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论文_魏武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新疆 哈密 839001)

【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从收治患儿中选出112例,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5±4.2)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57%,医患纠纷发生率为1.7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运用人性化护理管理不仅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且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人性化护理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289-02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需求和医疗水平要求也随之提升。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相比,儿科的护理工作者工作强度大、压力大、风险高,极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因此,为儿科护理人员创设轻松的工作氛围,缓解儿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压力极为重要。本研究以近些年来儿科护理工作经验为基础,对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做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患者资料 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从收治患儿中选出112例,其中,男62例,女50例,患儿年龄为2~6岁之间,平均年龄4.2±1.2岁。疾病类型:支气管肺炎52例,身体炎症性反应综合征45例,病毒性肠炎15例。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2护理人员 本研究的儿科护理人员包括门诊、住院部、的护理人员,共17名。其年龄为20~46岁之间,平均年龄34.6±3.6岁。学历水平:大专10名,中专7名。职称等级: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护士7名。以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职称等级、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护理人员的业务综合能力和其他指标基本保持一致,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干预等。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特点,具体的护理管理措施如下:

1.2.1护士长以身作则 护士长是整个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与核心,应起到带头作用,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行为影响护理人员,以提高整个科室的护理水平。护士长应尊重、关心护理人员,使其在充满爱和关怀的氛围中工作;护士长应关注护理人员的个性发展、业务提升和家庭生活等,对其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予以帮助和指导;护士长应定期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情况,宽慰、关心护理人员,及时解决各种护患矛盾和问题。

1.2.2定期组织培训 定期组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最新的护理理念、护理方法、先进设备的管理与应用、儿童教育方法等。儿科是一个特殊科室,护理人员除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儿童教育能力。因此,我们有计划的不断派出护士去上级医院及相关教育机构进修学习及培训,定期组织讨论和经验交流会,使团队内的护理人员互相交流经验,发表看法,以提高整个科室的护理水平。

1.2.3满足护士自我实现需要 对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指导,缓解其不良情绪,满需护士自我实现的需要。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的护理对象较为特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在工作中无可避免的会受到家属的不理解和指责。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护士长应立即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了解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通过进修和培训的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满足其提升自我的需要。

1.3 评价方法

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数据处理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5±4.2)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57%,医患纠纷发生率为1.7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对比

3.讨论

儿科是医院的特殊科室,患儿患病后由于疾病不适、治疗过程的疼痛和陌生环境等原因极易出现烦躁、哭闹、不配合治疗等情况,这些情况可引起患儿家长的不安,严重的可引发医患纠纷[1]。为了更好的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及其家长顺利完成检查与治疗,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我院特开展本研究,并对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了人性化护理管理。结果显示,定期组织的培训活动可提高护理人员对儿童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根据儿童特点展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满意度;通过护士长的以身作则,护理人员可明显缓解不良工作情绪、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满足护理人员自我实现的需求,可使护理人员感受到尊重与关怀,从而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确保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尊重与关心是赢得护理人员信任、发挥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关键。护理人员只有感受到尊重与关怀,才能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将这些尊重与关怀传递给患者,使其感受到人性化的关爱与支持[3]。因此,医院应不断为护理人员创设相对轻松的工作氛围,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严秀芳.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108-110.

[2]田菲.人性化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4,3(22):385-386.

[3]潘彩金,黄汉玲,王佩琼,等.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4,20(6):480-481.

论文作者:魏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论文_魏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