上来讲,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完全取决于抗震设防的烈度,抗震的设计方面以及施工质量。实践证明,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升,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的生产生命安全,也是当前对于地震预防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我国而言,对于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衡量当前建筑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国家的相关标准可以归纳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通过对弹塑性变形验算对地震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提出相对地震的构造措施,在我国所经历的及所特大地震当中,有一些工程,由于抗震结构设计完美,抗震工程质量水平高,使人员伤亡能够降到最低。比如说在汶川地震当中,位于北川的六汉希望小学,由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较好,在地震发生时,房屋没有发生倒塌现象,没有一人因地震而遭遇不测,这就足以说明抗震工程的质量好坏,在应对地震发生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着重关注工程的抗震质量。

二、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的技术水平无法有效的监测地震的发生,因此目前尚没有有效测量地震物理参数的工具,而人们对于地震烈度的表示发展至今仍然是比较粗略,很多人认为,地震烈度要包括人的感受,低振动引起的小肚,以及无法量化的多重指标,所以说,每一次经历地震之后,很多人对于地震烈度的划分有非常多的争议。而由于地震烈度具有多种指标的综合性,在评定结果得过过程中,很多结果无法将其综合考虑,造成了综合评定时,往往一些指标取决于人的主观决定。甚至在具体衡量地震烈度每一个指标的过程中,得有很大的随意性。就当前来说,很多地震学家认为,在地震烈度测量的过程中,必须要包括结构类型,场地条件,震源机制等多种与地震作用相关的内在因素,而这些因素,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已经被应用于抗震设计之中,但是,对于一些综合非确定的地震烈度因素,由于没有做具体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地震烈度是一个较为落后的概念,因此,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无法采用一些具体的物理参数进行定性设计,或者是定量描述。事实上,地震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动参数之间,存在者无法对应的明确关系,因此,地震烈度和任意地震动参数之间没有具体的指标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由于地震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巨大,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地震的记录,并依靠相关的地震记录,建立地震栋之间的参数对应关系,但通过大量的数据证明,这些记录中低振动的任意一项参数与烈度对应关系是无法匹配的。这也就是说,抗震工程中无法以地震烈度为出发点,所以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参数方面是无法以准确的物理参数进行计算,当前的计算水平,仍然只停留在地震烈度的主观臆断,依据三水准的设防目标进行检验。这样的检验结果就会造成抗震设计与实际地震构造不相匹配,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较为复杂的地震问题。

三、强化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措施

3.1合理制定设防等级

要想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就必须要加固旧建筑物的抗震等级,确保工程质量根据和抗震等级能够相互匹配,尤其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带,或者是发生过重大地震的地区,经过长时间地震的检验,会得出很多建筑物的设防等级明显较低,这就要求在新建建筑物中必须要大面积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而对于原有的一些老旧房屋和建筑物,也要普遍进行抗震鉴定,实施一定的抗震加固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使新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而且也能够加固一些老旧建筑物,最大程度的减少地震中房屋损坏,人员安全受到伤害,保护社会财产,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完善进行抗震设防的法律依据

为了有效的规范抗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法律法规体系,在建筑物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建筑工程抗震考核配套规章,因此在实施相关建筑物时,必须要认真按照施工单位,以及相关监理单位所提出的各类抗震施工规范,进行相关的标准和行业目标的制定工作,各地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较为完善的抗震设防管理审批法规规定,逐步形成,国家和地方相互效应,互为补充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体系。

3.3选择合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

在抗震设防的设计过程当中,安全性评价是重要的指标之一。要求所有的建筑物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小的地震灾害时,工程处于无损失状态,在没有维修的情况之下,建筑工程可继续使用,而当所在地区遇到中等地震时,建筑工程经过维修之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当建筑工程遇到特大地震时,工程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不至于造成房屋倒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一般而言,地震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对地震威胁的评价,土层地震的反映情况,以及房屋建筑的使用年限,不同概率水准的基岩,以及地振动工程参数等等。面对不同的建筑工程,首先要确定设防的标准,一旦设防的标准过低,那么就会出现工程设施的安全性能下降,若遇到地震时,会起不到抗震的效果,如果设防标准定制过高,就会增加不必要的浪费,有一些工程在抗震消防的设施上使用资金太多,导致工程无法如期完成,或者工程出现停建的情况。

3.4重视抗震设防的措施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抗震设防的措施绝不容忽视,因为在建筑工程中,抗震设防措施的实施,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这一工作必须要贯穿于抗震防震工作的始终。也就是说,工程在选址之初,就必须要将抗震设防工作考虑在其中,对于中大型的项目,要选择在地震危害较小的地段。而在于抗震设计上,必须要严格按照二阶段的设计步骤和三个标准的设防目标进行,决不允许马虎行事。因此,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必须要全面贯彻抗震规范要求,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使房屋建筑的防御地震的能力有所提升,减轻地震灾害给人民带来的损失。

3.5实施工程抗震设防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需要,必须要加入科技手段,使其形成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地震管理部门,建筑工程部门借助物业部门,三方联合,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实现大数据的传输与共享,逐步实现对于施工现场的监理和监控,减少工程,因建设方面而出现的资金空缺,降低工程抗震性能,另外,可以通过工程抗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抗震设防管理和职能的监督工作,能够逐渐确保建筑物在工程建筑中抗震系数的真实性。这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于抗震设防准确真实把握。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J].中国应急管理,2016(12):45-47.

[2]刘大海,曾凡生,王敏,田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若干问题的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36(01):11-17.

[3]刘静.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的若干讨论[J].科技展望,2015,25(07):18+20.

[4]卢磊.校舍安全工程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1.

论文作者:王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论文_王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