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静 唐兴广 冯利芬
鹤岗市红十字医院 154100
摘要:目的 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者98例,均予以5mL的静脉血液采取,分别装进两个试管分成两组,予室温自然下分离及规范离心98例试管血液作对照组,予溶血且规范化离心分离的试管血液98例作研究组,分析两组血液检验后相关血液指标比较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液样本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CHOL)和钾离子(K+)检测值,比对照组高(P<0.05);且研究组血液样本中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值,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血液标准中尿素氮(BUN)、血尿酸(UA)、肌酐(Cr)、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的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现象会造成血液生化相关检测多项指标显著变化,因此,血液检验中需严格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提取、存储和检验操作规范,进而有效提升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溶血现象;血液;检验;影响
溶血现象指血液的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自红细胞中溢出到血清中。血液的生化检测过程经常会出现溶血现象,进而干扰血液检测的结果。为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效果,该研究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者98例予静脉血液采集、溶血且规范化离心分离试管血液样本进行血液检验后相关血液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者98例,男性54例,女性44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41±8.64)岁。患者均予以5 mL的静脉血液采取,分别装进两个试管,将采集的静脉血液样本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受检者均确诊为健康者;受检者均了解并同意进行血液检验方案。排除标准:相关血液系统疾病;检验血清中没有肉眼能见黄疸;精神和心理疾病者;理解和意识不清晰者;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和分组 将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者98例,均予以5 mL的静脉血液采取,分别装进两个试管,分成两组,予室温自然下分离,且30 min以后行10 min离心机以1 200 r/min速度规范离心,血清分离以后提取1 mL的血清作为对照组的标本;予人工溶血以后,且行10 min离心机以1 200 r/min速度规范离心,血清分离以后提取1 mL的血清作为研究组的标本。标本的采集提取、处理和检验,均由经验丰富专业人员完成,且血液标本采集应该尽可能一次性成功。
1.3.2 检测方法 血液检验的仪器选择HITACHI7600-110型的自动血液生化的分析仪器,电解质的分析仪与想配套的试剂和检测试剂[1]。应用生化血液的分析仪进行血清标本的检验,记录并分析对照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CHOL)、尿素氮(BUN)、血尿酸(UA)、肌酐(Cr)、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并且选择电解质的分析仪进行血清标本钾离子(K+)的浓度检测和记录。研究组溶血标本选择玻璃棒进行试管血块的捣碎,离心操作以后血清可发现肉眼可见红色,进行血红蛋白的浓度测试,当血红蛋白>1.5 g/L时表示溶血标本,同时进行对照组上述相关11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两组血液检验后相关血液指标比较情况,两组各指标均是标本检测的结果平均值。
1.4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研究组血液样本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CHOL)和钾离子(K+)检测值为(58.02±2.73)U/L、(67.82±2.61)U/L、(213.27±7.32)U/L和(7.20±1.24)mmol/L,比对照组(43.29±2.20)U/L、(55.21±2.16)U/L、(103.45±4.62)U/L和(4.95±1.75)mmol/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血液样本中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值(84.27±4.36)U/L,比对照组(123.59±7.34)U/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血液标准中尿素氮(BUN)、血尿酸(UA)、肌酐(Cr)、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溶血影响血液检测值的机理可分成:红细胞逸出腺苷酶能直接影响ATP的肌酸类酸相关转化酶的正常作用;红细胞逸出血红蛋白会非特异吸附、过氧化物的酶特性造成检测误差;破裂红细胞逸出血红蛋白会对影响各检测结果;标本破裂的红细胞逸出血浆也会因稀释造成结果值的影响[2]。
依据性质不同血液标本的溶血可分成体内和体外溶血,其中大血管的手术史、人工的心脏瓣膜属物理体内溶血原因,恶性疟疾相关属化学体内溶血原因,部分药物的毒性作用是体内溶血原因。而冷冻、振荡、抽血操作的负压大、水浴的温度高等属机械体外的破坏因素,表面的活性剂属化学体外的溶血原因,遗传相关红细胞的脆性高属代谢体外的溶血原因。体内溶血与体外溶血主要区别是:体外溶血钾离子、Hb、LDH会变化,但是体内溶血除钾离子外其他会上升[3]。同时,血液标本采集进针的不准可造成溶血,检验注射器的推射力度会造成试管大量气泡;且混匀血液标本若力度大也会造成溶血。
由于溶血现象会直接影响生化血液检验的结果,因此,临床需要重视并加强溶血现象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防止溶血现象的发生。在体检者的血液采集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规范,采血器具应该干燥且洁净,并把所用的采血器具进行干热灭菌。采血时需要注意止血带的松紧合适度控制,防止止血带的过紧和过松,进而有效防止血样缺氧和止血不利现象;当进针以后如果看到回血,应该缓慢把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拔除。血液标本应该缓慢注进试管,防止速度太快出现血泡造成血细胞的破裂;并且血液标本的采集后需要进行室温自然分离,不可进行长时间的标本放置,采集与处理以后需要尽快的进行送检;注意防止样本与相关化学试剂和消毒液物质的接触。同时,当血液样本出现溶血现象时,需要进行原因和溶血类型的及时分析,尽快完成血液标本的再次采集,保证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有效性。
目前,临床相关溶血现象对于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文献比较多。在梁建嫦等研究中,通过将同一体检者血液分成两组,予以正常血液和溶血后血液处理,并对干预后两组血液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分析,得出溶血组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变化显著,表明溶血会对患者血液指标检验产生影响。当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现象时,血液生化检查相关指标会产生变化。首先蛋白的检测结果会明显改变,此现象和破裂的红细胞释放的Hb具有直接相关性。并且标本检测中LDH指标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红细胞AST逸出会造成该指标明显上升,溶血现象会干扰GGT的产生,直接影响到Hb。与此同时,血液标本钾离子由于非常敏锐,血液的血清中、红细胞内钾离子的量差约20 倍,红细胞出现破裂后大量的钾离子会经红细胞内到血清,进而直接造成钾离子浓度的影响等。
该研究中,通过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并分组,得出予以两组血液样本检验后,研究组血液样本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CHOL)和钾离子(K+)检测值为(58.02±2.73)U/L、(67.82±2.61)U/L、(213.27±7.32)U/L和(7.20±1.24)mmol/L,比对照组(43.29±2.20)U/L、(55.21±2.16)U/L、(103.45±4.62)U/L和(4.95±1.75)mmol/L高;且研究组血液样本中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值(84.27±4.36)U/L,比对照组(123.59±7.34)U/L低;同时两组血液标准中尿素氮(BUN)、血尿酸(UA)、肌酐(Cr)、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的检测值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研究文献的结果相符合,进一步证实了溶血现象会对生化血液的指标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中,需要严格控制并规范采血和储存,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临床实践中除重视并加强溶血现象的预防措施的干预实施,关于怎样更加严格规范血液生化检验样本的采集和储存过程,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和验证,以期望能够有效防止溶血现象,提升血液生化检验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现象时,会造成血液生化相关检测多项指标出现显著性影响,因此,临床血液检验中需要严格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提取、存储和检验操作规范,有效提升血液检验准确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蔚.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2,18(27):262-265.
[2]胡跃华.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26(12):137-139.
[3]蒙长虹.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J].河北医药,2011,24(15):299-301.
论文作者:于静,唐兴广,冯利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血液论文; 标本论文; 现象论文; 生化论文; 转氨酶论文; 红细胞论文; 样本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