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评价体系:老年学急需解决的问题_群体行为论文

老年评估体系:老年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年学论文,老年论文,评估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老年人与老年生活的评估,自文明社会初便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倾向:一是无意义、无价值论;一是有意义、有价值论。其开先河者分别为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亚里士多德认为,老年是“一个过度复旧的保守主义和思想狭隘的时期”。由于体力衰退,听力失聪,智力迟钝等生理性改变,老年人身上集中了许多“他们不应具有的缺点”,如对外界缺乏基本信任,往往凭助想象而非实际经验怀疑一切;情感淡漠,爱憎含糊;自私贪婪,唯利是逐,道德松弛,生活中更多地依赖谋算占取小便宜。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老年人是不健康的,其生存丝毫不具有任何意义。西塞罗则与之相反,他认为,一个人内在品质的优劣不取决于年龄,而是自我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伟大事物的获得不是通过肌肉、速度或身体的敏捷而得到的,而是通过思考、人格的力量和判断获得的”,经过几十年生活实践磨砺的老年人,个性必然更趋完善,更多优良品质,这就决定了老年时期个体生存的价值。虽然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都不乏追随者,但就其波及度与渗透力而言,亚里士多德远甚于西塞罗。他们所代表的思想倾向既主导了当时社会的老年观,且在文明程度颇高的现代社会也有一定市场,我们只要稍稍触及诸如老年人再就业、再教育等问题就能深深感受到这一点。

西塞罗时代距今已过去两千年,文艺复兴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潮勃然而起,对人、人性、人的尊严的高扬成为现代社会的鲜明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影响老年评估客观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研究缺乏力度。自西塞罗以来,有关老年健康和生存价值的众多论述多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和文学气息,科学实证与科学理性不足,如“老年人决不等于废物”、“春天和夏天固然值得讴歌,秋天冬天又何尝不值得赞美”等等。这些充满诗意的论述尽管优美动人,但作为科学则显得十分单薄,缺乏坚挺有力的论证,虚虚实实,亦真亦幻,从中人们很难确定什么是真实的老年人,什么是真实的老年人生,理智与自信常常迷失其间。

第二,现代社会运作方式的困扰。工业革命以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逐渐取代了人类社会早先依立的由经验与技巧构筑的基础,教育职能从父子相袭、师徒相继的家庭转移到专门化的社会机构,单一的财产关系被血亲以外的社会就业所替代,而对高效率的强烈执着更使得中青年人因其锐敏的头脑、充沛的精力和灵活的适应性表现出了独特的年龄优势,整个社会走向年轻化。在这种情形下,老年人所面对的常常是一种生存的窘迫,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的力量,衰老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或限制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不得不退回家庭;另一方面是来自道义的力量,老年人作为人必须拥有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力,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人力资源。两种力量相互牵制,使得在如何善待老年人、发挥老年人作用的总体平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第三,评估立点的青年化取向。青年化取向是当前在老年评估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所谓青年化,即指将青年人生理、心理发展的健康指数或基本框架作为标准参照系,以此来绳衡老年人,尺度老年人,结论老年人,缺乏适合于老年人自身发展特点的身心标准,缺乏相对独立的老年评估体系。正是因为如此,衰老、衰退、老化、减弱、下降、退行性改变之类的词堆满了老年评价的各个方面,甚至几近成了老年人的代名词或同义语,这实质上是将老年人定位在社会座标系的消极一端,拒绝了老年人生存价值,将老年人排斥在了健康之外。如果我们以青年为标准,指向老年人的评估永远只能是衰退、再衰退。

因此,我们在评估老年的时候,一方面必须正视老年人生理功能所处的弱势状态,正视人到老年其心理特征会发生某些有别于中青年时期的改变。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老年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具有内在完整性的发展阶段,老年人是一个特定的年龄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存在着可比性,又存在着一些不可比因素。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老年评估系统。

关于老年评估体系的建构,主要有两个方面:

(1)结构建构。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老年评估体系由生理、 心理、社会三个维度构成。生理维度,即与年龄相关的老年生理特征;心理维度,即在个性原型基础上主要由特定时代的主流文化和常规历史事件所决定的个体生活经历的心理积淀物;社会维度,即老年人与社会之间联系的疏密度,也就是社会参与、社会投入的程度。

老年与社会历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老年人社会角色的特殊性。现实生活中,当老年人退离工作岗位以后,其核心角色便由职业转向家庭。家庭角色尽管人皆有之,但如果一个人纯然以家庭作为生活空间和实践舞台的话,他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比如,一个完全脱离了工作的家庭主妇,在人们的角色意识中,她只是“某某人的太太”或“某某人的母亲”,无形中丢失了自我,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则变得模糊不清。因此,不能以其他年龄群体社会参与的标准衡量老年人,需要考虑老年社会角色的特点,赋予“联系”以新的内涵。我以为,老年人与社会的联系可以包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注社会,乐于发挥专业特长或从事有兴趣的工作及社会活动,热心于公益事业或社区邻里间的公益性互助等等。

(2)功能建构。老年评估体系具有两个功能属性。首先, 老年评估体系属于整个人类身心发展模态的一部分,为其中的一个子模态,与此模态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图1。通过这个模态, 我们可以将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进行纵向比较,确定老年群体在人类身心发展总体格局中所处的位置,找到从幼年到老年生理和心理生成、演变的行进性特点,以及由过程渐次展开的线性规律。

全年龄样本身心发展模态假设图

其次,老年评估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评估体系,仅仅标志着老年群体身心发展的整体模态,如图2。通过这一模态, 我们可以在老年群体内部进行横向比较,确定老年个体在其所属年龄群体的身心发展格局中所处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可以准确地找到健康与非健康的临界值,科学地界定健康老人和非健康老人,使老年评估更为客观,更为贴切。如一位老人的生理、心理值数在常态范围之内,就可以认为他是健康老人;如果其生理、心理值数未及常态范围,就可以认为他是非健康老人,这其中还可以划分出身心障碍、身心异常、身心疾病等几个评估等级。在我看来,健康老年人首先应该是在老年阶段发展正常的老年人,而不是象青年人的老年人,发展正常是健康的第一尺度。鉴别标准仅仅适合于他那个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不应考查他是否与青年人相一致。若非如此,坚持以青年发展水平相绳衡,毫无疑问,对他的结论只能是弱智的、低能的,这显然十分荒唐,违背了评估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所以,在老年研究中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评估体系。

老年群体身心发展模态假设图

老年评估体系科学化的直接受益者固然是老年人,它不仅有助于改变老年人在社会观念中沉闷灰暗的形象,消除普遍存在的年龄偏见和年龄歧视,形成温馨舒畅的老年生存环境。同时,它有助于老年人建立起新的自我认识和生存行为方式,奋力进取,乐观向上,不气馁,不放弃,具有坚强的生活信心和生活勇气,获得积极、健康的老年人生。在一定意义上,老年评估体系的科学化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标签:;  ;  ;  

老年人评价体系:老年学急需解决的问题_群体行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