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只能够需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让其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学习习惯。对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物理问题中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意识;生活
物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得出的一些真理或结论,而初中物理则是学生认识自然科学的全新起点。就物理这门学科而言,要想将其学好需具有较强的思考与探究能力。为了能够对学生思考与探究能力予以有效的培养,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初中物理教师需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的情况,进而忽略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1]。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需让学生提问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因此,教师需通过创建适宜问题情境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提问的欲望。
物理属于实验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一门学科,生活中到处都包含着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生活当中的趣味物理现象来创设出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况,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沉与浮”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来对问题情境予以创设,并引导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诸如“鱼为何可以在水里自由的活动呢?潜水艇为何能够上浮与下沉呢?”等,学生在提出部分问题后,教师需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予以小组讨论与交流,对物体沉浮条件予以分析。运用此教学方式,可以让全体学生均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回顾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
二、融入日常生活内容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物理知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2]。结合此特点,初中物理教师在对物理知识予以讲解的过程中,需将枯燥的概念知识和生活当中的常见现象进行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与提问的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液化”有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来进行教学,诸如戴眼镜的学生在夏天从空调房走向室外时,眼镜片上会产生薄雾;冬天由寒冷的室外走向室内时,眼镜片上也会出现薄雾。就上述两种状况而言,戴眼镜的同学必然经历过,但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教师在将这个问题提出时,学生就会进行激烈的讨论,进而调动他们的求知心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提出生活中与之相似的问题,并和其他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积极开展物理实验
物理这门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进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部分知识,学习起来较为困难[3]。对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效的理解,教师可采取实验教学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验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之养成积极思考以及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促进其问题意识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有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即纸片托水,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要求学生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各个环节,并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若通过思考后依然无法理解,需及时的向教师提问。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用纸张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将其倒置,纸张并不会掉落;但若杯子当中的水没有装满,那么纸张就会掉落,此时学生就会思考为何会产生这一情况,进而积极的进行讨论,以便于更加深刻的理解大力压强,但此时学生对于大气压强的认识还较为片面,进而向教师提问,此时教师就需要导入“大气压强”的知识,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进而让学生更加全面与具体的掌握大力压强的知识,并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动态表现,以便于从中发现问题,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还需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诸如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开展实验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进而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杜跃.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J].南北桥,2017:107.
[2]陈义林.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探讨[J].文存阅刊,2017.
[3]周娟.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8(26):179-179.
论文作者:李连响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意识论文; 初中论文; 知识论文; 压强论文; 《成功》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