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评价论文_黄海霞

海南省平山医院 5722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120重症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患者全方位的临床护理服务,对比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及病情变化。结果:患者干预后血氧饱和度、PaCO2、PaO2均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气指标的改善,缓解患者病情。

关键词:重症肺结核;呼吸衰竭;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sever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of nursing measures and nursing effect. Methods: choose between April 2015 and April 2016 in our hospital, 120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to give patients a full range of clinical nursing services, compared to patients receiving 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icators and condition changes.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PaCO2, PaO2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before intervention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uberculosis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blood gas index, alleviate patients.

【 key words 】 severe tuberculosis; Respiratory failur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evaluation

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属于一种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无法实现顺利的气体交换,诱发二氧化碳储留问题,或者造成严重缺氧现象,继而产生各种生理功能紊乱及其他临床症状[1]。本次研究选择本院120重症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患者全方位的临床护理服务,对比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及病情变化,现将详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120重症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中包含66例男患以及54例女患,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36岁至8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3.5±4.7岁。120例研究对象均被确诊为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其临床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重症肺结核与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相符。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吸氧治疗,解痉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配合相应的营养支持等,同时给予下述护理干预服务:

1.2.1心理护理

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病程通常比较长,病情恢复相对较慢,同时该疾病具备一定传染性特征,患者必须要接受隔离治疗,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承受异于普通人的压力和负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以及失落等负面心理,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重症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深入交谈和沟通,了解其真实想法,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使其感受到温暖,对焦虑及抑郁患者进行积极疏导,缓解其焦虑和不安,引导其正面看待自己的疾病,配合临床治疗。

1.2.2病情监测和生活护理

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针对患者心率、脉搏以及呼吸、神志等临床症状进行认真观察,详细记录相关检查数据,如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第一时间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重视口腔护理,及时将其呕吐物等清理干净,确保其口腔处于干净状态。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以温水擦拭其身体,保持身体整洁和干燥,避免出现压疮。患者需坚持少吃多餐的饮食原则,注意选择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优先选择有利于消化的食物,方便代谢。严格限制患者钠盐以及液体实际摄入量,针对并发咯血问题的患者一定要远离辛辣食物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1.2.3给氧护理

重症肺结核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初期,给予患者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治疗,按照每分钟0.8L至1.0L进行持续给氧,氧浓度控制在20%至25%范围内,等到患者症状有所减轻后,改为间断给氧,氧流量调整为每分钟1.0L至1.50L,氧浓度小于30%,按照4次/天经鼻导管进行给氧,单次给氧时间为一小时。

1.2.4呼吸道护理

针对清醒患者,应引导其进行正确咳嗽以及咳痰,鼓励其多改变体位,帮助痰液顺利排出。针对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在翻身过程中必须要先将其口腔壁咽部残留分泌物彻底吸净,防止在体位改变过程中痰液流出将其呼吸道堵塞诱发窒息。给予患者拍背护理,对患者胸部以及背部进行轻轻拍打,帮助痰液排出。如果患者痰液较为粘稠,可通过雾化吸入法稀释其痰液,最终促进其排出。若患者身体虚弱无力将痰液咳出,或者处于昏迷状态,可通过电动吸引器进行辅助吸痰。针对咯血患者,如果患者出现窒息,应取头低足高位,将其鼻腔内及气道内积血吸出,视患者病情需要给予气管插管或者将其气管切开,有效给予积血吸引,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并选择止血镇静药物进行有效止血。

结果

2.1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临床指标变化

患者干预后血氧饱和度为95.34±2.68%,优于干预前的89.66±1.65%(P<0.05);干预后PaCO2为52.31±2.24mmHg,优于干预前的45.57±4.77mmHg(P<0.05);干预后患者PaO2为65.21±3.26mmHg,优于干预前的46.10±5.77mmHg(P<0.05),详情见表1.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2.2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及死亡情况

120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病情有所改善的有96例,死亡的有6例,自动出院的有18例,6例死亡患者均属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

3.讨论

针对肺结核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抗结核药物在使用上不够合理等原因,造成结核杆菌出现较强的耐药性,降低药物治疗效果[2]。此时,患者肺部组织极易出现严重纤维化,造成其肺部病变恶化,诱发重症肺结核。重症肺结核患者常常会存在肺部感染以及肺功能损害等问题,并发呼吸衰竭症状[3]。要想实现对重症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及时给予科学救治是重中之重,而实际救治工作中必须要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4]。本次研究针对120例重症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给氧护理以及呼吸道护理,患者干预后血氧饱和度、PaCO2、PaO2均优于干预前(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罗元洪相关研究数据基本吻合[5]。这说明,护理干预能够在重症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发挥一定作用。

总而言之,护理干预能够促进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气指标的改善,缓解患者病情,减少死亡,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丽.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1:2031+2033.

[2]宋丽红,吴恩东,聂菲菲,黄中敏,史春萍.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935-2937.

[3]史爱兰.30例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23:215-216.

[4]石丽彩,杨桂梅.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9:166.

[5]罗元洪,张玲,仇金云.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1,03:499-500.

论文作者:黄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评价论文_黄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