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 317605
【摘 要】抗菌药物副作用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所产生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随着抗菌药物应用的不断广泛,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增加,使得抗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对临床疗效、患者健康等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应引起重视,加强合理用药,降低副作用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关键词】抗菌;药物;副作用;
抗菌药物指可以杀菌或抑菌活性的一种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感染类疾病的治疗。临床治疗中在正确的诊断及准确应用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抗菌类药物,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恢复时间。若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则会出现多种副作用,故下文从常见抗菌药物副作用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配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常见抗菌药物副作用
1.1 肝脏损害
药物在被吸收后会在肝脏进行代谢,抗菌药物也不例外,因此肝脏最容易受到抗菌药物的损害。譬如说以及研究证实临床上常用的四环素、红霉素以及利福平等均会导致肝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①肝细胞受损,发生变性或坏死,其中以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以及氯霉素类最为常见。近几年关于大剂量β-内酰胺类药物对肝造成损害也有报道,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到变态反应的影响;②胆汁淤滞,抗菌药物中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可诱发该类反应。近几年关于抗菌药物致肝损害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主要机制可能为:①药物对肝细胞的代谢过程进行干扰,造成肝内胆汁淤积;②经有毒物质对肝细胞造成破坏,诱发肝细胞坏死;③经免疫反应对肝细胞造成损害;④对肝脏血液供应进行干扰,破坏血管结构,诱发肝血管病变的发生;⑤经诱变的致癌作用诱发肝肿瘤的发生。
1.2 肾脏损害
药物在通过肠道被吸收后均以原型或者是代谢物的形式经肾进行排泄,因此肾脏极易受到抗菌药物的损害。有学者指出[1],针对存在肾功能减退者应禁用氯霉素、氨苄西林酯化物等药物。抗菌药物对肾脏的损害机制主要为:①抗菌药物会对肾组织造成直接损害;②通过过敏反应。研究显示,抗菌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可能与Ⅰ、Ⅱ、Ⅲ型过敏反应有关,多数会诱发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以及间质性肾炎等;③磺胺类药物可造成尿路闭塞;④对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行抑制,一般在抗感染治疗中在合并应用解热镇痛药后,导致肾血管的收缩,进而诱发肾损害,该类损害在抗菌药物单用时比较少见。曾有研究显示[2],抗菌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且会受到剂量与病程等因素的影响。
1.3 神经系统的损害
研究证实,抗菌药物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视力、听力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并且会对神经肌肉传导产生一定的阻滞作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会由于不恰当应用耳毒性抗菌药物造成耳聋。一般情况下青霉素仅会有少量透过血脑屏障,但是由于临床应用量较大,静脉滴速快以及颅内合并感染等,导致大量的药物进入到脑组织,会对正常的神经功能产生干扰,进而诱发青霉素脑病的发生。曾有文献报道,青霉素、链霉素以及多粘菌素大剂量经鞘内注射后,在早期会导致脑膜刺激征,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昏迷、惊厥、高热甚至是呼吸衰竭,且发病较快,在用药后数小时内便可发生。
1.4 血液系统的损害
已有研究证实,大多数的抗菌药物在长期或者是大量应用后均会对血细胞的生成产生影响,致使血细胞减少,其中以白细胞、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等较为常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学者指出,诸多类型的抗菌药物会对白细胞的生存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全血降低,导致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以氯霉素类最为显著。
1.5 消化道反应
诸多的抗菌药物均会导致恶心、腹胀、呕吐以及便秘等症状的出现,特别是四环素类、抗真菌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曾有医师应用第三代头孢口服对肠道感染进行治疗,结果导致了严重的腹泻症状。另有学者经临床实践证实,在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后不断要注意肠道菌群紊乱,更加应该对二重感染予以重视。
1.6 过敏反应
过敏型变态反应,是所有抗菌药物副作用中最严重、常见的,细胞毒型及免疫复合物变态反应这两种副作用是抗生素引起的药物过敏的主要类型。在所有抗菌药物中,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型变态反应是最多的。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血清病反应、接触性皮炎等,出现荨麻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等各类皮疹。尤其是青霉素G注射,最容易引起此类副作用。口服青霉素时,药物过敏的几率较小。链霉素、磺胺药物、头孢等抗菌药物也会引起过敏型变态反应。该副作用的典型症状:用药15min后,出现全身麻木、声门水肿或荨麻疹,导致休克或死亡。使用多肽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林可霉素等,出现荨麻疹、皮炎、湿疹、渗出性红斑等也为过敏型变态反应的症状。其中要特别注意用金霉素时,会产生光线过敏症,会伴有全身发热、淋巴结肿胀和关节疼痛现象,严重患者身心健康。另外,四环素和氯霉素这一类广谱抗生素,会导致口腔炎、黏膜症状的出现,氯霉素会造成视神经炎。青霉素引起的副作用最常见,也较为严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完善处理策略。
二、常见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配伍
2.1 含二价、三价金属阳离子的药物
该类药物在同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以及四环素类抗菌药物配伍后会减少患者的药物吸收,疗效降低。并且喹诺酮类药物与该类药物配伍后会发生络合反应,有效降低了喹诺酮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2 氨茶碱
研究显示,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可有效升高氨茶碱的血药浓度,从而引起中毒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抽搐、激动、震颤以及心悸为主。因此在应用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与氨茶碱配伍时,应对氨茶碱的血药浓度进行及时的测定,以调整剂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2.3 青霉素
研究证实,青霉素或者是链霉素在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抗菌药物联用后,若是低浓度则可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会对临床疗效产生一定程度影响。青霉素在与分子量较大的胺类药物一起静滴可导致复分解反应而出现沉淀。
三、结束语
在抗菌药物的应用中,熟练掌握药物的适应指征、抗菌活性以及药性,按患者的病理情况合理进行应用,并严格按照说明进行用量和治疗。同时建立完善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医师与药师的用药水平,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更具安全性,有效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蔡楚华.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处理方法[J]. 北方药学,2014,03:108-109.
[2]石丽君. 头霉素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03:254-256.
[3]赖雁威,周学琴,古桂花.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4:2066-2068.
论文作者:叶红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药物论文; 青霉素论文; 副作用论文; 氯霉素论文; 内酯论文; 变态反应论文; 会对论文; 《健康前沿》2016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