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彩红 甘肃省灵台县独店中心幼儿园 744400
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就得让教育教学活动对所有孩子产生影响力。因为那些调皮好动的孩子往往是班级不安定的“起事头”,要管理好班级,要提高教学质量,都需要特别关注那些孩子。把孩子当孩子,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应当是幼儿园学生教育管理的立足点,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是保障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一、让孩子生活在希望当中,学会自尊自爱。
要让孩子乐于听话,就得以爱心感化孩子,先让孩子“亲其师”。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觉得,如果自己不遵守纪律、不好好表现,就对不起老师的关心爱护。要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逐步懂得自尊、自爱。因此,当调皮孩子惹我们生气时,我们要善于把控自己的情绪。假如一味地责备,长此以往,孩子的脸皮就会变“厚”,不仅轻描淡写的话不起作用了,甚至对批评、责骂也无所谓。作为幼儿教师,一定不能犯这个忌,一定要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让孩子在爱的期待中学会自尊自爱。那些调皮好动的孩子,其实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尤其是老师在班集体中的表扬。因此,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我们更要注意发现并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断改进。
二、让孩子能适应温和教育,感受老师的期待。
调皮孩子从小到大听多了大声的呵斥,习惯了这种电闪雷鸣式的管教,他们往往对老师温和的话语充耳不闻。还有些孩子自控力差,要让他们端端正正坐一节课确实比较困难。因此,课堂上就应留给他们“动”的机会,让孩子有节制地释放情绪。
譬如,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孩子站起来表演,读生字时可以允许孩子跳起来抢读,特别高兴的时候可以准许他开怀大笑甚至手舞足蹈。但是,也得提醒孩子学会控制,释放之后注意力能回到课堂,不要总是一个小傻瓜摸样。因为这是课堂,我们还有学习任务要完成。一开始,有的孩子可能做不到,善意地调侃一句:“瞧瞧,傻了吧?”然后,让大家来评述这种行为的不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习惯了老师的微笑教育,在释放活动之后,都能迅速地回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的状态。
三,让孩子生活在爱的呵护中,体味妈妈的温暖。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真心爱护孩子。教师对待“调皮孩子”,力戒狂风暴雨般的训斥,需要我们付出爱心、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幼儿来园,老师要面带微笑去接待每一个孩子,用亲切温柔的话语与孩子对话,用心听孩子诉说,通过抱抱、搂搂、拉拉小手等动作来亲近孩子,给予孩子以温暖、安全的感觉,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孩子病了,老师要像妈妈一样给他喂药、量体温;遇到挫折时,像妈妈一样给他打气、鼓劲,使他重新振作起来。爱孩子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职责,只有付出真爱,才会有爱的回报。
四、让孩子懂得规矩的必要,乐于服从秩序。
调皮好动的孩子上课不安分,下课也比别的孩子更喜欢打闹。在一般性的活动中,往往不愿接受规则的限制,行为放任,不守集体秩序。因此造成的危害,首先是别的孩子玩不成,跟其他孩子造成冲突,最终也使自己不痛快。对此,就应帮助孩子认识其中的道理。可以先从安全角度引导孩子,认识为什么不能追逐打闹。类似地面很硬,摔下来会骨折,追逐打闹会撞到别人,可能会发生流血事件等等,道理孩子可以一点就明。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谁也不愿意自己缺胳膊少腿。懂得了不打闹是保护自己的需要这类道理,知道遵守秩序是爱自己的表现,也是爱集体的表现,更是维护班级荣誉的需要,他们自然就会乐于遵守规则。
五、赏识与惩戒并举,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毋庸置疑,赏识应是教育主旋律,它符合教育学的规律,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但是,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面对理想与现实难免存在落差的人生,我们理应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必要的惩戒就是一个途径。如何惩诫?我主张先民主后集中。譬如制止打闹吧,光是让孩子懂了道理还不够,还得让他们知道违反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怎么惩罚?可以先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决定。如大家互相监督,发现违规情况,先友情提醒,再惩罚回教室,坐到座位上反思,不得去室外活动等方式,只要经过全体同学的认可,执行起来也就容易多了,结果可能是反而没人被罚“坐教室”了。
六、适时联系家长配合,提升园校教育实效。
孩子调皮好动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往往跟家长的生活态度、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我们要保持与家长的联系,随时有策略地向家长通告他家孩子在班上的状况,并就有关方面提出配合教育的具体要求。譬如说建议家长让孩子限时做事,教育孩子规规矩矩做事。如吃饭,不仅要限定好多长时间必须吃好,而且还要限定吃饭的这段时间内必须坐端正,一心一意地吃好饭。其他方面,如写字、看书、出去玩呀,都得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一定要让孩子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学就是学,玩就是玩,一定要从小学会安下心来做某件事的能耐。同时,当孩子在幼儿园有了进步,教师要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块分享进步的快乐。相信这样去抓“家”、“园”共育,家长没有不表示“配合”的,因为,从来就没有不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长。
论文作者:姚彩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
标签:孩子论文; 调皮论文; 让孩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家长论文; 要让论文; 老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