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亚洲”——奥巴马政府东亚政策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马论文,东亚论文,亚洲论文,政策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奥巴马上台以来,迫于经济状况的不佳和承担义务的压力,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调整战略。与在全球采取收缩战略不同的是,美国在亚洲地区却采取了积极参与的态度,引人关注。“重返亚洲”的口号表明亚洲事务将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
美国亚洲战略的调整与变化
美国从来没有忽视过亚洲,更莫说离开亚洲。相反,美国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地区的变化,并在亚太地区有相当大的投入,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也从过去的欧洲到欧亚并重转移到今天向亚太倾斜。
布什执政时期,国内有人指责政府忙于反恐和伊拉克战争,而忽略了亚洲,致使中国在该地区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奥巴马上台后有意扭转这种局面,重新发挥美国的“主导作用”。
亚洲地区日趋重要的战略地位也使得奥巴马政府对亚洲地区投入更多的目光。亚洲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对于美国经济复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日韩及东盟都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中国和日本手中更是握有大量美国国债。面对1929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进一步拓展亚洲市场为美国产品打开销路,以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增加就业机会。此外,当前奥巴马政府最为关注的外交议题——核不扩散和气候问题,都离不开亚洲各国的支持与合作。正如奥巴马在东京的亚洲政策演讲中所阐述的,“这个地区的未来与我们利害攸关,因为这里发生的一切对我们国内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副国务卿斯坦伯格也表示,“我们确实看到了这一点——我们与东亚的接触——对我们自己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与布什政府相比,奥巴马的亚洲政策体现出了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
首先,在指导方针上,奥巴马政府改变了布什时期过多推崇武力的做法,提出了“巧实力”的概念,主张软硬兼施,将“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乃至文化等多层面的力量,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亚洲实际上成为奥巴马政府推行“巧实力”的试验场。
其次,奥巴马政府更加重视亚洲,极力拓展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战略重心进一步东移。2009年2月,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上任后访问亚洲四国,这是自1961年以来美国国务卿首次将亚洲作为上任之后的首访地,表明了新政府对于亚洲地区的重视程度。在此次亚洲政策演讲中,奥巴马自称为“美国第一位太平洋总统”,表明了美国欲增强并持续保持在世界这一极其重要地区主导地位的决心。
第三,奥巴马政府信奉多边主义,重视多边机制的参与和合作。奥巴马一改布什政府时期的单边主义做法,强调通过多边合作来应对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他认为,“美国在21世纪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威胁无法通过一个国家单独解决,甚至无法通过与传统盟友的合作得到解决,而是必须通过与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来解决。”在亚洲地区,除了原有的APEC机制外,奥巴马政府不再对亚洲地区的一体化采取排斥或旁观的态度,转而加入到这一进程当中,以便保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第四,相对于布什政府的强硬作风,奥巴马政府更加强调接触和对话,有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至少是“先礼后兵”,软硬兼施。这突出地表现在对朝鲜和缅甸的政策上。
第五,在处理国际事务上,奥巴马政府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正如希拉里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所说:“奥巴马总统和我都认为,外交政策必须基于原则与现实的结合,而不是僵硬的意识形态;必须基于事实和证据,而不是情绪或偏见。我们的安全,我们的活力,我们在当今世界的领导能力都要求我们承认我们相互依赖这个压倒一切的事实。”奥巴马政府并没有像布什政府那样黑白分明,而是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表示尊重各国文化的多样性,认为改善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也是人权的组成部分。12月15日,希拉里系统阐述了奥巴马政府的务实理念,即所谓的“坚持原则的实用主义”。“在寻求人权目标时,我们必须务实和灵活,不是要对我们的原则进行妥协,而是要采取措施使得这些人权议程变成现实。”奥巴马政府调整对缅甸的政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美国所采取的孤立和制裁政策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因此在维持对缅甸制裁的同时,美国希望通过接触和交往来影响缅甸政局的发展。
最后,除了传统安全问题之外,经济和气候变暖问题正在成为奥巴马亚洲政策的重要内容。2009年2月发布的《2009年度威胁评估报告》认为世界金融危机已经超过恐怖主义成为美国的“头号安全威胁”,明确将金融危机及其地缘政治影响列为美国“近期的首要安全关切”。在处理与亚洲国家关系时,各国共同合作以推进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暖问题成为奥巴马政府寻求的重要目标。
可以说,奥巴马政府亚洲政策的变化是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一个缩影。不过,奥巴马政府和布什政府的亚洲政策并无本质的区别,只是在手法和侧重点上有一些调整。无论是布什政府还是奥巴马政府,其政策的基点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确保美国在亚洲地区的主导地位。而美国“重返亚洲”就是要扭转美国影响力下降的颓势,防止其他大国的崛起或地区集团的形成威胁美国的霸主地位。
巩固地区内同盟关系
奥巴马政府的东亚政策有四条主线,其中第一就是巩固本地区的同盟关系,特别是与日本和韩国的同盟关系。奥巴马在此次亚洲政策演讲中表示:“为了应对这些共同的挑战,美国寻求与本地区国家巩固已有的同盟并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为此,我们需依靠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和菲律宾达成的盟约——这些盟约不依靠过时的历史文献,而要求坚持对我们的共同安全有着根本意义的具有相互约束力的承诺。”这一理念和布什执政期间并无本质差异。
布什执政时期,美韩之间在两国同盟和朝鲜政策问题上经常出现争吵,从而使得两国关系一度冷淡。奥巴马上台后,与韩国的关系得到恢复。2009年6月,李明博访美期间,两国就如何应对眼下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取得共识,美国承诺将韩国置于核保护伞之下。而在奥巴马到访韩国期间,双方表示将继续努力寻求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
美日同盟无疑是美国亚洲政策的基石。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上升,美国在对华关系上着力较多。日本一直担心美国会调整亚洲政策,逐步呈现重华轻日的趋向,使得日本被边缘化,这不利于日本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在亚洲影响力的提升。为了安抚日本,奥巴马和希拉里都一致将首次亚洲之行的首站选在日本,这表明了美国对于美日同盟关系的重视。美方一再强调日本是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奥巴马强调,“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
然而,美日同盟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日本政局的变革给美日同盟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鸠山政府主张“从整体上重新审视日美同盟”,追求对等的日美关系,越来越不情愿做美国的“小伙伴”;鸠山政府强调日本的亚洲国家身份,积极兜售“东亚共同体”的理念,强调中日韩“三驾马车”的原动力,有意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到亚洲地区内的协调与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日本有意摆脱美国束缚的步骤;日本政府还积极改善对华关系,大力推进对华外交。鸠山政府提出日本要在美国和亚洲之间以及美国与中国之间建立比较平衡的关系,这让美方感到错愕。美日之间的分歧愈加公开化,特别是鸠山政府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而不认可美日2006年达成的关于驻日美军机场搬迁的协议,使得事态的发展几乎到了要重新检讨美日同盟关系的地步,有日本学者甚至使用“同床异梦”来形容现在的美日关系。
日本新政府不顾美方感受而提出的政策主张,无疑让奥巴马班子感到棘手。鸠山政府的做法固然有国内政治的考虑,不过也不能排除日本故意“撒娇”的可能性,目的是让美国意识到日本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从而更加重视对日关系。事实上,新政府对于美国轻视自民党之外的党派颇有微词。奥巴马政府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鸠山政府理顺来自国内政治的压力,同时也必须逐步适应未来日本政党轮替给美日关系带来的冲击。考虑到美日同盟的合作基础,特别是在面临中国崛起和朝核问题的大背景下,美日将会重新审视各自的国家利益,推动日美关系发展。
介入东亚一体化进程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一改此前布什政府的消极态度,积极参与地区合作,特别是强化与东盟之间的关系,以恢复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这是奥巴马政府亚洲政策的第二条主线。
布什执政期间,美国对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持消极的态度,时任国务卿的赖斯两度缺席东盟地区论坛。对于东亚峰会,美国更是冷眼相对,置身事外。奥巴马政府则改变了这种立场。希拉里积极参加亚洲地区性的会议,奥巴马也参加了首届美国—东盟峰会,并邀请东盟元首2010年集体访美。美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其参加东亚峰会铺平了道路,这也是美国重返东亚的重要步骤之一。
从地理上来说,美国并非是一个东亚国家,但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东亚各国在考虑多边合作时,就不得不考虑美国的角色。从一开始,美国就表示不希望它被东亚排除在外,而东盟则出于“大国平衡”的战略以及地缘政治考虑,也希望美国参与。参加东亚峰会需要满足东盟的三个基本条件:应是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组织有实质性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此前美国担心,一旦签署了这一条约,其中“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这一条款是否会影响到美国在该地区的行动自由,另外加入这一条约是否会削弱美国与亚洲盟国的安全协定。但澳大利亚签定该条约时的补充协议消除了美国的顾虑。
奥巴马政府之所以调整政策,转而加入东亚一体化进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东亚地区一体化的进程不容阻挡。其次,美国有意参加进来以便影响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方向。既然无法阻止,就干脆介入,参与其中,然后寻求主导或影响进程的发展。第三,进一步开拓市场,消除贸易壁垒,为美国产品出口打开市场。美国与亚洲的贸易额占美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2.7%,美国前10位的贸易伙伴中有五位来自亚洲。这里有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位的日本,还有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中国和印度。通过与东盟整体的贸易和投资协定,来推动双边关系制度化,为美国商品进一步打开市场。第四,加大参与东盟事务的力度,推进该地区的反恐,同时希望借助这一平台改善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第五,美国有意创建自己主导的地区安全机制,确保在亚洲大陆不要出现一个挑战或与美国对抗的区域性组织或国家。美国加入东亚峰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抗中国在地区内的影响力。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明显上升,无论是贸易总额,还是增长速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美国国会研究局的报告,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从1995年的203.75亿美元,猛增至2008年的2310.72亿美元,增幅达1304.1%。同期,美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仅仅增加了75.1%。美国影响力在客观上有所下降引起了美国国内精英阶层的担心。奥巴马政府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是要稳固美国在东南亚的传统影响力,来应对中国影响力的不断上升。
软硬兼施,与“问题国家”接触
循着“巧实力”的思路,奥巴马政府对朝鲜和缅甸推行接触政策,以期影响美国眼中的“问题国家”。这成为奥巴马政府亚洲政策的第三条主线。
上台之初,奥巴马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医保改革和应对经济危机问题上,并没有对朝核问题给予太多关注。然而自从朝鲜四五月份进行远程导弹试射和核试验,并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后,奥巴马政府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推动联合国通过对朝鲜的制裁决议,两国关系顿时陷入紧张。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7月前总统克林顿访朝之后。在朝鲜表示有可能重回“六方会谈”的情况下,12月奥巴马政府派遣朝鲜政策特使博思沃斯访问朝鲜,就美朝关系和恢复“六方会谈”进行会谈,这是奥巴马上台以来的首次美朝直接对话。会谈似乎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平壤表示双方的对话是“坦诚和务实的”。鉴于奥巴马政府的开放态度,未来不排除美朝之间会有更多直接的对话和谈判。
奥巴马政府的另一项重大调整就是对缅甸开启接触和对话的大门。自1988年缅甸宣布戒严令开始,美缅关系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缅甸采取了孤立和制裁的政策。奥巴马上台后,美国重新评估了对缅政策。自参议员韦布2009年8月访问缅甸后,美缅关系就出现了解冻的迹象。9月,希拉里宣布,美国政府决定直接和缅甸军政府接触,以便推进缅甸的民主发展,随后美国放宽了对缅甸高官入境美国的限制。10月,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和缅甸科技部长吴当在纽约举行了两国之间近年来的首次高级别对话。11月,坎贝尔与美国驻东盟大使斯科特·马希尔出访缅甸,这是自1995年时任联合国大使的奥尔布赖特访缅之后第一次美国高官到访。未来不排除奥巴马政府会采取更大胆的步骤,除了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外,还有可能恢复两国军事关系、展开反毒合作等。
按照美方的表述,美国对缅新政策的直接目标是“支持人权,释放昂山素季及其他反对派,推进民主改革”,而其背后的深层次的目的则是美国有意打入一个楔子,防止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继续扩大。另外,这也可以防止朝鲜核武器扩散到缅甸。美缅关系的真正改善还需要一个过程,但这种趋势值得各方密切关注。
对华关系是重中之重
奥巴马政府亚洲政策的第四条主线是高度重视对华关系,这也是其亚洲政策成败的关键所在。奥巴马延续了布什政府时期的对华政策,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寻求对华关系的深化与发展。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美相互依赖进一步加深,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近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较为平稳,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断拓展,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为中美加强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时至今日,中美利益交融,合作共赢是双方利益的需要。
奥巴马政府承认美中两国的共同利益,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美国并不寻求遏制中国,与中国深化关系也不意味着削弱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双边联盟。相反,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的崛起可以加强国际社会的力量”。希拉里明确指出,“中国是现今正在改变的全球政治图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希望与中国建立一种正面的、合作的关系”。在她看来,中美在“一条船上”,需要在金融危机中风雨同舟。奥巴马则公开表示,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将塑造21世纪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应对21世纪的各项挑战。美国和中国如果能共同迎接挑战,就能达到双赢的结果。”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美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势头。两国高层互动频繁,加强了协商与合作。两国领导人都表示要从两国关系大局出发,尊重和照顾彼此利益,妥善处理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美确定了“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和全面的中美关系”的新定位,并成功在华盛顿举行了首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使两国关系达到新的高度。奥巴马访华期间,两国在清洁能源、军事交流以及阻止核扩散等问题上达成了重要共识。奥巴马政府放低姿态,更多强调双方的共同利益,低调处理人权等领域的分歧,显示了其务实的对华政策取向。
中美关系虽然开局良好,但妨碍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些矛盾和分歧依然存在,甚至在特定环境下会凸显出来。此次两国事先就奥巴马访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所展开的艰苦谈判,以及之后中美双方对于声明部分内容的不同解读都说明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好在经过多年的磨合,中美对于相互间的分歧有着理性的认识,都希望“求同存异”,尽可能扩大双边拥有共同利益领域的合作,这也是近年来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重要原因。奥巴马表示,“美国与中国并不能在所有问题上取得一致,美国有其不可让步的价值观,但美国在对华交往中将重视伙伴关系而不是对立。”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美两国会在日益深化的合作中增进互信,从而推进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
标签:奥巴马论文; 奥巴马访华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东亚研究论文; 东亚文化论文; 东亚历史论文; 同盟论文; 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