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_ 李杰

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_ 李杰

西昌市月城学校 李杰 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笔者认为,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目标明确、更新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效率

前言

俗话说:“兴趣是一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以教学指导大纲为前提条件,努力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积极的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心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对事物有充分的兴趣,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东西在我们的学习任务里面,不断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现笔者就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的乐学精神

“研读教材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只有研读透了,才能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让本文美好的思想情感引领着学生向善、爱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比如,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文言文比较头疼,厌学情绪比较普遍。于是,每次备课时,我总要反复研读,力争自己要先读透,读出文本的趣味,读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一书中早就指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教师自己读出了文化的魅力,才能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魅力。于是,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我就让大家通过分角色表演和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古人的谆谆教诲,来培养积极乐学的心态。在我的指导下,大家边揣摩边表演:孙权以非常严肃坚决的语气对吕蒙说“不可不学”是厚望是亟须;再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是孙权驳斥吕蒙的借口,现身说法来说明读书对人大有裨益。最后,吕蒙通过学习,见识大有长进,非常自豪地对鲁肃说:“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而鲁肃对吕蒙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对读书大有长进的肯定。这样引导,巧妙借助文本渗透的劝学思想,让学生从吕蒙的转变中受到启发和感染,培养了乐学的积极心态,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以疑激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驱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发条。一般来说,学生的思考动机都是从疑问激起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难,教师分析疑难,进行解答,是常见的一种方式。这样做,有时效果较好,但有时浮于就事论事,对活跃学生思维,加深学生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大起作用。疑难,最好在教师点拨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分析,寻求解答的途径和方法。这样,不仅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而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组织学生讨论疑难,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相互启发,大家受益。在教学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预习,提出疑问,发现学生中普遍有这几个疑惑:为什么父亲不直接上去把“我”抱下来?为什么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儿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为什么其他小伙伴不但不帮我,反而嘲笑我?这些疑问我上课时暂时不做回答,而是让学生去揣摩、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切近文章中心进行思考,让学生学得认真,学得积极、有效。另外,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问题。有些教师就是舍不得课堂时间,唯恐学生讲得不对,讲得不完整,七扯八扯,浪费时间。其实,学生解答得不完善是正常的,理解错了也是常事,思考、讨论、辨别、判断,正是提高的有效途径。从不正确到正确,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是学习的正常规律。学生只要真正投入,就能学到知识,学到本领。否则,何谈“学为中心”!

三、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在创设具体情境时,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善于借助直观可感的形象,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完成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要兼顾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接受心理,让学生喜欢上学习,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我在一线教学中就经常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倾向出发,揣摩他们的学习心理。如我在教学萧乾的《吆喝》一课时,认识到如今的中学生对于“吆喝”还是有点陌生的,更何况让江南人感受老北京城那特有的京腔京味的吆喝声的魅力。所以在上课前一个星期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学生上街或向父母亲、爷爷奶奶等去搜集、整理自己家乡的吆喝声。上课先让学生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最有蕴涵,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吆喝的特点。然后跳读课文,充分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挑选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吆喝,且谈谈喜欢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吆喝一下。最后小组交流,推荐小组内吆喝最好的学生全班竞赛。各小组通过交流、揣摩,后展示,让大家感受到了老北京城那简洁形象、具有浓浓的京味京腔的吆喝声,相互评价,遴选优秀奖。这样通过设置问题来唤起大家的探索精神和竞争意识,引导大家你追我赶,形成其乐融融的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合作与竞争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由浅入深地让学生在适宜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转变成爱学的基本态度,为培养乐学的精神奠定基础。

四、小结

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样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尽自己的全力去培育去呵护这朵“娇嫩的花朵”。在“学为中心”的教改背景下,只有想方设法强教师之外因,促学生之内因,才能让它永远绽放“生命和美”。

【参考文献】

[1]张玲.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其突破路径——对“自主探究热”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 2014(86)

[2]杨友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始于点滴的引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 中国校外教育,2012(35)

论文作者: 李杰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  ;  ;  ;  ;  ;  ;  ;  

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_ 李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