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的给排水工程作为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部分,不断提高其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便要求我们不断弥补施工工艺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为了更好的保证工程的经济性和高质量,还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开展控制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问题;对策
引言
所谓的给排水,指的是城市用水供给系统、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一直以来,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总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这项技术是否成熟直接关系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升,给排水技术也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众所周知,建筑给排水工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并且施工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繁琐的过程。所以在给排水施工过程当中,质量的好坏就容易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建筑给排水的施工特点
每一项工程的施工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建筑给排水的施工直接关系到了建筑的质量以及日后是否能够健康地运行。具体来说,建筑给排水施工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方面,在进行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完整的计划才能够确定施工的方向,为有序施工提供充分的保障。具体来说,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很多内容,例如最基础的工程整体结构和给排水工程计划的依据等等。另一方面,在施工之前应当做好给排水工程的材料准备和检查。施工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材料,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做好事先的准备和检查,才能够从根源上杜绝安全隐患的产生。最后,建筑给排水施工应当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为正常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2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
2.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如讲座、网上课程、培训班等,增强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同时施工单位可以具体工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施工进度表,有效发挥指导作用,科学解决工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另外,施工单位准备建筑材料时,应要求采购人员按照图纸要求来采购材料,并做好前期检查工作,提高材料的适用性。
2.2 做好施工监管协调
建筑给排水的施工要求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做到协调统一,统一部署工程,在预留洞设置与给排水管道建设中相互配合,特别是阀门与水表的安装、排水口位置的选择、地漏的安装、给排水的调试等,两者在质量与进度方面应保持高度一致。当然在预留预埋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以施工图为主进行设置,使孔洞与套管相一致;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可选用分区施工的方式,充分利用垂直空间,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难度。
2.3 做好后期质量控制
在给排水工程的后期施工中,负责人员和施工人员往往忽视工程质量安全的控制,继而出现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认真检查漏水情况和管道位置,全面清理排水设施,并做好工程测试工作,从而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验收环节应整理好相关数据、报告与验收材料等,结合具体情况对竣工图进行绘制,保留好原始的数据,便于后期的查看。
3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施工单位重视不足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较差及现场施工监管控制较差,经常导致主体建筑的预留孔、预留管,产生无预留的状况,为工程后期施工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为客户后期居住带来了不必要的隐患。
3.2 相关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
相关监管部门一般只关注建筑主体质量和外表,而忽略建筑给排水工程细节问题,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对监管工作的支持,许多工程施工单位往往不重视建筑的给排水工程,致使建筑工程都存在着质量与安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素质低
在国际范围看,我国建筑给排水相关技术起步比较晚,许多监督管理工作还不到位,施工单位不够重视,其中大量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的素质均很低下,未经过相关专业的培训练习,缺乏工作经验。施工人员缺乏给排水相关专业知识,人员素质较低,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施工图纸施工;其次,施工单位很重视建筑外表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建筑主体的内部给排水功能等安全性与可靠性,造成建筑主体的存在安全隐患。
4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与发展趋势
4.1 改进措施
4.1.1 提高重视度
由于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给排水施工,安排专门技术人员检查施工现场,提高工程质量,确保给排水施工的顺利实施。
4.1.2 按计划施工
施工人员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具体的施工,从而在规定期间内完成给排水工程,保证施工的有序性、合理性、科学性。
4.1.3 加强监管
施工单位可以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避免施工中出现主观经验主义的做法;同时做好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监管,配备专门人员来监管施工各环节,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保证工程质量。
4.1.4 做好管道渗漏工作
要想解决管道渗透问题,需要做到如下四点:(1)通过岗前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管道的性质,提前做好相应地预防措施;(2)定点定时检查已经安装的管道,及时处理问题,以免出现其他安全问题;(3)严格检查与审核施工材料,保护好半成品与成品,安装好建材管道后及时通知其他人员,避免损害管道;(4)管道出现渗漏后,必须要及时准确地找到渗漏点,并详细分析渗漏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如重新安装或更新管道。
4.1.5 提高人员素质
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应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势地形,尽可能排除安全隐患,以便施工的正常实施,同时严格把关施工人员的选择,对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施工技术水平加以关注,通过相关的培训与教育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醒施工中需注意的事项,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
4.2发展趋势
4.2.1 太阳能技术的发展
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环保绿色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当前对电能的巨大消耗以及对大量水进行加热,而加热量有限,因此可以采用太阳能加热的方式,达到经济与环保的目的。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改造太阳能的供热性能,将其用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有效满足用户的热水供求,这也是未来给排水施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4.2.2 新型管道连接板材质的发展
当前我国给排水管道大多使用塑料管,相较于不锈钢而言,其便于拆卸和维修,不会生锈且不易损坏,能够很好地保证水质,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4.2.3 水泵隔振技术的发展
水泵在建筑给排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采用的水泵隔振技术基本是橡胶隔振技术,具有噪音小、重量强、功率大等特点,逐渐发展为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程。所以,进行建设前,一定要做好足够的预备,安排完善相应的施工计划,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进行施工时,技术人员必须了解图纸,技术纯熟,施工过程一定按要求严格执行,施工检查一定要认真严谨,以防以后出现安全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给排水施工工程,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伟明.建筑给排水工程存在问题与对策[J].江西建材,2016(14):69-72.
[2] 刘天天.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研究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192.
论文作者:谷月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给排水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管道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