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论文_韩晓明

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论文_韩晓明

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建材也在不断涌现,土建工程也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工程建筑行业的异常火热,给土建工程在施工技术方面带来了很大福利,新的施工设备、工艺的出现,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工程建筑中最为重要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科技的带动下得到了发展,不但解决了传统工艺无法突破的瓶颈,并引进、创新出了新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不断提高,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在土建工程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保证好混凝土的质量,才能确保整个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技术;性质;配合比

1 混凝土的性质及配合比

1.1 混凝土材料是由胶结材料(石灰、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和水(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然后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工建筑材料。混凝土由于具有一定的强度特性,又造价低廉,因此成为土建工程结构中的首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当中。

1.2 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水泥,同时注意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水泥水化的过程当中会释放出极大的热量,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就不易散失,因此为减小温差就必须尽量选用水化热低,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其次为了不出现泌水现象,影响到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必须选择泌水性的品种,或是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使得用水量得到降低。

另外,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时候,需考虑到不同环境,不同条件和不同质地等等的具体要求,尽量计算出最合理有效的比例,并进行试验验证。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均应根据当前测定的骨料含水率来随时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骨料含水率测定频率可视天气情况酌情进行增减。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施工技术不正确或技术水平较低,就会导致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最终将会对建筑工程的正常建设及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并加大管理力度,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主要依据。

2.1混凝土拌合

在确定材料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取样,然后交由相应的实验室来进行配比的设计,避免采用经验配比的方法,避免少配、错配、漏配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事件发生。然后应该对适配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性能的检测,然后才能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的拌合。在施工中应该经常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和调整。在向搅拌机具中投料时应控制在机具的额定容量之下,拌合中应该随时对拌料坍落度和离析现象进行监测。

2.2运输

在对混凝土精心运输的时候应该按照形势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垂直运输一般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现场搅拌的时候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进行运输,在楼面上多用手推车进行运输等。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以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或者发生产生离析、砂浆流失、沁水等现象,为了保证最短的运输时间,使其在初凝之前就浇筑完毕,应该尽量减少其运输的周转次数。

2.3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动振动棒,振捣手握住振捣棒上端的软轴胶管,快速插入砼内部,振捣时,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振捣时间为20~30秒,但以砼面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泛浆和表面形成水平面为准。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靠近模板距离不应小于2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2.4振捣

浇筑后应该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能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使其获得最大的均匀和密实度。振捣分为机械和人工振捣两种,一般只有工程量小、或者采用的是塑性混凝土的时候才会使用人工振捣的方法。振捣过程应该快插慢拔,均匀的选择插点的位置,以防出现漏振的情况。在插入振捣棒的时候应该使其进入下层混凝土中,以免在两层混凝土中间出现缝隙。在一个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以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水平为宜。如果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则应该保证其能够对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进行覆盖。

2.5养护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早期养护,应派专人负责,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应能满足混凝土硬化和强度增长的需要,使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注重浇筑完毕后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12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天。

3 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

3.1 我们需要在浇灌前检查模板的相应数值,重点核对钢筋保护层的薄厚、钢筋的浇灌位置、预埋件表面是否与模板粘贴的严密等,之后将检查结果录入工程记录表中,清除模板内的污渍和其他脏污,保持模板的干净、清洁,确定合格后就可以进行浇灌。

3.2 在混凝土浇筑时,要经常留意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情况,在发现有变形、移位等情况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快速的处理,保持其模板等的严密性,在浇灌竖向的建筑物时,应该由低向高分层进行浇筑。

3.3 混凝土的浇筑要具有连续性,如果需要间歇,其间歇的时间也要缩短,并且要求底层的混凝土凝结之前将上层的混凝土浇灌完毕,混凝土的运输、浇灌及其间歇的时间都不能超过混凝土底层凝结的时间,如果间歇的时间超过了凝结的时间,就应该预留施工的缝隙,由于此处位置是新旧混凝土强度最小的部位,是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应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浇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土建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混凝土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及养护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施工整体技术水平,才能实现土建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石,陈丽艳.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0(12).

[2] 赫林山,陈晋中.高层与大跨结构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赵巍.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探析[J].科技资讯,2009,(9)

[4] 黄彬霖.房屋建筑中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企业导报,2011(05)

论文作者:韩晓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论文_韩晓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