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3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7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17例,治愈6例(35.29%),显效7例(41.18%),有效3例(17.65%),无效1例(5.88%),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17例,治愈3例(17.65%),显效5例(29.41%),有效4例(23.53%),无效5例(29.41%),总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失眠
失眠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是指患者不能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症;由于睡眠时间不足,醒后易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1],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西医治疗失眠虽能缓解效果,但并发症较多;中医通过辨证对患者脏腑气血进行调理,能够改善患者睡眠状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3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难以入睡,多梦早醒,睡眠不深,神疲乏力等症状,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导致的睡眠障碍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7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为(41.6±3.7)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2±1.1)年;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对照组患者17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为(42.1±3.6)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1±1.3)年;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舒乐安定片1mg,每日睡前服用。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将患者分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①肝郁化火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夜不能寐,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则应以清肝泻火,镇心安神为主,方药组成为:龙胆草12g,黄芩9g,栀子9g,泽泻9g,生地12g,当归12g,柴胡12g,甘草6g。②痰热内扰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夜不能寐,口干口苦,胸闷气短,恶心痰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药物组成:贝母12g,菊花12g,丹参9g,麦冬12g,杏仁12g,胆南星7.5g。③阴虚火旺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心烦不寐,心慌心悸,头昏耳鸣,五心烦热,口干,舌红,脉细数;治则应以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为主,药物组成为:黄连9g,黄芩9g,白芍15g,肉桂3g,生地20g,阿胶9g。④心脾两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少眠多梦,面色少华,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则应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为主,药物组成为人参12g,当归12g,黄芪20g,白术12g,远志12g,木香12g,酸枣仁20g。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失眠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睡眠时间恢复正常,睡醒后精力充沛。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深度睡眠时间明显增加,白天偶然有疲惫。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睡眠时间有所增加,但不足3h,白天常感疲惫;无效:睡眠无增加。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17例,治愈6例(35.29%),显效7例(41.18%),有效3例(17.65%),无效1例(5.88%),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17例,治愈3例(17.65%),显效5例(29.41%),有效4例(23.53%),无效5例(29.41%),总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加,导致失眠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失眠后会导致身体乏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失眠症属中医“不寐”范畴[2],中医认为失眠主要由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年老体弱所导致,其主要病位在心,发病和肝、胆、脾、肾等密切相关,由于心胆脾肾阴阳失调,导致患者气血不和,出现心神不安,从而出现失眠[3]。本研究将患者分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施治,采取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滋阴降火,补益心脾等措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贾玉,贾跃进,郑晓琳.中医对失眠认识的探讨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63-166.
[2]李优,应豪睿,汪小琳,等.原发性失眠症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120-122.
[3]唐楚英,郭静,王麟鹏,等.原发性失眠的中西医治疗概述[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6:869-873.
论文作者:关百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对照组论文; 失眠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程论文; 率为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