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观生态学作为在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综合了多学科的核心理论,注重景观内部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维持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稳定之间的平衡,可以为旅游景区规划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因此,本文将对景观生态环境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景观生态环境;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引言: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作为旅游景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建设与发展中融入生态景观设计的思想,不仅使其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这一基础具有不容忽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依然处在探索的发展阶段,有关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实践研究以及理论研究都较为有限,而且缺乏合理的和科学的理论性指导使得一些旅游景区的景观建设变得盲目化、不规范,造成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吸引力减弱、景观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就现阶段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来看,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主要放在完善和健全城市营销服务体系上;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更为重视的则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现在旅游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时尚,人们纷纷出门去旅游。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而言,抓住人心才是关键。因此从人性需要方面的考虑,人性化设计是未来的主流。旅游发展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树立城市美好形象的一种手段。
2、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2.1要以建立完善的景区生态系统原则
自然界是具有能动性的,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系统,维持生态平衡。例如,一个水塘如果没有人为的干扰,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昆虫、水藻、杂草,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减少设计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合作关系。
在景区的生态景观设计中,让自然做功就是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建立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
2.2关注景区的边缘效应原则
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能为人类提供最多的生态服务。如城郊地的林缘景观既有农业上的功能,又具自然保护和休闲功能。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大多数的旅游景区都是处于这样的边缘地带,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区域,因此,要充分利用其所处边缘地带的有利条件,通过保留、恢复、再生等多种方法,创造丰富的景观。
2.3维护地区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原则
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显露自然过程,让人们感到自然的过程。生态景观设计强调不单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而是通过将自然元素及过程的显露,引导人们体验自然。比如,雨水的导流、收集和再利用的过程,通过雨水生态设计可以成为一种独特景观,以唤起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意识。
维护区域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一个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旅游景区往往是一个区域水系、山体植被生长的重要空间,更应在其设计中注重维持自然的山水格局,起到维护地区整体山水格局连续性的作用。
3、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方法
3.1外型设计因地制宜
规划设计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避免破坏规划区的整个生态环境。景观生态设计强调不单设计景观的形态和功能,而是通过自然元素及过程的显露,让人们感到自然的过程,以唤起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意识。景区往往是一个区域水系、山体植被生长的重要空间,应在其设计中注重维持自然的山水格局,起到维护地区整体山水格局连续性的作用。在对建筑体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度假区的山石、草木、水流、古迹等,做到环境与建筑共生,建筑给环境增彩的效果。所以在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内,建筑体的风格、色彩、轮廓等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予以精致细心的推敲,尽力达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3.2维护生物多样性
目前的保护方法主要分四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3.3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旅游景区道路除满足交通要求外,道路还必须与人文及景区景观相协。主要道路系统贯穿全区,景区的步行道设计自成系统,相连一体,并通过步行系统将若干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中心景观区及景观带,在确保道路本身的流畅、自然及路面质量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所经地区的视觉观赏效果,使风景特征能够沿途展现出来,让游人感受道流畅的线形美,流动的景观美。
3.4绿化景观规划
以生态为主,充分应用现有自然景观,并结合周边景观特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多维视觉感观,营造舒适亲人的景观环境。住宅组团区域:亲子乐园、文化长廊、中心广场,休闲区域、运动区域、树阵休闲区,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每个区域的合理划分及有机联系,功能区景观特性鲜明。
3.5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生态景观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如某景区的活水设计,该设计对于吸引游人,尤其是儿童,并对其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大有裨益,让孩子们切身感受森林与水的关系以及大自然的力量,景观在带来美的同时,向人们传达出一种生态、环保的理念,激发其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与热爱。
3.6度假区建筑物的设计形式
建筑物的设计形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但也鼓励适度的变异,这样才会吸引游客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注重规模的同时融入优雅的氛围和特色的风格,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设计形式囊括全局,征服游客。让游客感觉到身心的自由,彻底消除城市带来的紧张心态和厌倦的情绪,真正的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这种特色的形式注重墙面材料、屋顶形状的统一,建筑群中各个部分的相对比例或开口与墙面成一定的比例,整体上给人是一种平衡的感觉。另外可以在保证与环境相统一的特定地方设计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观特色,提高文化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注重研究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功能及其变化的影响,而生态旅游是在生态景观中引入人类活动从而在生态旅游景区实现其旅游经济效益。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运用于生态旅游规划设计中,既有利于景观生态的保护又可达到生态旅游的预期目标,还能有利于规划与自然的协调,体现规划结合自然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商荣雪.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人性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2]李许钰.浅谈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景观生态思想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7
[3]和一星.探讨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J].才智,2015
论文作者:黄演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景观论文; 旅游景区论文; 自然论文; 生态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景区论文; 区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