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2162)
【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讨论社区治疗和管理的施行效果,为日后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中心全科门诊诊治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高血压患者的入选研究年份,集中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患者总计120例。将12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个研究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治疗和管理,能够帮助患者在血压控制上得到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患者构成的各项威胁,患者自身并发症表现较少,能够达医患关系的和谐。建议在今后的治疗工作中,将社区治疗和管理手段,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治疗;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101-02
高血压主要指的是,患者自身的机体体循环动脉的血压表现为升高状态,伴有一定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临床比较复杂的综合征[1]。高血压疾病的好发人群,在于老年患者群体。从病因上分析,多数患者表现为遗传因素作用,或者是环境因素作用。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发病后,由于自身的机体调节能力不足,且老化现象严重,因此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对自身造成的伤害也是比较严重的[2]。为此,针对高血压患者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文章针对高血压患者社区治疗和管理的施行效果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中心全科门诊诊治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高血压患者的入选研究年份,集中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患者总计120例。将12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个研究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41例,女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2.4±2.4岁。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1.4±2.9岁。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执行方法为常规治疗和一般管理。首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非药物治疗的手段,严格限制患者的钠盐摄入量,要求患者在机体总热量方面得到明显的控制,要积极减少患者的机体脂肪摄入量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机体内部的矿物质钾的摄入量做出良好的补充。要求患者彻底杜绝不良习惯,特别是戒烟戒酒,要确保患者能够按时的进餐,同时合理的运动[3]。其次,对患者开展适当的药物治疗干预。针对危险表现较低的患者,实施非药物治疗,倘若患者血压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则实施药物治疗干预。针对中等危险患者、高等危险患者,则必须开展药物治疗,具体选择药物范围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要将患者的用药进行反复推敲决定[4]。
1.2.2观察组: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实施常规治疗和一般管理外,还对患者实施社区治疗及管理。第一,要帮助患者积极的普及相关医疗知识。要让社区的患者,能够对高血压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在血压控制的过程中,达到较高的依从性[5]。第二,必须对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做出详细的整理,要利用专业的表格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定期随访工作。第三,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血管危险分层,按照相关的分层标准来划分不同的组分,而后对高血压患者开展跟踪调查。第四,将调查的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方案做出阶段性的调整,确保患者的血压不会表现为忽高忽低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包括血压控制情况,表现为舒张压、收缩压评定;包括并发症患者数量;包括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计量资料方面,通过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于现阶段的医疗工作而言,高血压疾病已经成为了群体现象,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数量表现为大幅度的提升,且过分的集中在老年患者当中。想要让高血压患者的疾病得到更高控制和干预,则应该利用群体的方法做出防控和治疗,减少个体治疗和防控所带来的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社区防治手段的开展,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内容,也是关键内容。在落实社区高血压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是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共同开展。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指的是,将有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做出控制;二级预防主要指的是,已经确诊和正在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实施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具体的目标在于一般人群中,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出现。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应该采用合理的方法、手段,将血压水平巩固在正常的标准上。对于高血压群体而言,则必须将患者的管理效率有效的提升,同时在服药率以及控制率方面,都要得到良好的提升,从而将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进一步减少。
高血压患者在实施社区治疗和管理时,相比一般治疗和管理,具有以下优势:第一,社区治疗和管理的开展,更加贴近于患者自身的生活状态,能够定期组织大量患者共同开展治疗、管理活动,在可行性方面较高,容易得到患者的信赖与支持。第二,社区治疗和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接受家属的帮助和监督,完全可以联合家属共同开展,不仅可以对患者开展有效干预,同时在劝导患者和规范患者行为方面,也可以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第三,社区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当患者表现为高血压发病时,社区能够先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控制,从而对患者的康复和血压控制,都可以提供较多的积极作用。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实施社区治疗和管理后,自身的收缩压、舒张压得到良好控制,优于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表现较低,在满意度方面表现较高,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社区治疗和管理方法的实施,不仅在可行性方面较高,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也是值得肯定的。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治疗和管理,能够帮助患者在血压控制上得到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患者构成的各项威胁,患者自身并发症表现较少,能够达医患关系的和谐。建议在今后的治疗工作中,将社区治疗和管理手段,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志丰.关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施行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干预后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29):3687-3688.
[2]冯浓萍,彭子日,黎冰玲,谢华,邓章莉.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活动效果评估[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10):799-801.
[3]何志宏,韩琤琤,高凤娟,刘桂伶,朱莎,王凌云.社区团队式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02):192-194.
[4]曹洪民,于国龙.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前后的效果评估[J].职业与健康,2013,(16):2087-2089.
[5]沈序英,史玲,王路昌,李觅琼,沈夏英.高血压患者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0,(08):873-875.
论文作者:倪继承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社区论文; 血压论文; 效果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