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论文_ 张菓1,葛为明2

风景园林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论文_ 张菓1,葛为明2

张菓1 葛为明2

1.浙江安吉天泽建设有限公司

2.安吉兰圣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加强,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基于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如何有效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以文化保护和人居活动的统一为传统村落与风景园林的结合点和风景园林介入传统村落的切入点,以风景园林三元论的理论为指导,从背景、活动、形态3个维度和地景、风景、园林3个层面,分别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进行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从风景园林视角思考和探索了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持续发展模式和可能性,从文化挖掘与解读、环境美化与营造、村落园林与绿化3个方面,提出了风景园林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视角;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

引言

目前,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村落逐渐衰败,大量人口流出,造成了“空心村”的局面,历史街巷逐渐破败,乡村容貌和村庄经济也慢慢衰落。而传统村落是农耕时代物质的见证者、多样文化景观的创造者和乡土建筑的承载者,传统村落的泯灭,将会带走大量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因此,传统村落更新改造研究尤为重要[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传统村落更新改造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1概念界定

计成在《园冶》中把造园选址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6种类型,其中大部分都在乡村。当下风景园林学界中也常见“乡村园林”“郊野园林”“村落园林”“村落景观”等名词,大都用于指代城市之外的园林,其中对传统村落的水口园林尤为关注。本文的“村落园林”不仅是地缘概念,也是一种审美类型,是指一些村落经过长期持续的规划建设,与所处地理环境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人与天调、意象丰富的整体环境体系。概念在审美构成上包含了传统园林的建筑、山水、植物、文化等全要素;在空间范围上既包括村落内的水口园林、祠宅路桥,也包括与村落布局规划浑然一体的外围的山峦河湖、林壑田畴等更大尺度的场地。

2风景园林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

2.1文化挖掘与解读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传统村落的根本特征。文化不仅是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营造的源泉,同时又是风景园林行为活动感受体验的载体。根据风景园林的原理,传统村落中的文化背景、行为活动和空间形态是一个有机的耦合系统,耦合的结果是资源得到保护,文化得到传承,活动得到满足,在人文生态环境下形成审美感受、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因此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首先应深入研究和着力挖掘传统村落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传统村落中的民居农舍、庭园院落、街巷道路、牌坊祠堂、庙宇戏台、工场作坊、古塔古桥、老井老树、工具器械乃至工艺技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不仅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烙刻鲜明的地域色彩与印记,见证和记载传统村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发展和演化,是传递历史信息和文化脉络的重要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实质上是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载体的保护和改造。注重村落历史的完整性、文化存在的真实性和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是对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基本要求。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必须坚持完整性、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因此在对传统村落无论是修缮整治抑或是更新改造中,都应该尽量尊重和保持原有的构造、格调、肌理、布局、色彩、材料,和工艺、技术等,以保证传统村落及其文化载体具有高度的质貌原真性、显著的形态识别性、紧密的要素关联性和良好的文脉传承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保护原则

村落保护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整体保护原则,扩大视野,保护区域环境和山水关系,严格保护古村周边的自然山水环境,包括山地农田、水系等要素。②优先保护重要建筑和历史遗存原则,重要历史建筑和历史遗存具有唯一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应该给予重点保护。③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反哺保护,协调好村落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与历史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④可实施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的保护发展周期。

2.3原真如画的自然审美趣味

东西方艺术哲学对于“风景如画”的理解差别很大。西方强调透视构图和艺术加工,中国则更加看重朴素自然,汉语中的“风景如画”不是强调绘画比自然风景更美,而是指自然风景本身胜于图画、近乎唯美,因此,历代艺术名家“搜尽奇峰打草稿”,新安画派以“黄山为我师”。村落环境通常比城市更加朴素自然,原真的自然美成为皖南传统村落园林最鲜明的风貌。晚明桐城文人钱澄之曾就苏州宅园和徽州山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辩论:“吴中人好堆假山以相夸诩,而笑吾乡园亭之陋。予应之曰:‘吾乡有真山水,何以假为?’惟任真,故失诸陋,洵不若吴人之工于作伪耳。作伪虽工,久而必败……惟山水之真,故无所施而不可也。”这里村落山园的原真美景常被文人墨客写入诗歌、楹联、绘画之中,其中,歙县唐模檀干园内的一副对联说得最为清晰:“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

2.4传统村落风景园林的公众参与及其促进

这里所说的公众参与主要是指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中关于园林营造的村落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行为。如前所述,村落园林主要是那些成片的精巧别致的庭院和分散的简约质朴的村园。尤其是那些村民世代居住的古宅老院更是村落园林的精华所在。尽管每一户庭院和每一处村园的单个面积不大,但家家户户庭院和大大小小村园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园林构成一个园林化的村落环境。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开展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就是致力于建设一个亦村亦园、村园相济、村景融合,既利于文化保护又宜于人居活动的园林村落。显然建设这样一个园林村落,村落居民的参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姑且不说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由于资金有限,单靠政府力量难于有效实现传统村落的风景园林目标。仅从村落的空间性质和庭院的产权归属来看,就不难得出结论。村落是村民聚居的地方,庭院是村民自家的庭院,离开村民的悉心爱护和珍惜,没有村民的用心经营和收拾,文化保护也好园林营造也罢,都只会是昙花一现过眼烟云,不能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结语

传统村落无论是概念内涵还是属性特征都表明其与风景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进行风景园林视角上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既要留住文化又要宜于人居,是传统村落和风景园林的结合点,也是传统村落开展风景园林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传统村落文化积淀厚重、环境资源丰富、活动需求广泛,进行风景园林既有良好的基础又是非常的必要。基于风景园林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可谓是一个妙手回春的过程。通过风景园林,塑造村落美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人居环境,营造一个使村民与游客都能够认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空间,实现文化、居住、生态、景观、游憩等多项功能的和谐统一,使传统村落能够在保持自身历史文化特质的前提下得到持续合理利用和持续的旺盛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民间文化论坛,2013(1):7~12.

[2]党东雨,余广超.传统村落景观规划的研究———以临沂市竹泉村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3):18~20.

[3]杨立国,刘沛林,林 琳.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作用效应———以侗族村寨为例[J].地理科学,2015,35(5):593~598.

论文作者: 张菓1,葛为明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风景园林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论文_ 张菓1,葛为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