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品社教学的“源头活水”论文_杨琴

找寻品社教学的“源头活水”论文_杨琴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就其教学内容来说,是一门综合课程,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外,还有机融合了其他诸多方面的常识教育,如法制教育、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它能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重点阐述的是个性的导入、贴近的生活、精彩的语言、灵动的方法是找寻品社课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导入;生活;语言;方法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包含的内容有:地理、历史、生物、品德、法律、国情、环境……怎样让这些内容精彩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呢?笔者认为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更应该体现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下面笔者从个性的导入、贴近的生活、精彩的语言、灵动的方法等方面来找寻品社课的“源头活水”。

一、个性的导入让学生喜闻乐见

个性的品社课堂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迅速集中注意力,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1.故事导入。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用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教学《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时,在进入新课前,笔者给学生讲述蔡伦造纸的故事,让他们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讲述李时珍为编写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而倾注毕生心血的故事,讲述司马迁为撰写《史记》而忍辱负重的故事,激发儿童的民族自豪感。2.体验导入。《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在课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体验,以唤起学生的最初感受,有助于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教学《走进残疾人》一课,让学生分别模仿“盲人”“聋哑人”等残疾人,在模仿“盲人”时,用笔者事先准备的一块布,把学生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走一段路或处理一下日常生活事物,再让他们谈一下自己模仿“盲人”时的感受,使他们体会到残疾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要多得多,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愿望。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3.情境导入。情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催化剂,品德课教学只有触动了学生的情感,才能使课堂激情之流四溢,思维之花闪耀。

二、贴近的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只有真正让学生参与、贴近生活,学生才能乐学善学,使他们在学后能将升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一课,让学生说自己日常生活从白天到夜晚,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要说亲身经历的事。学生说,我们穿的衣服先有农民种棉花,再由工人纺纱织布,然后裁剪,最后做成衣服;还有人运到商场,有人卖衣服,然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买;在学校不懂的问题,教师会教我;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坐车来学校,司机会帮助他们;出去游玩时,导游会给我们讲解,安排路线;邮递员给我们送报纸,让我们了解很多信息;我们住的房子先由设计师设计,然后由建筑工人修建楼房,还有装修公司的工人来我家装修……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生活,这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三、精彩的语言让学生兴趣盎然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彩的语言不仅能高效地传递教学信息、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心灵、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如教学《我们共同的家》一课的结尾时,笔者说:有首歌,大家都爱唱——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播放歌曲《大中国》片段),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生:我们祖国有那么多的之最,我真是自豪啊,身为龙的传人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师小结:高耸入云的山脉,一望无际的沙漠,源远流长的河流,美丽富饶的岛屿,蜿蜒盘旋的长城,精妙绝伦的兵马俑,举世闻名的黄山奇松……他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装点着我们共同的家!品社教师运用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可以引起学生的美感,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四、灵动的方法让学生触类旁通

品德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如在开展《买卖中的道德》小组汇报交流时,由小组长来安排组员一一设计消费道德标语,充分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收集的消费小常识和宣传单也要物尽其用,分发给教师、同学等学生最熟悉的人。而对于小报的形式、内容,我们都不作限定,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虽然他们制作的小报还有些简单,小报中会有稚嫩的图画、相片,甚至还有些粗糙的手工制作,但是里面有孩子们自己的奇思妙想,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笔者摒弃呆板的“说理式”或“说教式”的品社课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中获得情感体验,提高道德标准。

新颖的导入是成功的,贴近的生活是亲切的,精彩的语言是快乐的,灵动的方法是高效的,让我们在品社课堂教学中努力承载并践行它们,笔者认为这便是寻着了品社教学的“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中心小学 211500)

论文作者:杨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找寻品社教学的“源头活水”论文_杨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