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的限定条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生态论文,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5)03-0014-04 学科综合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注生态学(包括教育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为什么要关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问题,学界已有不少阐释,笔者也曾撰文谈过一些粗浅认识。事实上,有两个基本问题需要首先阐释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怎样借鉴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到底借鉴生态学什么?而这两个问题实际又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特别是交叉研究的原则和条件问题。任何学科交叉研究客观上都是有限度的,这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根本差异决定的。鉴于此,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①为例,谈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中的限定问题。 一、作为分析方法与研究思维的“优先性” 一般说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借鉴研究,往往是从被引入学科的基本思维、研究方法、特定概念以及问题的相关性开始的,其后才会是移入具体的理论、原理、定律、分析模型。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程中,对某一门学科之研究方法、思维理念的借鉴,通常情况下同样比其具体理论内容更具选择“优先性”。这种“优先性”,源于学科借鉴的适应性。既是研究者主观上的“既定”,更是研究本身客观上的“限定”。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重点在于坚持借鉴其生态学分析方法或研究思维的优先性,还不是直接的原理理论的借鉴。事实上,生态学方法通过生态学原理得以呈现出来,生态学方法也寓于生态学原理之中。强调引入生态探究时对于生态分析方法或视角的优先性,主要是基于如下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从生态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关系来看,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概念体系、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科与学科之间相邻程度的亲或远,决定了学科相互借鉴之合理性、科学性的大或小。从学科相近性来讲,生态学往往要经由生态哲学、教育生态学或社会生态学等的“中介过程”,方能更好地被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吸收其“有益成分”。生态学的原理并不能有如教育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理论一样可以直接借鉴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当中。比如,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政治关系、政治思想和政治生活准则等,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影响极大,制约着人们思想行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任务和内容的重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可以说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它要吸取政治学的理论知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适合一定的政治关系和政治思想的要求。”[1](P41)当然,政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存在区别,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并不像政治学那样专门研究政治关系、政治思想和政治生活准则产生与发展的规律,而只研究怎样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的行为符合一定政治关系、政治思想的要求,将一定的政治生活准则转化为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2](P41)。政治学虽然也研究人们的政治修养、政治教育,但它只是从一般政治生活实践的意义和层面上去探讨,并不是将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实践及其本质规律作为专门的、独有的、全面的研究内容,这一职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来专门承担。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学同社会学的联系与区别在于,社会学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借鉴和应用,如人的社会化、人际交往、群体理论、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会结构问题等等,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能像社会学一样从某些特有的角度、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实践交往构成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进行综合性地立体性研究。总体而言,生态学所研究的有机体与其所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其借鉴空间,但因为有机体与无机界的主要关系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显不同,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包括现代意义上的群体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有关原理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的直接借鉴意义而言,定然是有限的。但生态学所凸显和蕴含着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却具有超越性,它可以超越文理学科的“沟壑”并为所有能与之存在价值共识或思维契合的学科所借用。因而,作为分析方法与视角的既定性,是生态学方法的普遍价值之所在,同时也是生态学为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文化学等学科所借鉴的重要原因。 二是从生态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来看,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有着本质的不同,单纯从理论移植、交叉应用方面来说面临诸多限制。这里,我们先分析一下生态学有关原理的构成。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十分丰富,如生态学的范围、限制因子原理、个体与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与层次理论、生态系统的发展进化原理、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和信息的循环平衡流动原理等等。对生态学基本原理常常有许多不同的概括,通常将其概括为“生态发展原理、胜汰原理、拓适原理、生克原理、反馈原理、乘补原理、瓶颈原理、循环原理、多样性与主导性原理、机巧原理、累加效应原理”等。“这些原理都是从某一角度对在不同情形下事物变化与发展规律的阐释,从根本上讲,贯穿于其中的生态学核心思想是两个: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3](P19-20)而上述涉及的很多生态学原理并非都能够同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直接的理论联系,或者是可以直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某一来源或依据。与之相反,透过这些原理本身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和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超越性很强的学科的理论建构而言,其潜在价值值得看好。例如,关于生物的多样性与主导性原理让我们意识到一个生态圈内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多样性与主导性的客观存在,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保持生物物种多样性,同时又离不开优势物种的存在,主导的一方促进竞争与发展,多样的一面维系平衡与协调。这样一来,这一生态圈才是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圈。这一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就在于让我们意识到“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的辩证关系,即主导性与多样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再如,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一个社会生态系统,那么该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自然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运转的良性状态。尝试分析这一社会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内外的平衡动态,就能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生成路径得出积极启示。如此等等,可以说,引入生态视角,找准交叉定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学引入生态探究客观上存在一个主与次、先与后的分流。首要在于引入生态学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生态视域;在此之后,才是具体地对生态学的有关理论进行借鉴移植。这一点,作为限定条件,是由生态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两门不同学科理论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学科职能等的根本差异决定的。 二、不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目标与任务 学科交叉研究,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和任务指向的学术活动,是“自觉性活动”而不是“盲目性行动”。“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借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学科交叉研究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科理论深化发展和现实实践问题的解决。任何一个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大到国家、社会和团体,小到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都会有各自的期望。教育就是人类有意识地依照自觉设定的目的所进行的对象性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同教育密切相关,甚至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产生同早期的教育紧密结合,在实践上思想政治教育也由早期的教育形态当中分化和发展而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既普遍又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研究这一实践活动,应坚守其从教育的普遍性中相对被分离出来的特殊性,即其根本目标和任务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只有通过各个阶段、各项教育实践活动的任务来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一个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它可以按照时间跨度分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也可以划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还可以分为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其中,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的是具体目标,只有不断地实现具体目标,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或长远目标。总体来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引导积极正确的行为实践”这三项。[4](P231)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的特定的责任,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大社会系统当中所具有的系统功能和职责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是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主要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有教科书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用不同侧重点来表征,概括为“核心、重点、基础”等,即以培养人的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也包括了法制观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等。总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任务的表述虽然各有不同,但其根本上来讲是共通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开展交叉研究,包括引入生态分析,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应当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与任务的相对稳定性。这里所说的“结合引入生态分析,不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与任务”,不是采用与生态思维相违背的静态的眼光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而是要维系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学科使命和根本性质;也不是否定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标与任务变化发展的客观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来看,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帮助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掌握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革命的正确道路,鼓舞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英勇投入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党的工作重点实现转移之后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最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就是要引导人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坚定“三个自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聚集人心民心,振奋精神,深谋发展。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任务随着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转移会出现一定的发展变化,但其根本实质是不变的。这里所提的实质,就是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目标和任务都是具体的,是根本实质的延伸与丰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借鉴生态理论及方法,坚持不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和任务,不是一成不变地对待目标和任务,而是说,其作为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和内在实质的部分在学科交叉研究中不能动摇。在运用生态学理论及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时,不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强调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职能的坚持,也是维系学科“原生态”与本质性的基本要求。 三、延续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既有范畴及历史积淀 借助生态分析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限定条件,就是不得改变经过30多年业已探索形成的相对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尊重并延续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过的全部历史沉积,包括本学科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范畴,是概括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各种理论体系当中的基本概念。从学科的层面来看,范畴与该学科的核心理论内容及其主要研究对象息息相关,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形态都少不了一系列的范畴作为支撑,其反映地是人们对于该学科研究认识的成熟程度,也是该学科研究进入理性成熟的一种标志。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反映和概括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领域当中普遍的、最本质的思维形式。“它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反过来又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属性、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特性的工具。”[5](P70)因此,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是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它是在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基本概念和理性符号,是人们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工具”[6](P99)。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毫无疑问,学者们都意识到它是一个体系,而且也作出了诸多深入的探讨。这里,笔者无意对不同观点进行综述。事实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体系的构成的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反映了现有研究的总体状态,对此,有学者归结为“还没有达到精确化、系统化的程度,甚至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哪几对范畴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的统一认识,我们也尚未对其做出严格、明确、能为理论界所公认的科学界定和解释。而且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学著作、教材和论文中,对某些范畴特别是一般范畴,只是孤立地、静态地进行考察,而不是联系地、动态地加以探讨,因而这些一般范畴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人弄不清这些一般范畴之间运行和发展的历史链条,以及诸对范畴之间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也未能真实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之网的网上节点,不能共同组成一幅关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内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辩证图景,勾画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总轮廓”[7](P8-9)。虽然当前这种研究存在不成熟、不系统或不深入的地方,一方面表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尚有不少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化发展还需加强。但是应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很大共识,体现在现有一些范畴得到了一致认同,例如,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疏通与引导、言传与身教、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等等。可以说,现有的这些范畴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已经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和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独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积淀反映着一门学科的成长历程,也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必经之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积淀,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多年来的历史传统、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延续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积淀,突出表现在对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史有清晰的把握和认识。这里,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专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划定的问题上,学界有不同看法,有学者提出“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史,人们一般都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然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史仅界定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思想政治工作范围,这样的研究易于造成此前的中国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误解”[8(]P164-165)。这一观点是中肯的。但是,笔者认为,一方面,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从学科形态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包含在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体系里,并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另一方面,从概念本身来看,现在所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实际上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时间的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当中创造并使用至今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我们党组织、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立。”[9](P38)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0](P302)。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走向成熟、发展都与党的领导直接、密切相关。而且,从其根本上说,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职能、使命,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目标方向及其地位。因此,在我国,从特指的层面把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等同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是完全成立的。本文当中,借鉴生态分析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定条件之一,也在于必须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认同和坚持。 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借用生态学的分析方法要求不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既有范畴体系与历史积淀,就是要强调坚持对思想政治教育现有理论成果、宝贵经验及其历史传统的继承、尊重和认同。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借鉴其他学科理论成果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偏离本学科根本性质的一些现象。比如,不自觉地以抽象人性论立论而淡化意识形态性;从概念到概念的推演,或引入学科的概念和话语未能转化或生硬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概念和话语,使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议题关注不够;有的借鉴不是着力促进本学科发展反而是借此来批评本学科。应当意识到,学科的借鉴既是一个学科不断开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科不断内敛、“以我为主”的消化、吸收过程。对于别具综合性和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言,尊重和认同学科历史积淀,维系和坚守学科已有研究成果,特别是作为学科基本概念的范畴体系,显然是尤为重要的。 我们也应该明确一点:“强调跨学科的研究,不能舍弃学科的研究,要通过问题的研究来扩大和推进学科的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路径。”[11]跨学科研究实际上还是为了本学科研究。以生态分析为例,并不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都能普遍适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加以研究的,不同的学科理论借鉴还需深入地考察其不同理论的性质及其依据,寻找研究的增长点,而并非是盲从或无畏地创新。 注释: ①近年来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对生态概念、分析方法或生态价值的关注还不能上升到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学科借鉴的高度,最主要的只是对生态概念及其理念思维、分析方法的一种借用,因此目前笔者多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的笼统提法。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的局限性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的局限性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