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2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组30例,两组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早期开展系统化康复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术后3个月时,用膝关节功能评价表评定两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均优于后者(P<0.05);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vs20.0%,P<0.05)。结论 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其损伤情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早期;康复介入;膝关节损伤
既往临床中,膝关节损伤者通过手术治疗后,会遗留程度差异性功能障碍,比如疼痛、软组织肿胀及关节活动障碍等,因而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还给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带来许多不便[1]。排除病情复杂、损伤严重等因素所导致的后遗症,未开展早期康复介入或介入迟缓,同样是诱发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在其术后早期开展积极的康复介入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均与膝关节损伤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排除其他部位损伤者。将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区间22~53岁,平均(44.1±5.5)岁;9例股骨髁骨骨折,7例股骨髁上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6例髌骨骨折,3例韧带半月板损伤。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区间22~52岁,平均(44.3±5.2)岁;8例股骨髁骨骨折,6例股骨髁上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6例髌骨骨折,4例韧带半月板损伤。两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行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等常规介入治疗,并经过临床医师短期针对性指导后,让患者自行锻炼,或让其自然恢复。观察组早期开展介入康复训练,由专业康复医师系统化评估患者各项功能,然后据此制定康复治疗计划,采取“一对一”方式开展。
依据观察组患者损伤类型及病情实况,实施个体化、针对性康复治疗,内容为:术后卧床,将患肢抬高,向心性按摩患肢;当患者麻醉已经清醒之后,对其进行指导,让其尽快做患肢的踝泵、足趾运动;术后第二日,依据患者韧带损伤及骨折部位,酌情选择胫前肌、胭绳肌及股四头肌等肌肉,开展等长收缩训练,并根据患者训练情况,逐步增加运动量,不出现肌肉过度疲劳为宜;术后第3d时,积极指导患者开展未被固定关节以及肢体末端的全方位活动,动作需轻柔、缓慢,针对伴有软组织损伤者,当关节互动至痛点的时候,便可停止;依据患者当前病情,尽早实施持续性的被动运动(CPM)训练,并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时间控制在30min/d;于术后第2d,床上开展膝关节活动,1~5次便可;分别从上下、左右方向推髌骨;当骨折2~3周时,及早开展受累关节的主动屈伸训练,另轻柔、缓慢的牵伸处于挛缩粘连状态的关节软组织;治疗前,先蜡疗;治疗后,用冰敷于患处;待术后2~6周时,患肢做行走负荷训练,如前后侧向跨步练习、上下阶梯训练等,可选用分阶段负荷方式来开展,依据患者体重的25%、50%、75%等来逐步、科学增加负荷量。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用膝关节功能评价表[3]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内容为疼痛、活动范围、屈膝畸形、稳定性、肌力、疼痛等,总分100分,91~100分为优;71~90分为良;51~70分为中;≤50分为差。另比较两组水肿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处理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均优于后者(P<0.05)。见表1。
3.讨论
膝关节损伤后,通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周围组织粘连,造成关节僵硬,减少活动度,而术后下肢制动为诱发膝关节粘连重要诱因,因需要长时间固定膝关节,使得此处淋巴液回流受阻,外加韧带、关节附近肌肉、关节囊及肌腱组织挛缩,使得关节内粘更加严重;另外,此部位长期处于制动状态,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如疼痛、关节僵硬及骨质疏松等[4]。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免膝关节功能障碍,术后早期且有针对性的开展康复介入治疗,尤为必要与迫切。本次研究在患者术后早期便开展了踝泵运动,收缩下肢肌肉,对深静脉形成有益挤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早期开展关节周围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能够促进淋巴液循环,加速此部位的血液循环,对局部渗出液吸收有促进作用,因而能够一定程度减轻粘连与水肿[5-6]。早期开展髌骨关节松动练习,对膝关节屈伸恢复有促进意义;持续性的被动运动(CPM)训练对于代谢水平以及关节软弱营养等,均有增加效果,可一定程度加速关节软骨以及周围组织的修复效能,对那些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具有刺激作用,使其能够更好的向关节软骨转化;通过持续、反复性CPM训练,对关节内、外粘连具有缓解作用,可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通过肌肉牵伸训练,能够拉长痉挛及短缩的软组织,因而可以预防术后由于活动减少或制动所造成的组织或肌肉挛缩,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维持组织伸展性,可有效预防不可逆组织挛缩状况。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均优于后者;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其损伤情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孙杨梅,江容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分析[J]. 医药与保健,2014,22(2):38-38.
[2]谢雅芬,李建新,吴武,等. 早期康复介入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9):1170-1172.
[3]姚尧,徐兴全,戎朕,等. 早期康复介入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9(4):326-330.
[4]王开龙,黄永,周宾宾.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超早期中医介入的康复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7):645-647.
[5]肖冰,庞杰. 肌内效贴扎术对运动员半月板损伤术后早期康复疗效观察[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4):34-35.
[6]黄宏. 早期康复治疗对膝关节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30-31.
论文作者:朱光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膝关节论文; 关节论文; 损伤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髌骨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