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道路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缝隙
城市道路运行的过程中,路面开裂现象较为常见。除了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存在直接联系之外,还与当地的气候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最为常见的引发道路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连接区域处理不当,粘结度较低,在投入使用之后,受到车辆通行的影响,所产生的路面开裂现象。另外,在温差较大的区域,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自身结构受到温度的影响,也容易产生路面开裂问题。除上述因素以外,路基的施工质量也会导致路面开裂现象的发生。
2、道路下陷有车痕
路损现象还包括路面下陷和车痕问题。产生路面下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道路工程在施工阶段,没有做好地基稳定性的处理工作。由于地基不稳定性或者厚度不均匀所产生的质量问题,致使在道路工程投入使用之后,受到通行车辆的压力作用,很容易出现路面下陷问题。如果路面施工的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强度不足,在通行重型车辆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压力作用产生车痕。尤其是在高温的天气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受到高温的影响自身强度会有所降低,而来自重型车辆的压力,必定会产生局部下陷以及车痕现象,对道路工程的运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3、道路坑槽
道路工程中出现的坑槽现象,主要是由于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对沥青混凝土的粘结性没有进行良好控制,致使在投入使用之后,车辆通行的压力影响下,路面出现磨损或者集料松散的现象。同时,由于沥青混凝土的粘结度较低,很容易受到压力影响发生坑槽现象。针对此类问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维修与养护,必定会对道路工程的整体安全运行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
二、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养护技术
1、填缝、封缝
在针对路面开裂现象进行维修与养护时,首先需要做好裂缝的清理工作,避免裂缝内部出现水流或者其他杂物。同时,采取与路面结构相一致的填充材料对裂缝进行填充作业,需保证填充材料具有一定粘结性,能够保证路面的整体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不同规格的路面开裂现象,需要采取对应的。修与养护措施,避免裂缝扩大,对路面结构造成更大的危害。另外,对破损路面及时做好养护作业,不仅能够提升道路工程的功能性,还可以有效降低道路安全的问题发生。
2、现场热修补技术
现场热修补技术指的是,采取有效的加热方式,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加热处理,并且采用新的沥青混合料和外掺剂,对其进行充分搅拌,从新进行路面压实。在此过程中,严格控制路面平整度,使其能够经过养护之后直接投入使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重新拌合配比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性能,使其与当前的车辆通行需求相符。这就要求在进行实际修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城市道路的车辆通行状况,并且有预见性的分析城市道路后续发展的运行状况,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强度能够满足更多的车辆通行,为人们出行提供安全的交通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就城市道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来说,其接缝区域的强度相对较低,在受到水流以及负荷影响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开裂问题。为此,在进行道路养护作业时,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对路面接缝区域的养护工作。对于已经产生裂缝问题的区域,需要做好裂缝清理工作,并且采用质量较好的填充料进行裂缝填充,最后进行技术找平。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底部空缺的情况下,则需要做好灌浆处理和路面平整工作。通过日常养护操作,来提升路面工程的使用性能,对于交通安全运行具有积极意义。
4、路面局部缺陷修补
市政道路路面曲线主要为道路因设计环节不科学亦或施工不规范所导致的坑槽、松散、网裂等问题。如果发生局部缺陷,需给予有效的修补以及养护;若不及时给予处理则会造成问题的加重。施工,通过使用热拌沥青混合以及冷板沥青混合料完成维护,而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即为热拌沥青混合料。
三、工程案例
1、工程概况
某城市市政道路为主干路,道路主线路面结构层采用4cm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SBS改性沥青)+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1cm下封层+34cm水泥稳定碎石+20cm二灰土。该道路于2007年9月建成通车,是城市东部的骨架型道路,使用周期为8年左右,出现车辙、翻浆、沉陷等病害,特别是车辙病害,从而影响抗滑性、局部发生横向裂缝。对市政道路具体状况进行全面的探讨后,采取热再生工艺维护。
2、维修与养护技术
(1)施工准备:对原路面进行清理,保持其整洁度,并将沥青混合料完成配比。原路面加热:利用3台加热机完成加热,速率把控在2.5~4m/min。保证表层温度符合再生施工的标准,并进行热铣刨、翻松以及复拌施工。
(2)摊铺:摊铺的前期,将下承层、路槽侧面表层温度把控在90℃上下,确保中上面层、纵缝完好热粘结,同时选取非接触式超声波自动找平基准梁实现把控。摊铺机必须连贯,以2.5~4m/min的速度连续操作,混合料均匀、摊铺过程中防止中断,温度把控在125℃以上。
(3)碾压:摊铺完成后,需对不平整区域完成压实。由于热再生混合料温度相对比较低,需少洒水保证其温度。初压时,通过双钢轮压路机,采取前后顺序完成压实,次数2次,温度保持在125℃以上,防止推移。
(4)发裂;初压完成后进行复压,此过程中通过钢轮压路机完成振动,次数为4次,需保证其密实度符合要求后进行终压操作。此环节通过钢轮压路机完成静压,次数为2次,保证无轮迹后方可停止,碾压完成后需保证温度大于70℃。
(5)接缝处理:起点通过热接缝,采用压路机横向碾压,确保接缝平顺;纵向衔接位置厚度需有效的把控防止高差的发生,导致碾压无法消除接缝;横向衔接位置若局部平整度较差,需通过压路机振动斜向碾压手段给予处理。
参考文献:
[1]陈楚荣.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其养护技术研究[J].新材料新装饰,2013(5);
[2]捌匕玉峰.关于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养护技术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53-53.
论文作者:郭琳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道路论文; 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现象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