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与进展分析论文_罗世峰,王勇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与进展分析论文_罗世峰,王勇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福海县供电公司 836600)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这就使得我国城市的电力负荷越来越严重。近几年,随着国内配电自动化系统不断的建立,相关人员逐渐提出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功能规范以及系统性能测试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进展

引言

配电自动化是一项综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它是集多种技术于一身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完整构建是将网线数据、离线数据和用户数据融于一体,从而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监测、控制和保护。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管理和服务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又可以提高运行效率。

1.配网自动化的重要性及构成

1.1建设配电自动化的重要性

配电线路自动化是指对配电线路具有快速诊断、遇到故障自动隔离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系统。城市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正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中国更是如此,城区突然停电可能对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城市对供电的质量要求很高。实现配网自动化不但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更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急切要求,是供电行业的必然途径,对社会效益具有巨大的贡献。

1.2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配电主站、子站、配电终端和通信通道组成。其中配电主站是数据的处理与存储、人机互动和实现其它应用功能的核心,一个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有且只有一个配电主站。配电终端是位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系统常由很多终端构成,配电终端需依据不同的应用对象来选择类型,安装在设备运行现场的自动化装置,配电终端包括开关监控终端、变压器检测终端、配电开关站监控终端等,由于系统的实时状况、故障处理、设备运行等数据都来源于配电终端,而且故障的处理,如:隔离、负荷转移、恢复供电等操作都需通过终端执行,因此终端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配电子站是主站与终端的中问层设备,用于汇集通信,如有需要也可以实现区域监控功能。通信通道则是连接配电主站、终端和子站的通道,以实现信息传输。

2.关于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

2.1FTU功能的加强

FTU属于馈线终端的装置,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配电线路的动态运行情况可由FTU进行监控。为确保在恶劣环境中FTU也能够高效运转,在FTU的设计过程中,一系列影响因素必须被充分客观地分析。为了日后的检查与维护便利,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FTU和开关在结构方面须保持一致。而FTU所具备的多项特殊功能为配电实用化的实现研究提供了很多突破口,比如系统出现事故时FTU可以及时捕捉事故的数据信息,在日常工作中自动检查自动恢复,人工手工操作等。

2.2DMS建设与网络通信技术的优化

为了使DMS充分发挥作用,系统拓扑信息GIS/SCADA/DMS保持一致,DMS信息一致于全局信息,包括源头信息,这样才可以使负荷控制和用电等信息融合在一起,它们都处于一个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内,这些都是实现最终的信息一体化的基本条件。要达到这些条件的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在建模、编码的过程中就充分认识到信息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根据上述具体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

配电系统自动化运行离不开可以起到监测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为了能够满足配电系统的基本要求,顺畅地实现多种形式的通信过程,,必须以市场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网络通信技术,使其不断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

目前我国的馈线控制模式主要包括:综合控制、集中控制、智能分布式控制三种其中综合控制和集中控制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把信息通过馈线终端发到配电主站然后主站根据程序进行处理这样的工作方式几乎将全部工作量转移到了主站而且主站还要负责所有的配电功能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效率而且由于馈线并不具备控制功能,降低了供电质量。而智能分布式控制模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配电终端中的故障处理逻辑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对故障进行隔离,并且能够将故障处理的结果向配电主站进行报告在智能分布式控制模式当中,配电终端起着主要作用,负责故障的隔离和故障的检查、排除工作,独立性大大增强,如果遇到配电终端不能顺利解决的故障和问题,可以由配电子站或主站进行处理,这样一来,主站的责任就减轻了,能够使配电故障处理的效率明显提高。

3.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形势之下,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实用化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我国目前虽然对配电自动化发展有很大进步,但是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深入的研究配电自动化中的技术是必然的。因为,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关键就是其实用化的发展。以下是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几方面发展趋势。

3.1配电网优化运行

在有效投运配电自动化的情况下,不单单能够减少了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还能够提升供电的稳定性。但是需要不停优化电网构造与运行方式可以令配电自动化系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减少线路的损耗,提升供电实质。配电网中要不停优化运行决议支持系统,这样能够提升供电的运行方式与供电的经济性。在配电网优化应用决议支持系统中,要凭借优化应用决策模型,这样有利于配电网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了输入输出的关联。

3.2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

在整个电力企业信息统一化合拼系统中,在系统中DMS与配电自动化是很重要的组成结构,DMS与配电自动化并不是独立存留的,且两者之间有着互相的关联。在将来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要同步于互联网,不单单要支持企业集成总线系统,还有公共信息模型,与此同时要持续满足电力二次系统的网络安全构造方案,这样有益配电网自动化实用化的进步。

3.3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

运营有效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可明显缩小停电时间及区域,对供电的稳定性有提升作用,除提升供电稳定性以外,还应该对电网运行方式和结构进行优化,提升供电效率、降低线路、损耗,只有满足以上要求才可保证在运行中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衡量供电的经济性、优化运行方式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可重点研究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模型是研究该系统的基础工作,对配电网的在线和离线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模型参数的输入输出关系,计算出安全系数,经济指标等关键数据,从而得出配电网实际和未来的运行信息,并对配电网的发展进行规划。

4.结语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的进展与实现,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在实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顺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实现,进一步保证我国电力建设事业与社会经济建设事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刘东,丁振华,滕乐天.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2014.

[2]毛传洲,刘东等.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刘健.倪建立.配电自动化系统.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论文作者:罗世峰,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与进展分析论文_罗世峰,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