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拆模板是在确保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全度不受影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加快模板周转、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的先进施工技术。本文简要阐述了模板早拆体系应用的应用概况,并对其注意事项及其优点进行分析,提出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模板;建筑企业;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水平结构模板早拆施工技术70年代出现在国外,80年代初引进我国,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对施工工期要求越来越短,传统施工模板系统中,面板主要采用是胶合板模板,成本略低,但重复使用率低,需要消耗木材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保护;支撑系统和连接件,多为钢管扣件和碗扣式脚手架;而模板早拆技术具有材料周转快,投资少,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在工程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可以正确的选择模板就可以很好的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1.模板早拆体系
提高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工程成本,是建筑企业的重点,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重视模板工程,尤其是水平面模板的施工。在建筑工程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在加工水平面模板的时候,材料投入量大但实际应用少,浪费材料,从而导致经济效益差,同时,导致施工现场更乱。而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应用模板早拆技术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故而很多企业都使用模板早拆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模板早拆体系具有许多特有的优点。例如,在建筑施工时原材料投入少,模板周转快,制作简单,并能利用原有的模板材料,使企业对现有的模板体系进行完善,从而使得施工过程可以更好的被推进。
模板早拆体系更适用于如今的建筑,而且在单层面积较大的工程中也可以使用模板早拆体系进行施工,这些优点为企业节省了更多的资源。早拆体系在施工中具有诸多优点,施工企业应该大力在施工中应用水平模板的早拆体系[1]。我国在早拆模板技术方面的研究效果日渐显著,已经开发了大量模板早拆体系所适用的早拆柱头,使得企业的成本降低,并促进了模板早拆体系在企业中的发展。模板早拆技术就是指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将混凝土浇筑后,当楼盖强度还未达到拆模强度的时候,可以提前把一小部分模板及这部分模扳的支承梁拆卸下来,以便于缩短模板的使用周期,从而为企业节约成本。而在建筑工程中采用模板早拆技术的根据就是:工程施工时,在浇筑混凝土楼板之后,等待三天后,这个时候的混凝土强度就可以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一半,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模板早拆体系中的早拆柱头提前拆除模板,只留下早拆柱头以及它下面的立柱支撑,然后等到混凝土强度可以支撑自身的重量以及施工时候的荷载后,再拆除模板早拆体系中的早拆柱头以及它下面的立柱支撑。而在实际工程施工中,TLC 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和WYL 型早拆模板体系的应用较多。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两种体系。
1.1 TLC 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
TLC 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被北京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使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并使这些企业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1.1 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的构造
插卡型模板体系主要由下面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多功能脚手架,此脚手架包括插头、插座等;第二部分是可调型组装式的早拆模板柱头,这个柱头是由许多不同用途的铸造件通过焊接完成;第三部分是模板以及钢楞,而模板和钢楞是根据工程的需要以及施工现场情况来选择的;第四部分是早拆模板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立杆、横杆等,而其中立杆为体系中的基本受力构件,借助横杆组成支架[2]。
1.1.2 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的特点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有以下优点:第一、与传统的支模方式相比材料使用量少,从而在建筑施工中模板和钢楞的使用可以由三层减为一层;第二、使用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可以确保安全的施工方式从而确保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工人的生命安全,在建筑施工中早拆模板的应用避免了随意的搭建,保证了搭建的正确性;第三、插卡型早拆模板安装和拆卸方便,而且插卡型早拆模板的支架构造简单,操作与传统的扣件式脚手架相比十分灵活,可以将工作效率提高3 倍以上;第四、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功能齐全,对施工环境的适应性强,相较于传统的支架适应性非常好;第五、插卡型早拆模板的操作简单,工艺容易掌握,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低。
1.2 WYL 型早拆模板体系
WYL 型早拆模板体系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一些公司在建筑中采用WYL 型早拆模板体系,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2.1 WYL 早拆模板体系的基本构造
早拆柱头:WYL 早拆模板的早拆柱头是由普通U 托、早拆托架以及扳手这三部分组成。支撑系统:WYL 早拆模板体系的支撑系统则是选择和传统模板一样的普通碗扣式脚手架。而这种脚手架在市场上比较常见,因此可以用很小的成本得到,从而降低成本;模板:WYL 早拆模板的模板用的是胶合板,此模板适用于房间跨度小的工程[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WYL 早拆支撑工法特点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WYL 早拆模板体系有以下优点:第一、WYL 早拆模板体系中应用U 托结合的早拆柱头,这种U 托结合的早拆柱头在安装过程中比较容易,因而价格便宜;第二、WYL 早拆模板体系使用的普通式碗扣件使横杆的使用减少,从而避免了因横杆太多产生的问题;第三、WYL 早拆模板体系的使用可以加快支撑体系的效率,而且使用WYL 早拆模板体系的材料使用量仅仅是传统工艺的40%;第四、使用WYL 早拆模板体系之后,工人对施工现场的打理工作尤其简便,使用WYL 早拆模板体系可以缩减材料放置的过程,在一些狭窄的施工现场使用WYL 早拆模板体系更有益处。
2.注意事项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模板早拆,需注意以下事项:
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模板早拆应该根据施工建筑的尺寸设计;在配置模板的过程中,同时确认支撑模板的横杆位置。在对模板进行排列位置前,应该先对模板的刚度、横杆的支撑强度、模板早拆体系的稳定性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交给施工队,以确保在实施过程中工人的生命安全。
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若碰到在不同的楼层里采用相同的早拆模板,应该尽力的缩减模板和早拆支撑件的采用,而且模板早拆体系中的支撑件必须使用碗扣式的脚手架横撑。
③在安装早拆模板之前,应该检查模板早拆体系的柱头、立杆以及横杆等所有重要部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模板早拆体系中的部件没有残次品。
④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设置施工荷载时,必须尽力减小模板早拆体系中立柱旁边模板的荷载。若工程采用的楼板比较厚,在支模时就必须实施起拱以用来消除模板挠度对模板早拆体系的影响。
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模板早拆体系时必须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一半以上,模板早拆体系中的早拆柱头的上翼板还需要留在原地以便于支撑模板。
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模板早拆体系时必须采用胶带来补接模板的拼缝和梁侧模与楼板底模之间的缝隙,已达到防治漏浆的目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模板早拆体系的早拆立柱的上下层位置对齐,从而保证工程施工时的工人的安全。
3.模板早拆技术的优势
3.1 降低企业的成本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早拆体系,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周转材料的费用,以降低企业的成本,让企业拥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3.2 降低工程施工中模板和木方的损耗
早拆技术使用的模板和木方全都是通过楼板之中的预留洞以人工方式进行转运,在施工工程中采用早拆技术就不用使用塔吊技术,从而降低损耗。
3.3 减少了施工工期
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模板早拆技术可以提升施工工程的质量。有事实表明,在使用模板早拆技术的情况下通常可以使高层建筑工程的工期减少10 天。
3.4 提高了施工工效
根据统计报告显示,在建筑施工中采用模板早拆技术后,与之前相比将施工工效提高了大约百分之四十。
4.发展前景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发展迅速的今天,模板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建筑结构工程的重要部分[4]。因此,促进我国模板工程技术进步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大意义。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减少垂直运输量和提高施工效率等方面,而社会效益则表现在缩减原材料的投入及占用量等方面,通过减少投入从而减轻整个过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益处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尤其明显。如今,我国的建筑企业广泛存在于社会,这使得模板早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近期这些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推行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阻碍这项技术推行的原因有很多,而在众多原因中,缺乏支持它推行的完善理论体系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此,随着理论体系的完善,这项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虽然,推行的并不顺利,但是早拆体系显著的效益性被建筑行业人士逐渐重视。而由于我国南北地区的建筑设计要求的不同,它们在工程施工及模板选取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开发研究出具有我国国情特色的模板早拆技术非常必要,同时也要为推广模板早拆体系作出有效的努力。
5.结束语
模板早拆体系指混凝土浇筑后,楼板的强度尚未到达规定的拆模强度时,将部分模板及支承先行拆除的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模板早拆技术可以提高结构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改变传统模板材料投入量大,工效低,经济效益差,施工现场乱等现象,加快材料周转,减少投入,加快工期,实现文明施工,在实际施工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毅.TABLA早拆模板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0(07)123-124
[2] 何林,袁健,张厚,文桥,王玉辉,王磊.钢木组合早拆模板整体抗压破坏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08) 8-15
[3] 黄楠,沈杰.早拆模板体系的综合效益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06)72-74
[4] 曹蔚卿.浅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山西建筑.2007(11)172-173
论文作者:焦钊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模板论文; 体系论文; 柱头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插卡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