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医患关系的沟通与协调论文_周丽娟

周丽娟(四川省德阳市第五医院 618000)

【摘要】目的 探索儿科护理中医患关系的沟通与协调。方法 采集我院2012 年11 月-2013 年12 月期间儿科收治的88 例患儿的病历资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在积极治疗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护理上着重对患儿的沟通协调护理,分析两组患儿病情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加强协调沟通等护理后,治疗依从率、患儿家长的理解满意率分别为95.74%、97.87%;对照组患儿分别为58.54%、 82.9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加强患儿家属对治疗工作的理解,合理的运用沟通、协调技巧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最终疗效。

【关键词】 儿科护理 医患关系 沟通与协调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079-02

儿科中,患儿年龄较小无法讲述病情与疼痛部位,对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患儿家长由于心疼孩子,患儿哭闹后埋怨医护人员,心情急躁对医护工作不理解,导致医疗纠纷频发。优质服务作为当今医疗工作的主流,怎样减少儿科的医疗纠纷,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就成为医护人员着重探索的问题。采集我院儿科收治的88 例患儿的病历资料,对部分患儿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协调护理,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2012 年11 月-2013 年12 月期间儿科收治的89 例患儿的病历资料,选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分别为41 例、47 例;女性、男性患儿分别为37 例、51 例, 平均年龄为(3.49±4.60) 岁;患有小儿肺炎的患儿为22 例,患有腹泻的患儿为31 例,患有肾炎的患儿为8 例,患有小儿哮喘的患儿为12 例, 患有其他病症的患儿为15 例。所有患者的患有病症等对比,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基础的护理,清楚的了解患儿所患病症,可向患儿家属讲解治疗过程,并得到家长许可。观察组患儿在此护理后着重加强与患儿( 家属) 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进行换位思考,充分理解患儿家属,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治疗中患儿的依从性,降低医疗纠纷。具体护理措施见下。

1.2.1 增加沟通 治疗期间患儿为护理人员提供的信息量较少,无法了解患儿的患病原因。这时就应向患儿家属进行询问,注意语气、避免医学专业术语的使用。对患儿说话的语气要真诚、自然、富有情感, 语调不宜过高,要以母亲的心态去关心患儿,取得患儿的信任。对性格比较胆怯的患儿,护理人员应更加的温暖与爱护。打针时先进行语言诱导,告诉患儿不会痛;也可询问其他一些问题,分散患儿的注意力,消除患儿的恐惧感。

1.2.2 沟通技巧 患儿患病后家长情绪异常激动,常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家属当时的心情,并利用智慧去开解患儿家属。向家属讲解治疗该病的过程,充分尊重他们的建议,可一同商榷护理计划,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实施于临床。护理人员要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患儿,让其尽快摆脱不良的情绪,以良好乐观的心态去接受治疗。与患儿交流时,要面带微笑,对打针配合较好的患儿可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赞扬。对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运用安慰性的话语,增加患儿及家长对疾病治愈的希望,如“今天气色精神明显比昨天好多了”等。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年龄较小的患儿一次成功穿刺的难度比较高, 静脉压带的结扎时间比较长,患儿的皮肤表面颜色出现发暗等现象,家长常会表现的极为暴躁,训斥穿刺人员。首先要爱抚家长急躁的情绪, 并致以歉意。随后向其讲解暂时的皮肤发暗现象并不影响患儿健康,绝对不会致使组织出现坏死现象,令家长放心。

1.2.3 建立愉悦的医疗环境 儿科病房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可在墙上粘贴小贴画、卡通装饰物等。活跃病房内的气氛,布置尽量温馨, 让患儿溶入当前的住院环境中。发挥护理人员的协调能力,组织同病房内的患儿做游戏、看动画片等,对发生争议的患儿立即进行劝导。增进患儿之间的感情,尽快的适应住院环境。同时要加强病房内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措施,让患儿能在舒适的房间内放松身心,消除不安、害怕感。可在设置供患儿游戏基地,让天性爱玩的患儿尽情的玩耍,可忘掉患病的疼痛感,尽快的适应当前的环境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 检验, 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加强协调沟通等护理后,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儿为45 例,依从率为95.74%;患儿家长对治疗理解、护理满意率97.87%。对照组患儿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儿为24 例,依从率为58.54%;家长对治疗理解,护理满意率为82.9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对护理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儿科护理不仅只依靠单纯熟练的护理技术,同时还需加强对患儿疾病控制预防、成长发育等方面的工作[2]。而患儿年龄较小,常规的护理无法将护理技巧发挥到极致,配合效果较差,达不到最终疗效。这时就需利用护理人员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做好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防治的教育指导工作。对不同性格的患儿采用不同技巧的护理模式,让患儿感受到极大的温暖与关爱,提高患儿家长对整体护理的满意程度,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需要,取得患儿及家长的绝对信任,将医患纠纷降至最低。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儿着重增强语言的沟通协调护理, 患儿治疗依从率为95.74%,对总体护理的满意率为97.87%。整体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也要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素质、道德理念、职业操守。对儿科患儿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还要给予患儿加倍的关怀。在护理中,要运用眼神、表情等与患儿进行交流, 全程要面带微笑,给予患儿信心。当家长无暇顾及患儿时,护理人员要承担起照顾患儿的责任,这样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增加与患儿之间的感情, 让患儿更加的相信护理人员,有利于后续的治疗。除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外,还需加强患者的职业操守,道德修养。有些患儿家长行为较为鲁莽,说话较为粗鲁,对此护理人员要从加强患儿健康的角度出发,不做有损形象的事情。学会不良情绪的控制,随时保持胸怀的开阔,乐观开朗的去面对每位患儿。在临床护理中对出现的紧急问题,要有处事不惊、临危不乱的心境,并及时化解矛盾,处理危机。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会换位思考,让家长明白护理人员的艰辛与劳累,相反护理人员也要谅解家长对患儿患病后的紧张、不安之情。两者双方都得到相互的体谅, 才能减少护患之间存在的矛盾,降低医疗纠纷的产生。护理人员要学会总结,对临床突发事件处理完成后进行反思,总结其中的经验,不断丰富并加强临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仅能使自身得到成长,也为提高患儿护理质量排除阻力。

综上所述,将良好的沟通协调护理工作在儿科护理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最大程度上增进医患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颜冉冉,张际,李平,赵娟. 儿科护患沟通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2012,7(11):21-22.

[2] 牟亚. 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J]. 现代医药卫生,2013, 29(08): 151-152.

论文作者:周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7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中医患关系的沟通与协调论文_周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