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三个代表”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与时俱进论文,思想论文,代表论文,丰富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拓前进的13年,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13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上,创造性地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继续推向前进。在13年实践中,江泽民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经验,提出并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关于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正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这一新的理论成果,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是“三个代表”思想坚持、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一条真理,是毋庸置疑的一条基本原则。然而,我们究竟要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长期未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以能够开辟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能够开拓新的局面,根本之点就在于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两代领导集体确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始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说江泽民关于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这个“脉”,就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注重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前进的重要前提。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邓小平一以贯之的崇高精神和鲜明品格。在领导改革开放实践中,邓小平一再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老祖宗不能丢”;二是两结合实际“搞清楚”、“讲新话”。“老祖宗不能丢”,指的是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实际“搞清楚”、“讲新话”,指的是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一切从实践出发,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继续推向前进。邓小平反复告诫我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只有根源于人民群众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的这个重要思想,极其深刻地坚持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成为我们党正确选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前提,也成为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新的实践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在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展示了深邃的理论风格和精神境界。
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确立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方面独特的也是最重要的创造。13年来,江泽民在多处场合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本质进行了阐述和揭示,直至“七一”讲话,形成“与时俱进”这一最科学最精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表述。江泽民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抱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与时俱进这个“时”,就是时代的变化和时代的特点,以及在时代变化条件下社会实践面临的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顺应时代,应运而生,应运而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之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归根到底寓于它特有的实践性之中。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唯一源泉,是永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强大动力。坚持时代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方面,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在“5·31”讲话中,江泽民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他指出:“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几个“一定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从时代的变化、现时代的特点以及新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出发,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
着眼于新的实践基本规律的探索与揭示,是“三个代表”思想坚持、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深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过程。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核心内容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正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不懈探索和科学回答,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内核。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精辟提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由此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架构,指导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胜利开辟与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特别是着眼于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和国内市场化取向改革深入进行的条件下,我们党和国家面临新挑战、新情况、新问题,注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规律的探索与揭示,从而进一步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这种着眼于新的实践的基本规律的揭示,是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正如江泽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首先,注重对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层面的透析,从中揭示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趋势。比如,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条件下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如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党长期执政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如何代表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中如何保持社会稳定和统一的发展方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趋势中如何正确认识新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条件下如何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科学地认识共产主义理想和坚持两个纲领的统一;……如此等等新问题的提出,新结论的提炼,新认识的确立,深刻表明,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的研究和揭示已经达到了历史性的理论高度,无疑,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胜利前进的理论指南。
其次,把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解答这一根本问题的前提是要搞清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因为我们党是执政党,党执政的根本任务是领导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江泽民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七一”、“5·31”重要讲话,正是在深入回答“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这一根本问题出发,江泽民深刻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这就决定,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执政”与“兴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归宿,就使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获得了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使“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本质等一系列重要理论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入化了。
再次,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现代文明发展趋势的高度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的认识。把握时代,高瞻远瞩,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两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从时代高度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上,又体现了鲜明的特色,这就是注重从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发展的高度,探索和构筑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发展战略。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既要遵循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般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又要探索社会主义文明进程的特殊规律,处理好物质文化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从现代文明发展规律来说,“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在“5·31”讲话中,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概念,精辟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由此,形成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的战略思想。这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文明发展思想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特色鲜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三个代表”思想坚持、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根本条件
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一种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历史过程。各个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这个总“脉”就是科学的立场和方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统一并不断坚持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又是使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由此,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很重要地体现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敏锐的时代意识,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厚的群众观点,全面的大局意识,深邃的规律揭示,这是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品质的基本要素,也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色。
第一,敏锐的时代意识。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放到世界大格局中加以认识和把握,从而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深刻的时代精神,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特色。这也是当今时代变化对一个大党、大国领导者的要求。江泽民十分注重对国际格局新变化、新趋势的研究,并以此来拓展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视野,引导人们善于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宽阔的世界眼光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第二,鲜明的实践品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当然也是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把握住这一精髓,十分注重在深入的调查研究之中求实、求是,根据新的实践经验把邓小平理论不断推向前进。江泽民深刻指出:“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生长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在人民群众的新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就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呈现出的一个鲜明特点。
第三,深厚的群众观点。一切来之于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立场和观点,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更加从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兴衰荣辱的高度反复强调群众观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放心不放心”作为衡量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并且把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与实际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更注重从我们党面临的新挑战、新考验、新矛盾、新问题的高度不断提醒全党: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个代表”,核心在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第四,全面的大局意识。善于从大局的高度分析形势,认识问题,统一思想,鼓舞民心,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坚持的重要原则。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根据邓小平理论和新的社会实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要求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加快发展”的大局。特别强调各级领导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七一”讲话、“5·31”讲话等一系列重要文献中,江泽民几乎无不强调把握大局,要求全党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从世界变化大局和国内发展大局高度做好各方面工作。立足国际国内大局,我们党确立了“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发展战略。大局意识的日益深入人心,不仅有效保证了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全面地发展,而且有力促进了邓小平一系列发展战略思想更加深刻而全面地实施,并在全面发展的实践中获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江泽民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一脉相承论文; 时政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