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Solzhenitsyn对Sholokhov的指控_肖洛霍夫论文

驳斥Solzhenitsyn对Sholokhov的指控_肖洛霍夫论文

驳索尔仁尼琴对肖洛霍夫的指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索尔论文,霍夫论文,仁尼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什么说对《静静的顿河》是剽窃的指控是站不住脚的?

       人们对我说,中国人很了解肖洛霍夫与索尔仁尼琴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很遗憾,我必须指出,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曾指控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这部20世纪的巨著之一是抄袭。

       索尔仁尼琴将其指控发表在他为伊·梅德韦杰娃的小册子《〈静静的顿河〉的马镫·小说之谜》(1975年,巴黎)所写的序言中。那么,是否可以相信这两位联起手来的作者呢?

       绝对不可相信!我想为这部很科学的研究文集的读者们提供一些自己的论证,不过为了中国的教师、新闻工作者、图书管理员和大学生们能够理解这部书,我的讲述将尽量通俗易懂。

       我提出驳论的原则很简单,就是让读者了解索尔仁尼琴和梅德韦杰娃的论点并同时了解反驳这些观点的论据。

       论题一:亚·索尔仁尼琴的文章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索尔仁尼琴为梅德韦杰娃的著作所写的序言吧。他在此似乎提出了七点论证,本指望读者们会轻信。

       第一点:“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世界文学史上发生了史无前例的事件:一个23岁初登文坛的年轻人创作了一部素材远远超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教育程度的作品。”

       我的驳论:实际是怎样的呢?

       肖洛霍夫并不是文坛新人:他已发表了两部短篇小说集,那里面就有国内战争的阅历;尤其是他还写了《顿河故事》。

       年龄问题。亚·索尔仁尼琴在年龄的计算上也出了错。实际上肖洛霍夫创作《静静的顿河》是从21岁开始,但最终完成已是14年以后,即他35岁的时候。而且这方面也有先例:席勒完成其杰作《强盗》是在22岁时,拜伦完成《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在23岁,普希金完成《叶甫盖尼·奥涅金》头几章和狄更斯完成《匹克威客外传》都是在24岁。

       教育方面。马克·吐温和狄更斯都没受过初等教育。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没有获得中学毕业证书。列夫·托尔斯泰大学没有毕业。至于肖洛霍夫呢?他在中学(而且是在莫斯科)的学习为其自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后还参加了由著名作家亚历山大·绥拉菲莫维奇领导的文学协会的学习。

       这还不是全部。1933年,肖洛霍夫本人对其认真的自学给予了确认:“现在用批评的眼光来审视自己所做过的一切,我对很多东西并不满意,还不能止步不前。我对哲学十分感兴趣,也有一点涉猎”。莫斯科作家书店的工作人员鲍·希佩罗维奇的回忆可以证明这点:“肖洛霍夫说,他想在这里挑选出他所需要的哲学方面的书籍,从远古到当代的。我得以收集到相当可观的哲学书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部分挑得特别全(打出了书单。——本文作者);古希腊(罗马)哲学家的书籍有塞内加、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还有17-18世纪的哲学家笛卡尔、霍布斯、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休谟,以及狄德罗和其他法国唯物论者。挑选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费希特的书籍。最后挑选了俄国哲学家Г·洛帕廷、П·拉夫罗夫、Н·车尔尼雪夫斯基和Г·普列汉诺夫。总共收集到三百多册”。[1]

       还有一个能证实肖洛霍夫博学多才的人是劳尔·伦特利亚,他是1942年法西斯军队逼近维申斯克镇时负责疏散肖洛霍夫家人的参与者:“遗憾的是剩下一些书,可是要把它们都运走需要大吨位的货车。一所房子里有这么多的书我以前从没见过,此后也再没见过。”[1]

       据著名俄国作家列昂尼德·安德烈耶夫的孙女和索尔仁尼琴的战友(最亲近的)奥·卡莱尔的观察:“从肖洛霍夫的谈话中看得出,他博览群书,特别是在俄国文学方面”。[2](《文学问题》,1990年第5期)。

       第二点:“肖洛霍夫颇有胆识地描绘了他并未参加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一战时他才只有10岁,内战时他年满14岁”。

       我的论证:实际是怎样的呢?

       丰富小说内容的不仅是肖洛霍夫的童年和少年印象,还有哥萨克同乡的见证,将军和政治活动家们的回忆录;他读过历史,甚至阅读过关于移民历史的书籍,还研究过档案资料。为了支持我的驳论,还可以这样反问:“难道索尔仁尼琴本人就没有写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吗?尽管他的出生要晚得多;还有,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和其他许多作家的经验呢!

       第三点:“无论是这样的创作高度还是速度,肖洛霍夫此后的45年人生中从未曾见证和再现。”

       我的论证:实际是怎样的?

       作家其它作品的高度。对《被开垦的处女地》评价很高,例如,伟大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和苏联文学经典作家伊里亚·爱伦堡、安德烈·普拉东诺夫、亚历山大·特瓦尔多夫斯基以及其他许多人。在瑞典曾有人打算提名这部小说应征诺贝尔奖。很多人对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表示钦佩,其中包括世界文学经典作家海明威。[3]

       ——至于速度,难道肖洛霍夫写的还少吗?首先,并不像他说的那么少:除了巨著《静静的顿河》,还有两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以及电影剧本、内容广泛的政论文和数量巨大的书信。第二,索尔仁尼琴没考虑到妨碍肖洛霍夫安心创作的那些因素:时而政权和书刊检察机关要求改写,时而手稿长时间搁置在编辑部和中央委员会;还有,战前五年人们处于苏共党徒和热衷于那一行的肃反委员会人员的迫害之下,以及严重的战争创伤:患有糖尿病、中风、癌症。[4]

       应当责备索尔仁尼琴的是,他忘记了确认:类似肖洛霍夫这样写多卷本长篇小说的作家,其创作命运是不一样的。一些作家的创作是成功的,如巴尔扎克、左拉或者比方说,索尔仁尼琴本人的《红轮》。另一些作家则不是这样,例如塞万提斯或者托尔斯泰,他们都没再写多卷本的巨著了。

       第四点。索尔仁尼琴打定主意在对待斯大林的态度方面败坏肖洛霍夫的名声,并将其发表出来:“不容置疑的斯大林亲口称肖洛霍夫为‘当代的杰出作家’。无可争议……”

       我的论证:实际是怎样的?

       首先,引文被阴险地断章取义,这也就从原则上歪曲了引文的原意。要知道,斯大林对《静静的顿河》是这样发表意见的:“肖洛霍夫同志在自己的《静静的顿河》中犯下了一系列极其拙劣的错误”。[5]这个评语一经发表,立即就要求对小说进行修改,这不是偶然的。

       第五点。为了向轻信的读者证实肖洛霍夫剽窃,索尔仁尼琴使用了禁用的方法——猜测(无任何具体事实):“据说,斯大林亲自做了修改(指《静静的顿河》);1948年的版本有这样的说明:“在编辑Г.С.丘罗夫的关注下”,据说,这个人大概正是斯大林本人。

       但是,这没有任何具体事实可以证实。

       第六点。这一点是指责肖洛霍夫说谎(说剽窃者不可能是任何别人):“肖洛霍夫是该区第一个可以获得交通工具以便撤走自己档案资料的人,但是由于作家令人不解的冷漠态度,居然没有这样做,现在却对我们说,所有档案都毁于炮火”。

       我的论证:实际是怎样呢?

       首先,肖洛霍夫无法亲自抢救档案,因为在轰炸时他眼睁睁的看着母亲死去。第二,索尔仁尼琴隐瞒了作家大女儿的证词:档案的被毁应归咎于警察局,这是对肖洛霍夫反对非法拘禁的报复。第三,索尔仁尼琴是不想说出,档案被毁的事还在战时就已为世人所知,其中包括肖洛霍夫答美国记者问。[1]

       第七点。索尔仁尼琴是这样评说1929年权威的委员会有关不存在剽窃的结论的:“任何怀疑和猜疑的散布者都被宣告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敌人并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的论证:实际是怎样的呢?

       “怀疑和猜疑”、“无产阶级专政”这些词在委员会的决议文本中根本不存在。提到了法律责任,但在上下文中使用的是“诬蔑”一词。

       本人要着重指出的是,索尔仁尼琴甚至在自己的政论文集《牛犊顶橡树》中也塞进了指控肖洛霍夫剽窃的内容,可是这里边同样连一个确凿的事实都没有。例如,他力图凭空把费多尔·克留科夫称为《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并不是简单地拿走别人(指克留科夫。——本文作者)的东西,而是毁坏作品:改变顺序,分割……没有统一的结构、适当的比例……用空洞的、甜腻的缀补将原文搞得七零八落。”[6]

       索尔仁尼琴提出这样的指控,好像存在着克留科夫的小说,可以让人参考对照其文本。然而,可以明确地指出,这部小说并不存在。

       我要向中国读者强调指出,本人并不是初次把上述的驳论公诸于众。对带有详细分析的驳论第一次面世还是在2000年,题为《致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公开信。25条修正、补充和反驳情绪还是事实。几十年打倒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努力——是否有根据?》。(几乎占2000年1月15日《独立报》的2个版面。)[7]

       文中我不仅发表了自己的极长的驳论,而且还有《谁写的〈静静的顿河〉》(《静静的顿河》著作权问题)一书的详细信息。(奥斯陆,1984;莫斯科,1989)。该书是由挪威、瑞典的学者们在盖尔·谢特索带领下创作完成的。他们借助计算机,根据数学分析,证实缺乏剽窃的事实。

       索尔仁尼琴是如何应对我的挑战的呢?半年后在《莫斯科共青团员》报上出现了他的评述,尽管很简短,但他毕竟承认:“我是听信了传言”。令我极其遗憾的是,在此次供认之后,无论是索尔仁尼琴本人,还是他的遗孀和出版家们,都没有对其公开发表的诽谤做出任何更正。

       论题二:伊·梅德韦杰娃的书

       接下来将论证这位女作者坐实肖洛霍夫是“剽窃”的企图在科学上是徒劳无益(毫无根据的),尽管索尔仁尼琴认为她无可指责。以下是我的几点论证:

       1.梅德韦杰娃并不是肖洛霍夫学专家,而是普希金学专家。因此看得出,她并没有收集到科学结论应有的材料。参考文献中只包括一本(!)研究肖洛霍夫的书,总共仅引用了回忆肖洛霍夫的一段文字。

       2.这本书不能看作一部学术著作。在索尔仁尼琴的序言中承诺有三章,但是实际上只发表了第一章(而且看样子是未完稿);第二章只有一节取代了承诺的三节;第三章根本就没有。《附录》部分同样站不住脚:总共12个“论题”只用了一页半,事实上许多论题只不过是笔记,例如:《杜妮娅什卡。克留科夫温柔可爱的姐妹(聋哑女)》。

       3.书中没有不可违反的科学规则——不同观点的对照。隐藏其中的是梅德韦杰娃的观点仅仅是假设。

       4.还有一点表现出其无视学术道德:再版时从不告知读者,梅德韦杰娃反对肖洛霍夫的每一个论点早已被推翻。

       现在,我就为梅德韦杰娃那本书的读者提供具体分析,以说明其证实《静静的顿河》是剽窃的企图是完全不可信的。

       1.我在梅德韦杰娃那里读到:“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及其思想和诗学本质,可断定并存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方法……相互区分的标准是根据小说的头两部,这两部大体上出自长篇史诗的创造者之手。虽然,在头两部书中作者的文本占整个长篇小说的95%。在第三部和第四部书中,两种文本共存,作者的话(在数量上)占有优势(60%-70%)。(梅德韦杰娃的附注:“作者和‘共同作者’的文本所占的比例关系应当进一步弄准)。

       所有这些很容易就可推翻。我再说一遍:克留科夫根本就没写过小说!因此,出自梅德韦杰娃之笔的针对不存在的小说的统计数字,简直就是杜撰。她的书出版后我多次在自己的著作和文章中要求其展示克留科夫的文本,以便看出那些统计数据是确实存在的。可是没有答复!无论是索尔仁尼琴还是梅德韦杰娃都向读者隐瞒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克留科夫曾写过,他从未打算创作小说。即使想过,他也不能够着手。梅德韦杰娃和她的支持者们标注的克留科夫死亡年代为“1920年”,可是这一年不过也就是365天嘛。这就是说,差不多这一年就排除了他创作的可能性。他死于2月20日,并不是在写字台旁突然死亡,而是在躲避红军的逃亡中,况且还长期患病,卧床不起,失去知觉(伤寒)。而小说是以1921年的重大事件为结尾的。

       2、但我还是建议了解梅德韦杰娃的推测(假设),万一这些推测真的为定肖洛霍夫剽窃之罪提供点儿什么依据呢。

       梅德韦杰娃确定肖洛霍夫在改写克留科夫的文本时犯了很多历史性质的错误。但是她隐瞒了,小说发表是经过了严格审查的。我可以举出两例。“他写出了真相。”——沙俄将军,顿河哥萨克军首领,顿河反革命事件的直接参加者,П·克拉斯诺夫持这样的观点,而且他还是《静静的顿河》的反面人物(见《哨兵》杂志,1966年,第2期)。另一个是П·库季诺夫,起义军总指挥,他说:“多么苦涩的真相啊!”[8](20)肖洛霍夫的史诗巨著根本不是历史小说,因此作家有权对历史事实做出自己的解释,梅德韦杰娃对这一点却避而不谈。

       梅德韦杰娃不承认(全然否定!)肖洛霍夫的写作技巧。于是她又琢磨出几个论据,显然是以为读者会轻信。例如,“肖洛霍夫没有掌握结构技巧”。论据是这样的:小说起初章节数“平均约为22章”,后来“均匀度就消失了”。但是这种论断很容易就可推翻:要知道小说并不是十四行诗,有永久规定的结构,况且又有谁指令仅凭章节的数量来测评作品的结构呢。翻阅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看到:第一卷是65章,第二卷98章,接下来是96和74章。要么就是这样批评肖洛霍夫缺乏技巧:“如果像拿破仑那样抖动皮靴筒可以算作艺术描写手段的话。”但这段引文是公然的捏造,因为肖洛霍夫的这句话是这样表述的:“小腿伸进皮靴筒,像拿破仑那样抖动着”,总而言之说的是小腿,而不是靴子。我要提醒的是:无论是俄罗斯杰出的职业作家,还是国内外的文学理论家,无论是诺贝尔委员会,还是世世代代的“普通”读者们,都确信这部史诗巨著的独创性。

       不能不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梅德韦杰娃这部带有如此草率的错误、臆造和捏造的未完成的著作,凭什么这样有名声呢?我的回答是,给轻信的读者制造了两个因素:首先,序言的作者是诺贝尔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第二,该书作者是持不同政见者,其目的是反苏,出版地点是巴黎,而不是苏联。

       应当指出,多年后巴黎的出版商承认,这本书不可信。

       我要告知中国同仁们,有关剽窃乃至对肖洛霍夫全面反对这一论题的更充分、更具体的研究,我在自己的著作中做了叙述。这就是《白皮书:米·亚·肖洛霍夫。两个辩题(他是否剽窃者;对传记的修改被证实)中的“支持”和“反对”意见。关于为真相辩护的人》——该书316页![9](316)我有两本关于肖洛霍夫的书,其中提供了不少此论题的信息,已经译成了中文。

标签:;  ;  ;  ;  ;  ;  

驳斥Solzhenitsyn对Sholokhov的指控_肖洛霍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