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论文_陈红伟

(哈尔滨市中心血站呼兰分站 150500)

【摘 要】目的 总结我院发生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分析,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在38647人次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08例,发生率为0.28%;其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占75.93%(82例);发热反应占12.96%(14例);溶血反应占8.33%(9例);其他占2.78%(3例)。结论 输血过程中可以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应严格掌握输血的指征,合理实施输血护理错数,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安全。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护理

临床中患者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导致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意外反应,称之为输血不良反应,这些反应会给原有的疾病增加十分不利因素,可能会引起受血者相关感染性疾病,而且经常可能发生一些输血反应,轻者经临床治疗可愈,重者致患者死亡[1]。本文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647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的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38647人次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输血的指征。其中,男20817例,女17830例,年龄6-81岁,平均年龄(46.3±15.4)岁,血液科疾病5869例,外科疾病10426例,妇产科疾病8106例,急诊科疾病7452例,其它系统疾病6794例。

1.2研究方法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患者每次输血或血制品由输血科发放《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卡》;输血科对《输血反应回报卡》进行记录、汇总和分析。由科室详细询问并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协助处理。

1.3输血不良反应 主要的输血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以及其它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在38647人次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08例,发生率为0.28%;其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占75.93%(82例);发热反应占12.96%(14例);溶血反应占8.33%(9例);其他占2.78%(3例)。

表1 38647例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要熟练掌握输血的操作技术,强化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执行查对制度,查血液有效期,血袋封口有无破损、渗漏,血液质量是否污染、漏气、标签是否清晰。对患者床号、姓名、血量、血液品种、血型及输血申请单。保证患者姓名、科室、床号、血型与输血申请单及标本试管一致,方可采集标本。配血标本严禁从输液的静脉中采集,避免药物等干扰配血结果,保证标本新鲜,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状况,严禁使用超过72 h的血标本。血型鉴定报告要及时送病房,贴在病历规定处,并将结果通知患者和家属,以便输血时相互查对。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标准操作规程,做好输血相关记录。操作要一丝不苟,力争做到穿刺一针见血。严禁将药物加入血液中,输血速度遵循先慢后快原则,严密观察患者情况。输血前后及输血前一袋与后一袋的中间均需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输血持续超过6 h时,应更换新的输血器[2]。如果同时输用多种成分血时,应先输血小板、冷沉淀、白细胞,再输新鲜血,最后输库存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并要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输血过程中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勤巡视、多观察,必要时要在床头陪伴。护士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使患者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自我安全感。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影响患者,解除患者的紧张感。做好输血治疗知识的宣传工作,了解患者状态:输血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讲解输血治疗的必要性,输血的目的,成分输血的益处,血型的有关知识,输血应注意的事项,可能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以及应对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各种措施,使患者树立输血治疗信心。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有关信息,如临床诊断、疾病性质、有无输血史、有无输血反应史、过敏史以及ABO血型以外抗体等,以便综合分析,全面考虑,作出正确判断。患者如出现输血反应时,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稳定其情绪,当症状缓解后,鼓励患者继续树立输血治疗的信心[3]。

4 讨论

输血造成的结果主要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性反应等。在38647人次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08例,发生率为0.28%;其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占75.93%(82例);发热反应占12.96%(14例);溶血反应占8.33%(9例);其他占2.78%(3例)。目前,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是临床中的焦点问题,临床上需要加强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医务工作者应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在有替代性药物时决不输血,杜绝输“安慰血”、“人情血”,提倡成分输血,以及术前采血保存自身输血[3]。输血护士不仅要懂得各种血液制品的输注注意事项,还要密切观察大量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准确记录出入量,对肝、肾功能不全及年老患者更应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对输血不良反应的有详细掌握。总之,随着输血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输血后果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各种输血技术与护理技术将得到提高,这也将大大降低输血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陈萍,李颖,张晓慧.临床输血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护理对策[J].甘肃医药,2014,33(4):317-319.

[2]杨芳年,郭玉嵩,林天平,等.113例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9):915-916.

[3]王芳,刘向丽,郭瑜蒙.静脉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27):6020.

论文作者:陈红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  ;  ;  ;  ;  ;  ;  ;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论文_陈红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