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剑峰[1]2008年在《基于Web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正由传统学习环境向网络学习环境过渡。网络学习环境比传统学习环境能更好地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协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个体的主动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许多教师依然将传统教学方式应用于网络学习环境,而学生也不知如何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主动学习,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本文针对网络学习环境下存在的这些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基于WEB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设计的思想,建构了基于WEB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的设计模型,并依据理论研究模型,开展了教学试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现状,找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确立了要对网络学习环境进行“主动参与式”设计,引导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实现个体主动发展的研究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主动参与式学习、基于WEB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的概念,并诠释了其内涵。继而,我们研究了与基于WEB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设计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对所涉及的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活动理论这三种理论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它们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基于WEB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的设计思路,并从人文环境、问题、学习策略三个层面出发,建构了基于WEB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的模型,对学习环境中的相关要素作了详细分析。最后,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对基于WEB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学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基于WEB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能够显著地改善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自我发展。本研究较为有效地解决了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差的问题,拓展了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思路,对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曹建梅[2]2006年在《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际教育改革过程中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经验,在学习型组织理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及知识管理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从生态学的全新视角构建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来探索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以期能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一些借鉴,解决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论文第一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的背景以及现实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介绍了国际国内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本研究拟通过构建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论文第二章阐述了本研究中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和知识管理等理论对于本研究的启示。本文中,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是由综合实践活动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具有独特“知识脉络”、“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群体。他们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体,在以web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所构造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自由的生态式学习环境下,遵循事先商定的团体行动原则,围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的主题内容,主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网络手段参与、协作、探究、反思多种学习活动来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目标。我们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探讨了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文化构建模式;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了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及其成员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根据合作学习理论形成了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组织方式;根据情境学习理论分析了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成员个体的成长历程;根据群体动力学理论形成了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激励机制;从知识管理的理论得到了用社会性软件构建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网络学习支撑平台的启发。论文第三章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得出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是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学习社群的一种组织方式,提出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生态学构建模型。而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赖于它所依存的网络学习生态环境,因而本章接着分析了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所依存的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的构建模型。学习生态系统是指由学习社群及其物理的和虚拟的学习环境构成的自成一体的实体。基于网络技术的学习生态系统,我们称其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它由网络学习社群及网络学习生态环境构成。网络学习社群在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进行学习。
李宗花[3]2005年在《基于WEB的虚拟教室设计研究与开发实践》文中提出网络教育的优势使它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热门,各种网络教育支持系统应运而生。虚拟教室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构建的数字化网络教育支撑平台,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虚拟教室的概念、虚拟教室学习环境的组成、虚拟教室的功能结构和设计开发模型等方面展开。在内容上,论文包括四部分:第一章,论述了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并分析了虚拟教室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给出了虚拟教室的概念,论述了虚拟教室发展演变过程与类型划分。第三章,首先探讨了虚拟教室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然后从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三个角度设计了虚拟教室的系统功能,得出了其功能结构图,并描述了在系统中进行教和学活动的流程。最后概括了虚拟教室系统的设计开发模型。第四章,介绍了虚拟教室部分子系统开发的实现技术和使用方法。 整个研究的特色体现在:科学地界定了虚拟教室的概念:以传统教室为原型,以课堂教学过程为依据设计虚拟教室的功能结构,并使之成为可承载各类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以低成本、低难度、高效率的开发理念指导虚拟教室开发实践。本研究工作为各类教学平台的开发及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借鉴经验。
闭应洲[4]2003年在《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能教学系统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复杂系统,其研究的目的是由计算机系统负担起人类教育的责任,即赋予计算机系统以智能,由计算机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教师实现最佳教学。 通过对智能教学系统的历史、现状,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上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自行设计开发的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重点在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知识的组织、表示、智能呈现,智能组卷,学生模型,计算机导师等方面对现有系统进行改进。 基于对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分析、总结,了解了人类学习活动的过程和内在规律,以及如何优化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从而使智能教学系统建立在先进的教育理论基础上;基于XML技术的学科知识表示,使它更便于计算机导师进行加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自动组卷是一个带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提出通过遗传算法来解决,并分析了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个性化的编码方案,提高遗传算法的效率;在建立学生模型时,除了考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 虑认知因素还考虑了心理因素。计算机导师通过对学生模型中大 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影响学主学习的心理因素有更清楚的 认识。如果达到定量认识,不仅对教育学产生大的促进,对心理 学、认知科学也产生重大的影晌。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结 构,讨论了有关的实现技术,给出了系统的实现方案。
李霞[5]2010年在《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课程的质量是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的实施,存在许多问题。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设计的问题,尤其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协作学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高级认知学习方式,如何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以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己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因此,对网络课程中的协作学习环境进行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情感沟通,改善学习气氛,在网络课程中为学习者创建一个协作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方法、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方法等研究方法,主要在五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1)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及其环境的分析。对网络课程、协作学习、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等概念进行辨析,进而对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和内部结构。(2)构建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框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借鉴乔纳森、武法提、钟志贤等人提出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及相关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模型,构建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3)根据设计框架提出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主要从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活动设计、物质环境设计、活动环境设计、心理环境设计、策略环境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4)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从教学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对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支持系统进行设计。(5)实例系统的开发。在论文总结的系统设计方法的指导下,开发网络课程协作学习支持系统,并以《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为例进行了应用。经过一系列研究工作,论文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1)界定了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概念,确定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作为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从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和协作学习支持系统设计两个层面,规划出系统的设计模型。(2)对学习环境设计模型进行研究,得出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框架。认为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物质环境设计、活动环境设计、心理环境设计和策略环境设计。(3)得出系统的软件设计模型,认为系统应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并划分为物质环境子系统、活动环境子系统、心理环境子系统和策略环境子系统等四大子系统。从模型抽象、模型表示的角度出发,在系统软件设计的各个阶段构建相应的软件模型,为系统开发提供了可共享、可重用的可视化参考模型。(4)开发了一个实例系统,对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方法和协作学习支持系统软件设计模型进行了应用,初步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法和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出一种较为有效的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方法和模型,为设计支持协作学习的网络课程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2)在系统设计和实现中,把Web2.0的应用元素与网络课程中的协作学习环境相结合。未来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协作学习活动具体环节的设计和实例系统的功能。
王丽萍[6]2003年在《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文中认为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基于Web的学习环境的本质及特征,构建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开发支持协作学习的动态网络学习环境系统,促进网络化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论文第一章分析了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背景,并对当前基于Web的教学与学习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论文第二章论述了基于Web的学习环境的定义、构成、特征及设计原则,并提出了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WebLED模型。 基于Web的学习环境是网上教与学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与条件。它由硬件环境、资源环境和文化环境三部分构成,具有环境开放、资源共享、零时空学习、人际交往多元化等特征。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应遵循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原则。 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WebLED模型由学习支持系统和系统策略两个层面构成,提供了一个在Web上开发学习环境的基本框架。 学习支持系统是WebLED模型的物质基础,包括6个基本要素:教学管理子系统、智能教学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学习评价子系统、交流协作子系统、辅助工具子系统。 系统策略是WebLED模型的核心,包括4个基本要素:动机策略、教学策略、控制策略、评价策略。动机策略通过控制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动机变量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动机变量包括:直观性因素、期望性因素、任务性因素、参与性因素、协同性因素、指导性因素、鼓励性因素。教学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程序和方法。适用于Web学习环境的基本教学策略包括:抛锚式策略、随机进入策略、支架式策略、启发式策略、探究式策略、反思策略。控制策略通常分为教师控制、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三种。Web学习环境中的控制策略设计应遵循学习者控制与教师控制、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Web学习环境中的评价策略采用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常用的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包括:作品评定、电子学档、学习文件夹、自评/互评问卷。 论文第三章论述了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介绍了WebCLE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以《网络教学软件开发》课程中的一个学习任务为例介绍了WebCLE系统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WebLED模型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实现协作学习,就必须在学习环境中提供协作机制。与协作学习的基本过程“明确目标→分组→协作准备→协作进程→协作评价”相对应,在基于Web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从学习任务设计、分组策略设计、协作策略设 计、协作空间设计、协作学习评价设计五个方面提供协作机制。 WebCLE系统是一个全面支持协作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其主要功能包括:支持学 习任务设计,为教师提供学习任务设计模板:支持自然分组,选择分组和自由分组三 种分组策略:提供协作学习空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支持学习活动的 记录和监控;支持协作学习评价。WebCLE系统的开发及其教学应用既是对基于Web的 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实践检验,也是对如何有效改革传统教学结构的积极探索。
雷绍南[7]2011年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的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机制》文中认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泛网时代,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技术环境。正是在泛在计算技术环境影响下,泛在学习概念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未来数字化学习的发展方向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方式。泛在学习环境的实现,不仅需要泛在的通信网络和终端设备,更需要可吸收群体智慧、能够实时进化和共享的学习资源。Web2.0网络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零散的、具有生成性、开放性、联通性和实时共享性等特征的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有力地支持了泛在学习。我们需要研究的是通过多种方法从众多零散的、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中优选出优质的学习资源。并由各种智能性的共享方式在异构系统间、不同学习者之间实时的共享和传播,满足不同学习者群体的个性化学习,实现泛在学习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创设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的有效组织机制、构建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的有效管理方法、优化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的使用方式以及干预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的应用过程,这既是研究的关键内容,也是本研究目的所在。那么意义在于促进学习者的泛在学习观念,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学习素养。通过文献法、观察法对泛在学习、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资源共享的相关理论。并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文献综述。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是Web2.0环境下的博客中的日志、网络书签、视音频、电子书、URL等各种微内容。根据微内容的特点,构建出了微内容的聚合模型。发现每个微内容内部都有良好的资源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使那些“非结构化的”、零散的、动态的网络资源能被学习者高效地利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智慧资源。通过行动研究,对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跨平台分享方式、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选方法和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列的研究和归纳,并提出了资源的内部结构模型和共享模型。这些共享方式、结构模型和优选方法能够使学习者们对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有个较清晰的认识;能够支持和有效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泛在学习需求。对基于web2.0的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这一非主流资源的研究,对以后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学习者信息素养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陪养,具有一定的意义。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将在学习和教学当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张坤颖, 张家年, 徐影[8]2012年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型的构建——兼论Web3.0的理念与引领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社会中,网络学习的开展是推进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网络学习绩效水平取决于个性化学习水平的培养和引导。通过介绍与自主学习和网络学习环境的相关概念和分类,分析了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内涵、特点以及作用。从Web的发展历程以及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支架类型的角度,提出了三种网络学习模式———基于Web 1.0、Web 2.0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基于Web 3.0环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并对三种模式构建的过程进行了探讨。
聂志杰[9]2012年在《基于WEB2.0的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人们只有建立专业知识体系,完善个人知识构架,才能提高竞争力。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全世界成为了-个巨大的资源库,人们经常迷失在这个巨大的资源库中。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其它阶段的培养方式不同,多是进行自主学习,比较重视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但是现有的虚拟学习环境多是针对多数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而定的,不能满足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性需求,那么研究生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完善个人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提供一个个人学习环境(PLE),这个学习环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能够管理学习者学习系统的,研究生在这个环境里能够自由地选择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能够自定步调来学习。那么以社会性软件为代表的Web2.0技术使其成为了可能。社会性软件不仅简单易学,而且提供了充分的交互学习方式和途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文献调研、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评价分析。笔者在对国内外文献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上阐述了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相关研究,调查分析了研究生的学习特征及需求,以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认识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平台需求为依据构建基于Web2.0的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功能模型,在前期设计的基础上着手开发,并将平台在西南大学教育技究生中应用,在研究过程中调查、收集反馈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验证平台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研究生中开展基于Web2.0的个人学习社区环境下进行学习活动是可行、有效的。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开展学术交往活动,学习者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特点与情况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为研究生开展知识建构和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张虎[10]2010年在《基于Web2.0的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研究》文中提出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于具有免费性、开放性、去中心化、聚合性、交互性等特点,Web2.0深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他们不仅利用Web2.0进行娱乐,也利用Web2.0环境下的社会性软件搭建自己的学习交流平台,分享自己的所得所想,更好地完成与别人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为非正式学习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有效补充。本论文关注的焦点是Web2.0环境下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建构,论文首先从个人学习环境进行研究,探究Web2.0环境下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学习的发生机制。通过对分布式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Web2.0基本理论的研究,探究Web2.0环境下个人学习的形成与发生机制,为Web2.0环境下个人学习环境的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和良好保障。其次,本论文立足许昌学院,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二者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了许昌学院学生在Web2.0环境下的学习现状,发现70%以上的大学生对Web2.0提供的服务缺乏了解,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的情况较差。为了挖掘其原因,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特征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教师、学习环境以及地域等方面。第三,依据许昌学院大学生学习特征分析,论文从三个层面(观念因素、技术因素、时间因素)、两个纬度(教师和学习者)、一个结合点(兴趣和动机)构建Web2.0环境下的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模型,模型设计把握学生为中心原则、兴趣和动机原则、学生自控和教师引导原则、工具选择原则、多向互动原则,较为客观的反映了Web2.0环境下学生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利用Web2.0环境学习提供指导。为了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笔者对模型进行了试验,本模型在许昌学院的大学生群体当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对学生的实践也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最后,提出自己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要继续进行研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基于Web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设计[D]. 梅剑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 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研究[D]. 曹建梅.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3]. 基于WEB的虚拟教室设计研究与开发实践[D]. 李宗花. 曲阜师范大学. 2005
[4]. 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D]. 闭应洲. 广西大学. 2003
[5]. 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研究[D]. 李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6]. 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D]. 王丽萍. 山东师范大学. 2003
[7].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机制[D]. 雷绍南. 河南大学. 2011
[8].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型的构建——兼论Web3.0的理念与引领趋势[J]. 张坤颖, 张家年, 徐影. 远程教育杂志. 2012
[9]. 基于WEB2.0的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聂志杰. 西南大学. 2012
[10]. 基于Web2.0的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研究[D]. 张虎.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标签: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网络课程论文; 活动理论论文; 虚拟网络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web技术论文; 网络模型论文; 系统学习论文; 协作开发论文; 网络协作论文; 协作学习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研究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