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新会新希望眼科医院 广东江门 529100
摘要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的指导作用。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术前UBM检查结果分组。按术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分组,A组6眼,房角关闭粘连≤1/2周,B组24眼,1/2周<房角关闭粘连≤3/4周,C组30眼,房角关闭粘连≥3/4周。术前及术后1月常规行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以及UBM检查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结构变化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大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前房加深,房角不同程度地重新开放。术后A组眼压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和C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B组1眼,C组8眼于术后2周内眼压再次升高,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或行滤过手术后降至正常范围。结论:UBM证实房角关闭粘连范围≤3/4周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单纯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有良好效果,房角关闭粘连范围>3/4时术后易出现青光眼复发。UBM检查有助于术前选择手术方式及术后预测远期疗效。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目前,单纯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可以解除因晶状体膨胀引起的瞳孔阻滞而诱发的房角关闭,增加前房深度,从而降低眼压,提高视功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的应用为青光眼患者的术前评估带来了便捷,并且在此类患者的术式选择中发挥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采用UBM进行手术前后的检查,评价单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UBM在这一术式选择中的指导作用。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男20例21眼,女36例39眼;年龄56-78(平均62.5±8.5)岁。临床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3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22眼。
1.2 方法 常规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压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其中UBM检查具体步骤为:爱尔凯因滴眼液点眼表面麻醉后,结膜囊内置入眼杯,以蒸馏水为介质,超声探头自12 ∶00开始顺时针方向对眼球进行360°检查,记录房角关闭粘连的部位及范围(以钟点表示)、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根据UBM检查结果分组。按术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分组,A组6眼,房角关闭粘连≤1 /2 周,B组24眼,1/2周<房角关闭粘连≤3/4周,C组30眼,房角关闭粘连≥3/4周。术前全身和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尽可能降低眼压。白内障超声乳化方法为:选用正上方或颞上方的透明角膜切口或巩膜隧道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并抽吸皮质,前房及囊袋内注入黏弹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一枚于囊袋内并调至正位,抽吸干净黏弹剂,手术切口密闭。术后典必殊滴眼液等点眼。
1.3 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左右的最佳矫正视力、房角开放情况、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1月,55眼(91.7%)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有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眼底检查提示视神经萎缩明显。
2.2 房角开放情况 术后1月时复查UBM,发现术后房角均较术前增宽,部分患者房角不同程度地重新开放,虹膜根部较术前平坦。其中C组中5眼房角关闭粘连范围仍≥3/4周。
2.3 眼压 术前全身或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A、B、C3组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2.37±2.01mmHg,27.33±5.86mmHg和38.80±10.16mmHg。其中A组所有患者经药物治疗均能达到较理想的眼压,手术后平均眼压为11.82±1.98mmHg,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和C组术后平均眼压分别为17.00±2.97mmHg和20.19±5.29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1眼和C组8眼术后2周内眼压高,5眼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另外4眼行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眼压恢复正常。A组术前平均眼压为34.71±10.33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7.49±3.21mmHg,其中2眼术后眼压>21mmHg,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满意,手术成功率为94.4%。B组术前平均眼压为23.82±10.48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8.92±6.68mmHg,其中7眼术后眼压>21mmHg,3眼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满意,另外4眼行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眼压下降至正常范围,手术成功率为70.8%,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2.4 前房深度 所有患者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及周边前房较术前均有加深,各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2.5 术后并发症 本文所选取病例均未发生后囊破裂、晶状体偏位、前房消失、脉络膜脱离、严重炎性反应等并发症。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角膜水肿和轻度前房反应,经对症治疗后水肿消失,炎症吸收。
3、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多由于瞳孔阻滞[1]。结果表明,对于房角粘连范围为1/2-3/4的患者,单纯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大部分患者可以有效降低眼压。对于房角粘连范围≤1/2的患者,术前经药物治疗即能获得较理想的眼压,手术后不用药物即可保持正常眼压,可以免除药物的副作用。对于房角关闭粘连范围>3/4的患者,术后容易复发青光眼,需要二次手术干预。考虑其原因可能为长期的高眼压已经对小梁网产生了功能性损害,即使房角重新开放,远期发生眼压升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因此对于房角粘连范围较大、术前经充分降眼压仍然难以控制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优先选择行白内障联合小梁切除术,可以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总之,我们认为单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房角粘连范围不足3/4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探讨。对此类患者进行UBM检查,术前可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充分评估手术效果,术后复查可以预测远期疗效,UBM在此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坚,郭彦,刘奕志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5):355-357.
论文作者:曾观金,唐聪,陈贞桂,钟景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眼压论文; 术后论文; 青光眼论文; 超声论文; 晶状体论文; 术前论文; 白内障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