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正在成为独联体的“领导者”_独联体国家论文

俄罗斯正在成为独联体的“领导者”_独联体国家论文

俄罗斯正在成为独联体的“盟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联体论文,俄罗斯论文,盟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1991年12月前苏联解体,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以来,前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开始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加入国际社会,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独联体创建初期,俄罗斯采取了任其自由发展的“丢包袱”的政策,决意甩掉前苏联各共和国给它的经济拖累,并远离冲突地区和族际战争。但是,自1993年以来,在独联体中综合国力独占鳌头的俄罗斯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采取各种手段谋求控制独联体其它成员国,迫使它们听从自己的意志,独联体正在成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一个以莫斯科为首的‘苏联’正在诞生”。

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政策由听之任之转为图谋控制,不是偶然的。从俄罗斯方面看,自从独联体成立来,俄罗斯与独联体其它成员国的关系,独联体的周边环境,俄罗斯的国内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

1.独联体内部纷争不已,不少成员国甚至与俄罗斯分庭抗礼,严重触犯了俄的利益。独联体成立不久,部分成员国内部派别斗争不断,甚至爆发内战。一些成员国围绕民族问题、领土问题发生冲突而兵戎相见。各国在本国民族主义浪潮的驱使下,谋求彻底摆脱莫斯科的控制,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与俄发生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冲突。尤其是在瓜分前苏联遗产和分担债务问题上,不少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与俄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如乌克兰围绕黑海舰队的归属问题,在与俄的谈判中寸步不让,针锋相对。从历史传统看,无论是沙皇时期还是前苏联时期,今日的独联体都在莫斯科的管辖之下。如今周边地区动荡不安,原来对自己唯命是从的“小兄弟”竟与自己对着干,这不但威胁到俄的安全利益,也侵害了俄的经济利益,引起了俄的不满和警惕。

2.散居在独联体的俄罗斯人受到歧视和排斥,俄政府面临着保护他们的强大压力。前苏联解体时,共有2500万俄罗斯人散居在14个共和国,乌克兰最多,其次是中亚国家。独联体其它各国普遍实行民族化政策。以民族划线,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多由本民族人担任;改变俄语的地位,把掌握好本国主体民族语言,定为招生、高校入学的必要条件;反对双重国籍。一些国家甚至把俄罗斯人看成“殖民主义者”或效忠莫斯科的“第五纵队”。加上一些地区连年战乱,境外俄罗斯人生命受到威胁,生活方式被同化,生活条件恶化,移民潮接踵而至。1993年底就有200万难民迁往俄罗斯,俄为了安置他们花费了515亿卢布。俄国内外要求保护独联体国家俄罗斯人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

3.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对独联体国家的渗透、干涉,严重侵犯了俄的安全利益和军事战略利益。尽管俄罗斯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已与西方相同,但双方利益远非一致。在俄独立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放松对独联体国家的干涉。它们广泛采用政治拉拢、经济利诱的方法,在这一地区培植自己的势力,以达到削弱俄、防止俄东山再起的目的,使俄永远成为自己的“小伙伴”。甚至连实力较弱的伊朗、土耳其等国也在利用宗教和地缘优势,加强与中亚国家和高加索国家经济文化合作。特别是伊朗极力推行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企图建立霸权,重温历史旧梦。上述种种对俄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引起了俄的高度不安。

4.俄罗斯国内民众对俄国力衰弱,地缘政治利益受到侵害严重不满,大俄罗斯主义有所抬头。面对俄沦为二流国家,苏联解体,传统势力范围丧失殆尽,尤其是原来听命于莫斯科的独联体国家竟公然与俄对抗,俄广大民众痛心疾首,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损伤,大俄罗斯主义开始蔓延开来,突出表现为以日里诺夫斯基为首的自由民主党的崛起。日氏提出,复兴强大的“俄罗斯”,把乌克兰、哈萨克等建成俄的行省,俄罗斯的任务就是向南方最后冲刺,征服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俄罗斯士兵将用印度洋温暖的水洗靴子。日氏的观点在俄一些公众中产生了很强的诱惑力。在1993年底俄新议会选举中,自由民主党获得22.79%的选票,名列榜首。俄政府面临着开始兴起的大俄罗斯主义的压力。

上述形势迫切要求俄政府制定对独联体的新政策,采取切实措施,在独联体建立新的安全带,维护俄的国家利益,包括经济利益,保护居住在独联体的俄罗斯人的合法权益,充分保障俄的国家安全,形成对俄有利的军事战略态势,创造一个稳定、安全、可靠,理想的周边环境,化解大俄罗斯主义情绪,从而为发展经济,重振国威打下基础。

1992年11月,由俄最高苏维埃代表、总统顾问、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外交官等组成的俄对外政策委员会,制定了《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确立了俄对独联体的新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同独联体国家及其他近边疆国家关系问题直接关系到俄罗斯改革的命运,关系到克服国家危机及确保俄罗斯及俄罗斯人正常生存的前途。”俄对独联体的具体政策是,在政治方面,“独联体及独联体的各种机构成为其成员国的政治互助机制,成为协调政治方针和显示共同利益的手段”。在经济方面,保持和发展统一的经济空间,建立与各国企业间的刺激机制,“以在新的市场基础上重新实现经济一体化。”在军事方面,谋求建立集体安全委员会,“组建独联体调解冲突力量”,“保证对核武器统一集中的监督”,“签订双边军事合作或协调行动的协定”,“极力反对在与俄邻近的国家扩大第三国军事政治存在的任何企图”。此外,同独联体国家“就保证旅居国外的俄罗斯公民权利签订条约或协议”,保持和发展科技文化合作。1993年11月2日,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草案)。《新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否定了前苏联“不越过边界的防御理论”,公开宣布,俄罗斯可以在独联体国家驻军,并可“按照俄罗斯武装力量中规定的制度,同时根据双边或多边条约与协定采取行动。”显而易见,《新学说》使俄在独联体的军事存在合法化,并公开授予俄军对独联体的干涉权。

在上述政策指导下,俄罗斯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对独联体内政外交的干预,谋求控制独联体,从根本上维护自己的国家民族利益。

1.在经济上,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雄厚实力,对独联体其它国家威胁利诱,迫使它们臣服于俄。对独联体中独立意识较强的国家,俄经常采取逼债,切断资源供应等手段,迫使其就范。如乌克兰,独立以后我行我素,在瓜分前苏联遗产、核武器销毁等问题上与俄争执不休,试图彻底摆脱俄的影响。对此俄屡屡向其逼债。1994年3月3日,俄以乌拖欠巨额天然气债款为由,宣布减少天然气供应,并限乌在5天内偿还债务,否则将中止供应。霎那间,乌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陷入混乱。时值乌总统克拉丘夫克访美。显而易见,俄此举意在警告乌在与西方打交道时,必须优先考虑俄的存在,首先服从俄的号令。

对独联体中与俄亲近的国家,俄采取无偿援助,低息贷款等优惠方式,着意笼络。例如对能源严重缺乏的塔吉克斯坦,俄向其提供大量燃料及绝大部分工业产品、日用品。为了把塔吉克斯坦留在卢布区。使其在经济上受制于俄,俄专门拨给它1993年版新卢布1200亿卢布,使其成为独联体中唯一留在卢布区的国家。

俄还利用高税率,高关税迫使摩尔多瓦加入独联体,控制土库曼斯坦的主要收入来源——对西欧的天然气出口管道,阻挠阿塞拜疆等国实施的通过土耳其出口石油的计划,迫使其在经济上始终依赖自己,进而达到控制它们的目的。

2.在政治上,对独联体其它国家中听命于己的政治力量和派别着力支持、扶植;反之,则予以排斥、打击。例如,1992年6月,上台伊始的阿塞拜疆总统埃利奇别伊宣布,阿不参加独联体,阿将同土耳其、伊朗、俄罗斯建立“平衡”关系,并要求俄军全部撤走,此举令俄大为不满。于是俄大力支持阿反政府武装,并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中,偏袒和支持亚美尼亚,打击阿塞拜疆政府。10月,在阿议会正式拒绝参加独联体后,纳——卡局势急转直下,阿方丢城失地,前线频频告急,在后方的阿反政府武装亦借机直逼首都。在这场由俄罗斯策划的内外打击下,埃利奇别伊不得不在战火中狼狈逃出首都。

同样,鉴于格鲁吉亚迟迟不加入独联体,要求俄军撤出阿布哈兹地区,而且向西方频送秋波,俄在格内战中支持阿布哈兹反政府武装,打击谢瓦尔德纳泽政府。此外,对独联体中经常与俄保持一致的塔吉克斯坦等国政府,俄也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对有些中亚国家,俄还通过新闻媒介,指责其领导人搞个人专制和民族主义,发展原教旨主义,要求他们向俄靠拢。

3.在军事上,通过加强与独联体其它各国的双边和多边军事合作,向冲突地区派遣维持和平部队,实现对独联体国家的军事控制和军事影响。由于独联体刚刚成立,民族冲突不断,有些国家无法迅速组建本国军队,无力保卫自己的边界。1992年5月,俄趁机与哈萨克斯坦等6国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制定出协调行动的方针。在此前后,俄先后与独联体各国签署了双边或多边的共同保卫边界的协议,可以说,俄已经使独联体的外部边界真正变成了俄罗斯的边界。1992年5月,俄还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友好合作和互助条约》,两国保持联合国防,联合使用双方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哈将前苏联最大的航天发射场拜科努尔租借给俄,作为俄太空部队基地,租期20年,俄拥有主权和管辖权,双方还规定了再延长10年租期的程序。俄还与独联体国家签署协定,俄高等军校仍接受别国选送的学员。

俄还利用制止独联体内部冲突之便,派出维持和平部队进驻冲突地区,使局势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转化,实现俄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合法化,进而控制该地区。1992年3月20日,独联体国家领导人在基辅签署了《关于军事观察家小组和集体力量维持独联体和平的协定》,为俄在独联体范围内采取维和行动提供了法律依据。维和部队动用的第一个地区是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这一行动维护了该地区俄罗斯人的利益,有效地制止了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化和并入罗马尼亚的威胁。1992年,塔吉克斯坦爆发内战,反政府武装在阿富汗原教旨主义者的支持下,不断偷越国境,向塔境内运送武器弹药,边境武装冲突时有发生。1993年3月,应塔政府邀请,以俄为首的独联体四国维和部队进驻塔阿边境,随即封锁了长达300公里的边界。同年5月25日,俄塔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法律上确认了驻塔俄军的地位,维护了当地几百万俄罗斯人的利益,遏制了原教旨主义者向塔的扩张。

最为突出的是,俄军还直接介入独联体内部的冲突。在格鲁吉亚政府军与阿布哈兹反政府武装战争中,俄军方帮助阿布哈兹制定作战计划,俄军官参加指挥战斗,阿反政府武装参战士兵中80%是由俄罗斯人、车臣人等组成的雇佣军。结果格政府军在内战中一败涂地,尽管谢瓦尔德纳泽愤怒地谴责俄罗斯,认为格失败的原因是“俄罗斯的帝国野心和内部出了叛徒”,“格鲁吉亚人被出卖了”,但他还是急忙向俄领导人发出了同意加入独联体的电报。

综上所述,俄罗斯打着独联体的旗号,运用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通过双边和多边协定的合法形式,大大加强对独联体的控制。目前,作为中亚大国的哈萨克斯坦,正进一步与俄保持一致。外国舆论认为,塔吉克斯坦已失去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原来态度模棱两可的白俄罗斯,也在向俄倾斜。原来与俄严重对峙的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软化对俄的态度。格鲁吉亚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屈服,于1993年10月加入独联体。1994年2月,格俄双方又签订了《友好睦邻合作全面条约》和关于俄在格建立军事基地的意向书,规定俄可在格建立军事基地,俄驻格部队由3000人增加到20000人,俄军承担保卫格边界和国内安全的任务。阿利耶夫接任阿塞拜疆总统后,第一件事就是与俄修好。他亲赴莫斯科,对前任政府的对俄关系作了解释,并公开表示要纠正“前任错误”。不久,阿塞拜疆加入独联体。土库曼斯坦曾是闹独立最积极的国家,1993年后态度急转直下,率先与俄签署了双边军事协定和双重国籍协定。摩尔多瓦绕开德涅斯特左岸问题,加入经济同盟,向俄靠拢。就连独立意识最强的乌克兰也对俄作出让步,同意研究交出黑海舰队的另一半以偿还俄的债务,并开始考虑同俄进行军事政治合作以及在克里米亚保证公民拥有双重国籍的可能性。总览独联体各国在对俄关系中的新举措,显而易见,俄罗斯已成功地使独联体各国成为它的势力范围,并正在以独联体盟主的身份发号施令。

从当前形势看,俄对独联体的控制又受到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牵制。

1.受其国力下降特别是经济滑坡的制约。俄罗斯与前苏联相比已今非昔比,综合国力大不如前,尤其是经济迅速下降,经济改革困难重重,俄不可能大量地、持久地向各国提供兄弟式的援助,相反,必将吸收前苏联的教训,竭力避免由于同各国发展关系而影响俄自身的经济发展。近两年来,俄支付维和部队费用高达285亿卢布,现在维和经费的筹措已较为困难。俄国内反对的呼声也较强烈。俄议会曾因此投票否决在阿布哈兹部署维和部队的议案。俄国内一些政治家担心,俄充当前苏联地区安全保证人可能被拖入各国间的战争,俄国内经济不但承受不起,可能还会影响俄的经济振兴。

2.受到俄与独联体其它国家重重矛盾的影响,尤其是民族主义的干扰。前苏联解体后,给俄与其它独联体国家留下了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如边界问题、领土问题、民族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些问题深深地影响着俄与独联体各国的关系。而且各国对俄罗斯有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在内心深处具有强烈的民族独立意识,对大俄罗斯主义怀有恐惧和抵触情绪,时刻谋求减少俄的控制,寻求市场多元化。一旦俄控制很紧,对矛盾处置不当,将会导致各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大爆发,从而对俄的控制构成严重威胁。

3.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掣肘。据美国报纸透露,美国极为担心俄罗斯称霸独联体。1994年以来,美国、德国等西方领导人已多次警告俄要尊重邻国的主权,不要在边界以外建立势力范围。针对俄在独联体的行动,克林顿政府已制定了一个叫“13号指示”的空前计划,意欲用财政和外交手段干预独联体内部冲突,以遏制俄在独联体的扩张。美国还已经考虑把原来允诺的对俄经济援助与此计划挂钩,对俄施加压力。美驻俄使馆第二把手柯林斯已被改派为专职地区事务协调人,负责对独联体冲突地区各方进行“外交仲裁”。1993年10月当格鲁吉亚政府军在与俄支持的阿布哈兹反政府武装的战斗中失利后,克林顿马上致函谢瓦尔德纳泽,承诺向格提供70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此前美已向格提供了2.3亿美元。此外西方国家还在独联体建立监听站,大量收集情报。

总之,俄罗斯正在凭借传统地位和地缘优势称雄独联体,但是又受到各方势力的牵制,今后这种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还将继续下去。

标签:;  ;  ;  ;  ;  

俄罗斯正在成为独联体的“领导者”_独联体国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