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企业匝道发展的新趋势_科技论文

西方企业匝道发展的新趋势_科技论文

西方企业Ramp;D的新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动向论文,企业论文,Ram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的繁荣、企业的发展,其经济活力之源来自于创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生产率增长的基本驱动力,而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Development简称R&D)能力正是国家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重要衡量指标。

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向多极化方向演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阶段。在这种大环境下,世界竞争更加集中到经济领域,而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由此导致美、日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企业的R&D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一、R&D发展战略由军用转向民用为主

“冷战”结束后,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施R&D 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把大量的军事科研成果转向民用,重点开发实用的科研项目,加速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日本战后的经济腾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引进、吸收、消化欧美的基础科研成果。但是,随着国际高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日本再欲“廉价”借用欧美的基础性成果日益困难。故而,日本政府认为,要保持日本的经济活力和竞争优势,必须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强化R&D。

将R&D重点转移至经济领域,制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 促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的协调发展是各国加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995年8月,美国政府发表的科技政策声明表示,要将科技的总开支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新政策的重点在于加强科学的作用。1994年4月欧洲通过了《第四个科技发展和研究框架计划》, 总投资为123亿欧洲货币单位。该计划将集中力量攻克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键项目,旨在加强欧洲各国的合作与协调。英国政府自1993年发表《科技白皮书》提出“让科技产生财富”之后,于1995年4月,又公布了《科技展望报告》, 以促进学术界、工商界与政府三者的合作,加快英国科技产业化的步伐。1994年6月, 日本政府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为特色的“新技术立国”政策,同年11月发表《科技白皮书》,决定将R&D费用投入增加一倍, 并重新制定产业政策,以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二、各国政府加大对企业R&D的扶持力度

日本政府在其促进科技产业化中,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制定整个科技及重点领域发展的总方针、总计划,以指明整个科技及重点领域发展的总趋势、总方向;通过制定各种R&D制度, 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导向;运用经济杠杆对民间企业科技开发活动进行指导;对基础技术研究使用的资产进一步减税,对开发高技术实施低息贷款;将国有实验设备低价提供给企业使用,将国有基础技术专利无偿或低价向民间转让。1994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在本世纪到来前的几年里,将重点扶持5个特定技术领域的发展。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将扶持由具体项目扩展至整个技术领域。政府还将耗资90亿美元,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培育“创新产品”市场。并计划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企业实行65亿美元的税收减免政策。

摒弃过去那种政府不干预企业R&D的做法,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当前各国政府的一个显著变化。美国将指导和参与企业R&D 作为“恢复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保证措施,决定继续扩大创办由政府牵头、企业参加的各种联合体,通过实施“超级汽车计划”等方式,直接干预企业。英国等政府也积极采取相应组织和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工业创新,并意欲协助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大竞争。为此,各国政府均加大对有市场前景的通用技术的R&D支持强度,尤其是对信息、通信、 新材料和生命科学等技术的研究,增加了研究经费。

三、R&D的投入增长迅速

R&D与技术创新,离不开巨额的资金投入。90年代以来, 全世界每年的R&D经费达5000亿美元左右,并以年均5~10%的速度递增。这其中的90%集中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R&D投资增幅较大的国家有德国、 法国、日本等,而美国在1990年的R&D费用高达1500亿美元,人均600美元。近年来,尽管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压力较大,国家预算开支全面削减,但克林顿政府明确提出,要优先保证R&D经费的需求;同期, 日本的科研经费为13万亿日元,亦较前期有明显的提高。

具体到一个企业而言,其用于R&D 的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都在不断增大,尤其是进入到90年代以后。例如,1970 年时, 美国工业企业对R&D的投入相当于其销售额的2.2%,1985年时达到2.8%,90 年代初则超过了3%,到1997年,有的企业最高则达到了22%。

不同的企业,对R&D的投入能力与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在不同行业企业投资额占销售额比重的差异中,可以明显地出企业对R&D 投资同高技术迅猛发展的密切关系。高技术及其产品的R&D 需要较其他企业有更多的投入,故而,与高技术关系密切的行业,其R&D 的经费投入占其营业额的比重,自然就高于其它行业, 美国工业企业的R&D活动,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如航空与航天工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工业、生物技术工业等领域,其中航空与航天工业的R&D 投资高达销售额的18.3%,而整个制造业企业的该方面比重则只有3.7%。

四、充分重视R&D机构建设和人员选拔

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十分重视R&D 机构的建设和高科技研究人员的选拔和培训。

在西方各国的大型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研究所、实验室。日本约有1.77万家企业拥有自己的规模不等的R&D机构,其中350 家企业就有600多个水平较高的研究所。中小企业大多数参加与其生产相关的工业研究协会,由协会设立R&D机构,为会员企业的R&D提供服务。目前,德国拥有上百个工业研究协会,会员企业超过2.5万家, 设立了62个研究所,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R&D网络。

R&D机构组织形式近年来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美国, 这一变化表现为R&D机构趋向小型化。IRI对美国120 个主要大公司的调查发现,它们中的63%除了一个中心研究实验室外,还支持一个或多个小型研究组;27%的公司则只有中心研究机构;另有10%的公司没有中心研究实验室,其有关工作是分散进行的。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为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从概念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必须围绕产品重新组织人员,将从事R&D活动、 计划、工程财务、制造、销售等人员组织在一起,从产品开发到市场销售全过程,形成一个工作梯队,这对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利润水平十分重要。

科技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亦引起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现在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西方各发达国家及企业一方面利用本国、本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加速培养人才,把教育做为一项优先发展的战略来抓,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培训开支超过10亿美元;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各种优惠的政策极力吸引国外人才。美国曾为此修改移民法,明确规定,具有专长者可优先移民,从而为高科技人才进入美国行方便之门。

五、R&D实现手段更加多样化

(一)组织内的R&D实现方式。 西方发达国家大型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R&D机构以及雄厚的人、财、物力等以支持其自行开展R&D活动。这主要是指那些涉及本企业的特殊技术与产品的R&D。 例如美国的杜邦公司设在特拉华州的研究试验中心,仅此一处就有2300多名研究人员,近十年来,每年的R&D投入高达数十亿美元。迄今为止, 杜邦公司研制出的新产品已达4万多件,获专利2500余件,在美公司中名列第四位。

(二)组织间的R&D联合。许多重大的R&D项目,无论从资金、技术以及该项目内容的复杂性等方面,均非一家企业所能承担。进入90年代后,组织之间的R&D活动的联合已成为一种实现手段。 这种联合可以是在一国之内的,亦可以是跨国的。在一国内的R&D 组织联合方式主要有:①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携手合作;②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③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所的合作等。 跨国间的R&D组织联合方式较为普遍的是:①不设立常设机构。这种形式较为普遍;②设立常设机构。在各合作方之间设立常设机构,负责协调合作者之间的研究、研制与生产、管理预算等。如德国、法国与英国等合作生产的“空中客车”飞机,就是采用了这种形式;③组建临时财团。由合作各方中的一家主要牵头,参与合作的企业与银行共同组成仅针对某一重大R&D 项目的临时财团,以便及时给予其资金上的支持。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耗资大、费时长、动用人员重大面广的技术领域。采用这种方式完成的R&D 活动有法国和德国合作研制的“交响乐”广播卫星和空间实验室等;④“虚拟公司”。这是近几年正在兴起并被认为可能成为未来企业R&D的主要形式。 它是指不同的公司为尽快抓住市场机遇而联合的一种组织形式,既定任务一旦完成即宣告解散。其主要特点是优势集中,每个成员往往是在某个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独具特长的公司,结合在一起一般会形成R&D的压倒性竞争优势。

(三)积极参与国家或国际重大R&D项目。近年来, 为提高本国的科技实力、振兴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西方各发达国家加大力度规划本国或区域间国际协作的重大R&D项目。 一些大型的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可以从中获得诸多益处。 例如, 通过参加政府重大的R&D项目,可以寻找到较为理想的合作伙伴, 获得政府资金上的支持,分享R&D成果的使用权等。这必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六、形成企业R&D全球化新趋势

进入90年代,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和市场竞争全球一体化局面的形成,产品竞争的重心已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R&D正成为企业提高其产品竞争力, 扩大市场份额的强有力武器。由此导致目前西方各工业强国R&D 管理与视野的新变化:跨国公司的海外R&D投入逐年增加,设立在本国的R&D机构更多担负着的是公司全球R&D网络的协调工作, 企业中心实验室的基础性研究逐步缩减;美、日、欧的跨国公司相互渗透,形成交叉纵横的R&D 国际网络,企业R&D全球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

近几年来,企业的R&D全球化趋势已成为众人的共识。 其发展现状为:①R&D全球化的核心在发达工业国家,主要是美、 日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美国和英、德等国是R&D海外活动的主要吸纳者。 近年来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墨西哥、中国香港亦有所增加。②发展中国家已经认识到R&D全球化的趋势, 纷纷依据自身特点加入这一行列。如有的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本国的R&D 投资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其设立R&D机构,促进R&D的本土化。有些国家和地区则凭借自身优势去利用发达国家的R&D资源,例如新加坡、 中国香港等不断涉足美、日的R&D领域。

企业R&D全球化表现出下述几方面的特点:①企业R&D全球化的主要研究重点在于应用研究领域。②企业R&D 功能正向“管理一个日益扩大的技术合作网络”方向转移,此网络包括竞争对手, 高等院校、 各类R&D联合、甚至还渗入政府的R&D机构。③企业R&D 在母公司的实力削弱,中心实验室也在萎缩。④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和关键产业上,它们主要是半导体、精密机械等。

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全球化的方式主要有:①母公司向子公司所在国度进行R&D投资,这是最主要的一种方式。 通过投资雇佣子公司所在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与外国大学及专门的R&D机构共同进行R&D研究,共同确定R&D的课题和方向。②在所在国兴建或收购R&D机构。③通过合资、互相持股、颁发交叉许可证等方式进行R&D合作。

标签:;  ;  

西方企业匝道发展的新趋势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