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速论文_曹文龙

煤制油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速论文_曹文龙

宁夏煤业集团甲醇分公司 宁夏灵武 750411

摘要:煤制油(Coal-to-liquid,CTL)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包括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直接液化指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又称煤的加氢液化法。直接煤制油项目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炭洗选单元,制氢工艺单元,催化剂制备单元,煤液化反应单元,加氢改质单元等。间接液化指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间接煤制油项目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气化、变换、净化、F-T合成、油品合成、精制等单元。大力发展煤制油是中国能源安全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原油市场对国外的依赖。同时,煤制成品油相对于石油提取的成品油,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清洁度,是一种相对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

关键词:煤制油;技术;产业化

一、引言

煤炭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煤炭的大量消费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饱受诟病。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碳排放国,国际社会在中国碳减排问题上不断施压。在中国能源需求增速放缓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快速调整的背景下,煤炭供应已由紧张转向严重过剩。显然,重新审视煤炭开发利用模式,继续充分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力推煤炭清洁利用,尤其是煤制油气,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油气安全乃至能源安全水平的战略选择,有必要进行深入调研、论证。

据新一轮能源资源保障程度论证结果,中国能源矿产资源可供储量构成中,煤炭占 97%,油气不足 3%。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加快,对优质能源需求增加,到 2030 年,油气需求占比将超过 30%,对外依存度将不断增大。以 3%的能源资源结构支撑油气 30%的能源消费结构,既不安全也不可持续。中国煤制油气发展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国家将煤炭液化技术列入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较大进展。截止 2015 年上半年,中国在内蒙古、新疆、山西、陕西、宁夏、贵州、辽宁、安徽 8 个省区,已建、在建及核准煤制油气示范项目 22 个,合计总投资近 8000 亿元。其中,已投产运行的煤制油气示范项目 3个,合计产能 31 亿立方米/年;已投产运行的煤制油项目 4 个,合计产能 240 万吨/年。

二、煤制油气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间接液化技术发展趋势:费托合成反应的三种容器类型,固定床、流化床和浆态床。其中浆态床被认为是费托合成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采用费托合成工艺路线的企业,都将采用高温费托合成来获得附加值更高和质量更好的产品。费托合成反应容器主要有三种类型:1.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其特点是反应液体产物容易收集,催化剂与重质烃易于分离等优点。缺点是催化剂难以控制在最佳的反应温度,容易造成局部过热而使催化剂失效,容易积炭;2.流化床反应器,热效率高,有利于提高生产能力。缺点是操作复杂,投资高,维修费用高,生产放大困难。固定流化床等温性好,易于控制,生产灵活性大。3.浆态床反应器,优点是反应物混合好、温度均匀,可等温操作,反应容器单位体积的产率高,可以大幅度改变终产物结构,同时设备投资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煤制油气的比较优势

(一)煤制油气的产品性能

煤基费托合成油的主要产品之一就是车用柴油和车用汽油,在市场上的最直接竞争对手就是石油提炼的车用柴油和车用汽油。煤基费托合成油具有十六烷值高、H/C 高、低硫和低芳烃等特点,能与化石柴油以任意比例互溶(。研究表明:费托合成油可降低柴油机的 CO、NOX 和 PM 排放。在 GB 18352.3-2005I 型试验循环中,测试车燃用煤基费托合成油-沪四柴油混合燃料城区行驶循环排放的 CO、HC、PM 和 CO2 相对较高,城郊行驶循环排放的 NOX 相对较高;与沪四柴油比较,测试用柴油轿车燃用煤基费托合成油-沪四柴油混合燃料后,其CO、NOX、HC、PM 和 CO2 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产生气溶胶、酸化、全球变暖等环境影响的潜力减小。

煤炭直接液化工艺所出产的油品品质也要高于由原油提炼的油品。如柴油具有如下特点:硫氮含量低,密度大,体积发热值高,环烷烃为主,芳烃含量少,燃烧性能好;含硫及有机酸少,基本不含无机酸碱,对机械和储油设施无腐蚀性;有足够的粘度,发动机内雾化性能良好,燃烧平稳,不磨损油泵和喷嘴。部分煤制油企业的煤基合成油已受到中国航天工业的青睐。煤基合成油由于其工艺的独特性,造就了产品的特殊性,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由于煤制气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艺技术脱除绝大部分有害物质,使煤制天然气成为甲烷含量明显高于常规天然气、无重金属成分的清洁能源。其作为汽车发动机燃料,动力性能与柴汽油相比基本相当,成本可降低 25%以上。在排放方面,煤制天然气与煤炭和石油相比,大气主要污染物 SO2 和粉尘排放减少接近 100%,氮氧化物减排 80%以上,由此观之,煤制天然气的产品在性能上有很强大竞争力。

(二)煤制油气产业发展前景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北,主要是宁夏、内蒙古、山西、山西和新疆这几个省区,但是油气资源相对匮乏。较高的油气对外依存度既不安全也不可持续。发展煤制油作为常规油气的补充,是中国能源供应保障的战略选择。中国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总体来说煤炭品质并不高,褐煤等低质低阶煤含量丰富。目前在主要煤炭产区,如宁夏、内蒙古、山西和陕西已形成大规模的煤化工产业集群,煤制油与现有煤化工企业形成规模化多联产,如煤化热电一体化联产、煤制气与间接煤制油联产、直接煤制油和间接煤制油联产等,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加强抵御油价下行能力,同时可以实现劣煤优用。根据前文规划,煤制油气产业布局均位于中国西部和西北地区,当地地广人稀,环境承载力高。煤制油气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工程项目一次性投资高,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具有促进作用。中国西部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布局大规模的煤制油气、煤化工产业,可促进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

结束语:

现阶段煤制油气产业并不具备成本优势,特别是与石油炼化行业相比,投资强度高,抵御油价下行风险的能力弱。但发展煤制油气并非无意义,更不是劳民伤财之举。煤炭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有效利用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弥补短缺的油气资源,降低过高的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掌握中国能源安全的主动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白彩燕. 浅议炼油生产成本核算方法[J]. 现代商业, 2014, (14): 257-258.

[2]白佐萌. 陕西省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 西安石油大学: 硕士, 2014.

论文作者:曹文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煤制油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速论文_曹文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