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出江镇公立卫生院 四川 成都 611344)
【摘要】 目的:评估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实行穴位注射配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诊治的52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依据患儿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患儿采取口服免疫增强剂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实验组患儿采取足三里穴位注射与中药汤剂参苓白术散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治疗后出现7例无效患儿,总有效率73.07%显著低于实验组治疗后出现1例无效患儿的总有效率96.15%,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将穴位注射与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治疗应用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效果显著,可以改善预后。
【关键词】穴位注射;参苓白术散加减;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343-0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说患儿呼吸道每年感染8次左右,并且排除胃食管返流、心脏先天性畸形、肺与气管先天性畸形、原发性免疫病等患儿,也被叫做复感儿。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存在十分复杂的病因,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儿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我院在研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与特点后,对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 期间诊治的52例患儿经穴位注射与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从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诊治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选取52例参与本次研究,实验组(n=26)患儿中,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14例,最大年龄8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3.42±1.35)岁;参照组(n=26)患儿中,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2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1岁,平均年龄为(3.52±1.47)岁。所有患儿均出现食欲不振、反复感染、大便不调、胸脘闷胀、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等症状,经临床检查均满足中医脾虚湿停证诊断标准,排除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严重的造血系统、心肝等原发性疾病的患儿。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统计,P>0.05,统计学无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采取服口服免疫增强剂匹多莫德颗粒(规格型号:(2g:0.4g)*6袋;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225;生产企业:天津金世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每天口服一次,每次口服4mg,一个疗程为2个月,用药期间如果患儿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需立即停止用药,并且依据急性呼吸道感染进行常规处理,治愈后维持原来计划,对患儿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实验组患儿采取足三里穴位注射与中药汤剂参苓白术散联合治疗,茯苓15g、太子参10g、山药15g、白术5g、砂仁(后下)3g、炒扁豆10g、薏苡仁10g、莲子肉10g、甘草3g、桔梗5g,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缓解期、迁延期开始用药,每天服用一剂,一个疗程为2个月,同时配以穴位注射,对患儿足三里穴实行黄芪注射液,6~12岁患儿每次注射1mL,1~6岁患儿每次注射0.5mL,每周注射一次,一个疗程为8天。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患儿不再发病、病程、病种降低到Ⅰ级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儿发病次数、病种、病程中最少有一项降低到Ⅰ级以上为有效;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无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进行研究的52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9.0处理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3.07%显著低于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15%,P<0.05,统计学有意义。
3.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中常见的儿科疾病,现代医学还不能完全明确该病发病机制,现今认为该疾病是因多种因素综合引发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引发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因是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学研究中没有此病名,但是依据该病临床症状来说属于咳嗽、感冒、体虚感冒的范畴。有机结合患儿脾常不足与我院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易使脾胃中发生湿邪,加之小儿肥甘偏嗜、贪凉饮冷,更加容易造成脾胃的损伤,生湿助热。中医理论中指出脾为后天之本,如果肺脾生克制化,极易引发患儿发生咳嗽以外的脾虚证,所以,我院因此本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除了常见的肺脾两虚兼挟湿挟滞,也包括脾虚湿停的常见证型。现代医学理论认为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中以调节免疫功能为基本准则。中医理论认为需要从补肾、补脾等两方面予以调补[1]。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原方参苓白术散,主要是为了治疗湿邪内阻、脾胃虚弱的所致之证,方中包含多种药物,遵循补中有行、行中有止的原则,清浊各行其道,具有行滞调气、补虚除湿、调和脾胃的作用。足三里穴实际上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中医中强壮保健的主要穴位。
通过穴位法为患儿注射黄芪注射液,可以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致密度,黄芪的作用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调节免疫等作用,同时也具备对人体植物神经末梢兴奋性进行抑制的作用,最终达到缓解患儿呼吸道平滑肌痉挛、降低患儿气道阻力、平喘的目的[2]。本次研究中发现实验组治疗后患儿总有效率96.15%显著与优于参照组患儿总有效率73.07%,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利用穴位注射方式可以促进纤毛运动,修护呼吸道黏膜,有利于患儿于痰液的排出。以此表明在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实行穴位注射与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疗法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3]。
【参考文献】
[1]李伟元,邓丽莎,曾莺等.穴位注射配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32(4):382-383.
[2]欧桂.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19-20.
[3]杨尚清,王方.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86例[J].陕西中医,2012,33(7):810-810.
论文作者:古芝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白术论文; 呼吸道感染论文; 穴位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