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咨询者的自我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咨询者论文,自我意识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心理咨询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专业行为,通常是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工作方式为来访者提供服务的。由于心理咨询具有尊重来访者的隐私,对咨询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信息予以保密等职业要求,这使得咨询者的工作大都“藏匿于暗室之中”,而很少为他人所直接观察和了解到。心理咨询这种特殊的职业特点可能会导致两种后果:第一,限制了他人通过对咨询者工作行为的直接观察向其提供建设性建议的可能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咨询者只能通过自己对咨询过程的描述来寻求有关专家或同行的建议,这将导致那些重要的,但不为咨询者本人所关注的咨询行为或态度被加以省略或忽视,使有关的讨论或研究在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中进行,而无法发现或揭示问题的本质。第二,对心理咨询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咨询能力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咨询者必须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自我负责精神,对自己的咨询能力和咨询效果具有客观、诚实的专业精神,对来访者具有尊重、保护个人隐私的职业道德。因此,心理咨询“这种为他人所看不到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咨询者要在清醒的自我意识状态下,高度自觉地而忠实地从事工作的本质。在这里,自我意识是指咨询者对自己的咨询行为、咨询效果、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能力、品质等一系列自我特征的认识和判断。应该说,咨询者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是促进咨询能力成长、保证咨询行为有效性,为来访者提供高质量咨询服务的重要前提。
一、自我意识的作用和意义
在大多数咨询心理学专家的眼中,良好的自我意识被认为是心理咨询者所应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因为自我意识可以促进心理咨询者对其咨询行为进行有效的自我反省,并随时进行不断的自我调整和改进,从而保证了心理咨询的质量。Combs曾经对13个有关咨询效果的重要研究进行过分析,发现在这些研究中,自我意识是为众多优秀咨询者所强调的重要品质之一。有效的咨询者通常都表现出非常客观的、清醒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自我定位是客观的而不是自我中心的,是值得信任的而不是令人怀疑的,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狂妄自大。Shostrum在描述优秀咨询者的品质时,也强调了自我意识的作用,即咨询者要对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有明确的意识,对自己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咨询种类有明确的意识。Corey也曾诚恳地指出,自我意识在促进咨询者的专业成长,更加开放地面对变化,采取恰当的咨询行为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咨询者应该不断地加强对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世界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真实性的保证。
Sue从多元文化能力的角度来强调自我意识的重要意义,认为咨询者有必要对自己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理论假设有明确的意识。优秀的咨询者应该能够敏感地意识到文化和性别因素对自己的认知、价值、态度和信念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要采取比其他人更加客观的、开放的态度来看待这些因素。例如,对女性、非主流文化、种族、同性恋等人群能采取理解、接纳或欣赏的态度。在文化观与价值观方面保持敏感的咨询者更容易理解由于性别、种族和道德价值观等所导致的各种心理差异,并因此表现出相应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设法予以诋毁或回避。众所周知,当前所流行的各种心理咨询理论与治疗技术都深受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满足来自于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来访者的需要。正如Pedersen所强调指出的那样,在许多咨询派别中,对个人主义的强调,特别是对个体独立性的强凋就是两个相当常见的文化偏见。建立在西方主流文化基础之上的心理咨询理论,由于过多地崇尚个人、自我中心、强调独立与竞争的价值观念,显然与我国的文化价值表现出明显差异,因为我们对家庭、团体、合作的重视远远超越了个体的价值。因此,对西方咨询理论的学习、运用,就必须意识东西方在制度、价值、文化、性别等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更加重视文化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和调节作用,不断地修正和凋整对人的发展和价值的看法,这的确是每个咨询者所不容忽视的。
总之,咨询者的自我意识在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方面、在考察自己的咨询行为方面、在评价自己的需求与态度方面、在客观地描述自己的专业行为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咨询者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不断给予发展的重要品质和能力。正如Okun所强调的,那些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自我理解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咨询者,与那些自我意识较弱的人相比,更容易成为有效的咨询者,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从来访者的立场或角度,对来访者的需要、认知和情感进行鉴别、区分,这样也就更好地促进了来访者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咨询者能够更加客观地体验来访者的发展过程,真实地领悟到社会、文化、家庭对他们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这将帮助咨询者在改变来访者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那些优秀的、关注自我意识成长的咨询者常常会问自己: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我会用这种方式去感受来访者呢?我真正听懂了来访者所表达的一切吗?真实的情形应该是什么样呢?我有没有过分地突出了自己的认识或情感呢?我所思考的这些问题是我的还是来访者的?所有这些提问,都会使引发咨询者更加深刻地自我内省,更加客观地分析自己在咨询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对自己的能力、情绪体验、咨询的效果形成更加客观的认识。
二、自我意识所应关注的内容
自我意识所应关注的内容几乎涉及到心理咨询者自身和心理咨询过程的全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咨询目的的意识。心理咨询者应该时刻意识到,所有的咨询行为都应该是围绕着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这一核心咨询目的来实施的,而不是一种让来访者感到高兴或感受好一点的行为。咨询的过程是咨询者与来访者共同寻求最佳的问题解决途径,并促进这种解决方案得以有效实施的过程。只为了迎合来访者的口味或感觉,而忽视了其成长的咨询行为是无效的。
2、对自身能力的意识。有效的咨询依赖于咨询者具有对来访者的情感、世界观和行为进行充分理解的能力;具有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确定和澄清的能力;具有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理解、自我决策;具有发掘来访者的潜能、独立解决问题、实现其建设性活动的能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咨询者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对自己咨询知识与能力某些方面的不足要坦然面对,对那些自己无法发挥影响力促使其改变的来访者要及时转介。
3、对自己的态度、需要、信仰、价值观、期待的意识。态度、需要、价值观等都是对人的行为、对人际互动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咨询者要意识到它们对自己的咨询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意识到自己有没有在咨询过程中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来访者;意识到是否在为了适应自己态度、价值观的需要而改变了咨询的方向;意识到自己是否为了讨好来访者而拼命地掩饰自己的价值观、需求、情感;意识到自己是否在逃避咨询中所引发的情绪冲突等等。
4、对个体品质的意识。咨询者应对自己在信任、坦诚、共情、尊重、关心、真实、接纳、容忍等个体品质方面有明确的认识,要意识到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职业道德上的诚实,能够做出负责的、职业的、符合道德要求的决策,能够对来访者表现出真正的信任、诚实和尊重,对社会道德、职业道德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5、对咨询双方关系的意识。咨询者应意识到咨询双方是一种尊重的、信任的、坦诚的关系,而不是一种依赖的、猜疑的、防御的关系。在建立一种良好的咨询关系过程中,咨询者应该认识到咨询双方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可以利用,哪些东西对建立这种良好的关系起着妨碍作用,通过何种手段能够改善不良的咨询关系。
6、对咨询策略有效运用的意识。咨询者应意识到自己所运用的策略是在最大程度上符合来访者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或习惯的;是针对促进来访者的有效成长,而不是为了让来访者感到舒服一些;是来访者的价值观所认同的,而不是你所强加给他的;是对来访者的成长发挥效用的,而不是为了防止自己的挫败感的。
三、自我评价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要促进自我意识能力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意识训练,其中,经常性的自我评价策略是促进自我意识发展的有效方法。采用自我提问、自我分析的评价方式将有助于咨询者对自己的真实需要、情绪感受、价值观念获得更加深刻地理解,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的领悟,更好地认识到个体需要、价值观、情绪体验与咨询行为、咨询策略之间的有机联系,并有助于咨询者通过自我意识能力的发展来提高咨询行为的有效性。
1、是否意识到自己讨厌某种类型的来访者,或者对咨询中涉及到的特定话题感到厌恶?
一般而言,咨询者无法做到与任何类型的来访者都能够友好相处。有些时候,咨询者对某些特定的来访者(例如,一些让你感到恐惧的、受到致命威胁的、言语过激行为粗暴的、攻击性强的来访者)感到厌恶、反感、难以相处;有些时候,咨询者也会对咨询中所涉及的某些特定内容感到反感(如有关吸毒、有关性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引发咨询者过去经验中的失败感、挫折感的问题)。产生厌恶与不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或与自己的自信心受到威胁有关,或与自己的价值观念受到有强烈的冲击有关,或与引发了自己过去经验中的恐惧感有关。但无论怎样,重要的是咨询者要能够及时、清晰地意识到这种厌恶感、不适感,而不是设法把这些体验压抑到潜意识之中。作为一名职业心理咨询者,必须要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内部的各种情绪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负责任的、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决策,即认真地考虑自己是能够真诚地接纳、理解引起自己厌恶的来访者,把咨询继续下去,还是采取回避的策略,将来访者转介给其他的咨询者。
2、是否意识到自己对来访者是真正诚实的、真正尊重的?
Martin指出,心理咨询关系的质量远比咨询者所运用的治疗技术来得重要。密切的咨询关系保证了咨询双方的相互信任,是各种治疗技术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要想建立信任、坦诚的咨询关系,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咨询者的诚实和对来访者的尊重,它是实现有效咨询关系的核心成份。诚实意味着咨询者对来访者能以诚相待,在对来访者的观点持有异议时,能与来访者进行坦城的讨论和探索;在面对来访者的询问时,能恰当地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敢于承认自己知识上的缺乏甚至错误。这的确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尊重意味着咨询者对来访者的价值观念、情感体验、行为方式能表现出积极的、无条件的关注,表现出对来访者的信任和鼓励。咨询者的尊重向来访者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即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他的个体经验是不容忽视的。尊重为来访者创造了一种强烈的价值感,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索,从而实现促进其能力成长的根本目的。要实现真正的诚实和尊重,咨询者就需要意识到:咨询中的我,是真实的我吗?我对来访者的反应表现出真正的信任了吗?我有没有在有意或无意地回避那些让我感到难堪的话题呢?我是否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来访者?我是否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我是否为了使自己在来访者面前表现地完美无缺而在掩饰着什么呢?所有这些有价值的自我询问都将帮助咨询者了解自己的本质以及对来访者的诚实与尊重。
3、是否意识到把自己放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而不是在扮演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每一个咨询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让自己不断地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但事实上这很难做到。咨询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需要不断克服各种阻碍的复杂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咨询者有时产生挫折感、失败感是必然的,这是需要咨询者站在客观现实的立场上予以面对的。如果咨询者在咨询中想扮演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的话,那就会抛弃咨询行为和咨询策略的方向。为了使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你会放弃咨询的目标,做一些事情让来访者感到高兴,让自己也从中感受到成功者的快乐,这无疑违背了咨询的根本目的。咨询者在咨询中的作用,应首先以帮助来访者成功地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为目标,而不是你随意地挥动着魔杖变出各种令人捧腹的戏法。咨询者应该时时扪心自问,我是否在回避着某个问题,以掩饰自己的无知?是否在引导来访者偏离正确的主题,使自己那些熟悉的技巧有用武之地?是否在对来访者进行喋喋不休的询问,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全感?而只有当你确信自己的行为是客观的、恰当的,是有助于帮助来访者采取负责任的行为时,才会为自己真正的成功而感到高兴。
4、是否意识到自己对来访者或咨询过程总有着强烈的控制需求?
咨询是一种帮助来访者实现改变的过程,是为了负责任地实现咨询双方所达成的契约的目标,因此,需要咨询者为咨询设定必要的咨询结构和咨询方向,并加以必要控制。但控制绝不意味着来访者必须“照章办事”,事事以咨询者的意志为前提。咨询者应该意识到,在来访者不想实施你的建议,或者对你的方案或程序提出改变时,自己的内心深处究竟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例如,如果你建议来访者使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实践,但被来访者拒绝了,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是对来访者的想法表示理解,或者进行建设性的说服,还是对来访者的“不可理喻”感到愤怒。如果咨询者对来访者和咨询过程的控制欲望占据了上风,就会感到异常地气愤,甚至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价值、能力的严重侵害。如果你很少有这种控制的需要,就会对来访者的感受表现出坦诚地理解和接纳,也就不会有个人的意志受到攻击的愤怒感。平和的心态将使你与来访者做进一步的沟通,负责任地倾听来访者的心声,对咨询策略作出有目的选择,并推迟对新方法的使用。心理咨询不是给病人吃药打针,病人只需按照你的处方去做就行了,心理咨询是让来访者领悟自我,调动与发挥个人潜能的过程,而对来访者或咨询过程的强烈控制欲望,将会剥夺来访者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导致他们的被动与依赖,这与咨询所应遵循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5、是否是意识到自己总是在关注来访者消极的一面,而没有对积极的一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心理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消极面的关注是必然的,因为暴露在咨询者面前的总是那些消极的东西,而非积极的。但是,对来访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积极的行为和态度给予关注并做出反应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对这种积极的状态给予及时的强化,这是发掘、拓展来访者潜能的重要途径。咨询者应经常性地分析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积极面或消极面的关注程度及反应形式,看看自己是否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对消极问题的关注与探讨上,而忽视了对来访者积极的品质给予及时的强调与提示。
6、是否意识到自己能象要求来访者那样坦诚地进行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是指通过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使他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双方都需要自我暴露,而咨询者的自我暴露对取得来访者的信任,建立密切的咨询关系是至关重要的。Egan认为,咨询者的自我暴露服务于为来访者构造和发展一种新的认知方法的原则,因为来访者常通过观察咨询者如何打开自己的心扉,来决定自己坦率的程度。它也可以使来访者发现,咨询者自己有时也会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并不回避由此所引起的情感问题。因此,在来访者了解到咨询者生活的各个不同侧面之后,就会对自己加以同样地考察,也就更容易认识到这些困难和体验是常见的,并逐步建立起自己能够对问题有效地加以控制和改变的信心。
心理咨询者把自我暴露作为一种促进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了解他人和自我的技术运用到咨询中,但有时也会认为暴露是一种冒险,并因此对应该暴露的内容、暴露的程度犹豫不决。事实上,咨询者的自我暴露并非时时必须或随心所欲,它需要咨询者根据咨询关系的深刻程度对自我暴露的内容和程度加以衡量和把握,而且必须小心对待。一般而言,自我暴露的内容和程度以满足来访者的需要为宜。咨询者需要意识到的问题是:我应该把自己的哪些想法暴露给来访者?此地此时的自我暴露是恰当的吗?自我暴露的程度是合适的吗?我是否对自我暴露感到恐惧,恐惧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为什么我在一些问题上会本能地回避来访者的询问呢?暴露的目的是在引导来访者进行深入的思考,还是在满足自己成就感的需要呢?
7、是否意识到自己在终止咨询关系时的情绪体验?
当一种积极友好的咨询关系结束时,咨询者通常会面临着某些困难,对那些曾经有过孤独、家庭破裂、离别恐惧等个人经历的咨询者来说就更是如此。咨询关系的结束,意味着一种有价值的东西的丧失,咨询者会对此产生多种想法与情感,有些甚至会成为结束的阻抗。例如,咨询结束了,我们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就此终止了(被剥夺感);来访者从此要独立地面对生活了,他能行吗(焦虑感)?回想整个咨询过程,某些程序和技术的运用还不是很恰当,再没有机会补救了(内疚感);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让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新的感悟,再也没有机会从中获得更多有研究价值的东西了(缺憾感);目睹自己的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多么令人激动啊,这种体验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失落感)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咨询者必须有意识地加以关注的。事实上,咨询者都清楚咨询关系的结束对来访者的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来访者的成熟,使来访者把已经改变了的态度、行为、认知方式等及时泛化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能够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他人,形成一种独立的、满意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束比咨询本身更有意义,因为它给来访者提供了一个建立成熟自我的机会,使来访者获得一种在咨询中所无法得到的经验。对咨询关系结束时所引发的消极情绪体验的明确意识,将帮助咨询者更多地考虑来访者的利益,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结束咨询关系,而不是继续地维持这种关系,形成来访者的倚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