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地域文化的发展概况,接着分析了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完美应用,最后对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手法与表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域文化;区域文化特征;建筑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关注愈发重视起来,因此建筑设计不仅仅关注建筑的物质空间,更加关注建筑的内在文化意义。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区域的地域文化因素,结合建筑形体造型,塑造具有文化特征的建筑设计创作作品,凸显区域文化特色,提升建筑工程文化美感。
1地域文化的发展概况
从定义上来看,地域文化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区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并且直至今日仍然在发挥作用的传统文化,是特定的地区在生态、环境、人文、建筑等方面文明的表现。它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使周围的环境包含了地域属性,因而地域文化具有独特性、潜在性。
从建筑的角度出发来看,中国建筑发展至今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发展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建筑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敬仰保留到现代,是因为建造者们充分的理解并将属于这个时代、这个地区的特征很好的融入到建筑中去。但在古代建筑中也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的问题,例如位于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始建于唐朝,距今有1380年历史,但近几年发现,大雁塔出现了明显的倾斜,经研究分析,导致大雁塔倾斜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材料结构以及防水排水等自身因素,另一方面是周围过度的开采导致的地基不稳的人为因素。虽然现代的建筑技术与过去相比成熟了很多,但在地域文化表现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而引发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要重视对地域文化的保护。
2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完美应用
2.1设计精妙,与地域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特点,不仅会加深人们对于当地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地域文化的印象,还会增强人们对于地方建筑的亲切感,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地域的地形地貌,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的特征设计建筑造型,利用建筑周围的地形、水源、人文等设计合适的建筑风格,充分结合该地的特色文化,将能够充分反映地方特色元素运用于文化建筑设计中,但不能为了应用地域文化而“生搬硬套”,一定要创新应用方式,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能够更加灵活巧妙的融入设计中,使建筑设计反映地方元素时,也能突显建筑本身的设计灵动之处。在建筑选材时,可以观察当地的建筑风格与材料选择上的特点,从而结合建筑设计本身,选取与之符合不相矛盾的建材,与当地建筑风格相协调融合。如,在一些古镇气息浓厚的地方,建筑材料选择时可以偏向青砖石瓦的选取,顺应当地的建筑选材,使建筑设计融入其中,实现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巧妙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注重文化与技术相结合
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是当今建筑的一大特色,我国当今很多高科技设备都已经投入使用,过去不能够实现的建筑物建造,在今天已经不是困难。这位当今建筑设计师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技术储备,可以说,只要设计师是按照房屋基础标准来设计的,现代技术基本可以将设计图落地。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发挥个人思想,将建筑设计融入自己的情感,结合自己所学所想进行创作,同时,不同的设计图使用在不同地域时,设计师要将当地文化融于其中,好的建筑设计不止有设计师个人思想,还要融于当地水土和风情,结合当地文化的建筑特色,才能够被人们欣然接受。例如,云南大理建筑特色,拥有大量大理国白族文化特征,大理在现在也是一个古文化的旅游胜地,设计师在对大理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白族文化特征,可以将白灰色调应用于建筑外壁。大理属于亚热带气候,多炎热、干燥季节,因此居民门多采用木质材料,设计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进行建筑物设计,既保留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发展特征。
2.3注意利用当地材料,结合地方特色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当地建筑物落地取材问题,多使用当地已有的材料,既能够减少成本,又能够节约运材时间。在当今,大多数建筑采用混凝土,千篇一律的混凝土用材建筑,虽然符合现代发展走势,但是整体上不利于我国建筑文化传承。虽说现代不会设计人们去住窑洞、去住竹屋,但是这种文化遗留代表着我国曾经的先进文明成果,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将这些遗留文化融于建筑设计当中。例如窑洞的构造,整体呈圆形,设计师可以将窑洞的大致轮廓形状设计成现代建筑物形状,充分保留原始居住特点。在取材方面,可以利用当地的木材和黄土,结合当地地质特点,对黄图土进行适当的掺杂,加以利用。
2.4空间与功能的融合
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不仅要求其设计有特色,能够反映地方风土人情、文化自信等特色,而且还能够具有实用性,因此要求建筑设计的空间与功能融合也应“完美无瑕”。以某地展览馆为例,主楼位置在设计时位于建筑正中,辅楼位于两侧,并且相互之间通过连廊联系,方便人群参观的同时,加强了建筑之间的联系。另外,由于是展览馆,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该建筑的使用特色,在功能使用上,建筑的地上空间主要是多功能展厅,而地下空间则设计成城展用房;东西建筑则是展馆的进出口,在入口处设置落地玻璃,使参观者身临其境,清晰的进行参观,出口处设有喷泉广场,让参观者拥有观后好心情。从功能与空间方面考虑,建筑设计在满足展馆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合理的安排建筑空间,使建筑空间与功能得到了巧妙的融合。
2.5注重细节设计,结合中华文化
细节决定成败,建筑设计也是一样,合适的、精美的细节能够提升建筑物整体美观,而细节的建造并没有巨大的难度,因此,建筑设计要讲究细节的重要性,多利用细节提升建筑物整体品质。细节包括很多方面,可以是一个精致的房屋边角、可以是一副特色的壁画,细节的设计还可以结合当地人民的信仰,例如印度的佛教建筑,整体上就给人一种温暖、善良的感觉。
2.6注重细节设计,结合中华文化
细节决定成败,建筑设计也是一样,合适的、精美的细节能够提升建筑物整体美观,而细节的建造并没有巨大的难度,因此,建筑设计要讲究细节的重要性,多利用细节提升建筑物整体品质。细节包括很多方面,可以是一个精致的房屋边角、可以是一副特色的壁画,细节的设计还可以结合当地人民的信仰,例如印度的佛教建筑,整体上就给人一种温暖、善良的感觉。
3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手法与表达
3.1地域文化塑造
建筑是区域文化的物质承担者,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针对区域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行有策略性的表达,结合当地的色彩、材料等进行建筑符号化设计。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活习俗,结合生活习惯,进行建筑空间形体化组织,凸显区域文化特征。在设计中,应该注重建筑周边环境的融合性,将建筑形体与其周边环境进行一体化设计。
3.2选择合适的地域材料
对文化的凸显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文化的应用上,这一点也与当前可持续的设计理念相符合,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能够一方面节约成本,同时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使建筑与周边环境更易融为一体。
3.3表达地域精神风貌
我国的很多地区建筑反映了中国的精神文化内核,体现着地区的精神风貌,因此在设计中应该结合建筑所要达到的设计目标与地域精神进行融合,传达当地的精神风貌,体现当地的精神特色,一方面体现现代风格,另外一方面传达地域精神。
结束语
现代建筑设计中,追求着中西交融,追求着现代化与古老的文明相接,建筑设计的地域文明已经被使用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建筑的风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体现,我国建造设计者一定要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使用在每一个建筑的设计当中,为我国社会添姿添彩。
参考文献
[1]沈澄,庄昭重.浅谈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
[2]崔译文,庞峰.浅谈地域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西部皮革.2019(08)
[3]宝文隽,杨凯.浅析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J].风景名胜.2019(02)
论文作者:戚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建筑论文; 文化论文; 地域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细节论文; 特色论文; 大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