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技术的应用论文_王子祺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技术的应用论文_王子祺

宁夏第二建筑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测量放线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测量放线工作随着工程的变化而变化,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因而,对测量放线工作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解,突出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并提出在测量放线工作中,要注意仪器的使用和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从而保证测量放线的准确度,保证工程质量。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技术;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技术在施工之前以及施工的过程中就被反复应用,关系到了整个施工项目的成败,对施工质量管理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建筑造型的多样变化,测量放线技术的难度日益增加,应该在每一个环节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都要严格按照指定的施工方案实施,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1 概述测量放线工作的重要性

在建筑施工项目启动之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施工定位的放线,它对于整个工程施工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不仅要对施工进度的实时跟进,还要根据施工进度对设计标准和施工标准进行对比,及时改正施工误差,对建筑工程标准高度和平面位置进行测量。在每一个施工项目进行施工之前,测量放线时每一个施工项目施工之前必要的准备,不仅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反复的检验,还要对设计标准进行探究分析,保证每一个环节之下的标准都达到设计标准,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图纸要求,照样施工,把图纸上体现出来的各个细节全部要在建筑物上展现。在施工人员进行测量放样事,如果要保证测量放线的可靠性和严谨性,就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返工率。还要对施工人员对于施工作业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器械设备操作经验。如果在測量放线的过程中出现差错,必然会对施工项目的建设成果造成必要的影响。在工程施工完成后,测量放线人员要根据竣工图进行竣工放线测量,从而对日后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修工作。

2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技术的应用

2.1基础施工放线

2.1.1 建立导线控制网

基础施工阶段的地形变化幅度大、地势错阶起伏。因此,为实施有效测量控制,开工初在场地区内设置由2~4个桩位形成的导线控制网,作为单位工程轴网设置的依据。一般在场区四周边和中间高处各布置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可选用全站仪进行投测。导线和导线网按精度等级分为一、二、三级和三、四等。

2.1.2 设置控制桩和投测轴线

控制桩位于完整的基岩上,可直接将控制点设在基岩面上。控制桩点设置完成后,须在其四周设置醒目可靠的围护设施来保护控制桩。而且控制桩容易受地面沉降影响或人为碰撞影响而发生移位,因此在每次进行轴线投测前须先对控制桩进行检查,若无移位现象,才能投测。在基础施工阶段利用控制桩,采用经纬仪结合50m 钢卷尺等测量工具直接对各轴线进行投测。然后根据设计截面对各构件进行放线。

2.2主体施工放线

2.2.1 开挖放线

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已定位的外墙轴线交点桩(角桩)详细测设出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桩(中心桩)。然后根据交点桩用白灰撒出基槽开挖边界线,开挖时对宽度的要求为15cm 左右,范围浮动不超过20mm。再挖至接近槽底时,应测设坡角与3m×3m的方格网点标高,允许误差为±10mm。由于在开挖基槽时角桩和中心桩要被挖掉,为了便于施工,应把各轴线延长到基槽外安全地点并做好标志,再运用设置轴线控制桩和龙门板的方法恢复各轴线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轴线控制桩一般设置在基槽外2~4m 处,打下木桩,桩顶钉上小钉,准确标出轴线位置,并用混凝土包裹木桩。在建筑物四角与隔墙两端基槽开挖边界线以外1.5~2m 处设置龙门桩,使其外侧面与基槽平行。根据施工场地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在每个龙门桩外侧,测设出该建筑物室内地坪设计高程线并钉设龙门板。然后,用水准仪校核龙门板的高程。用轴线钉将各轴线引测到龙门板上。最后,以轴线钉为准,将墙边线、基础边线、基础开挖边线等标定在龙门板上。

2.2.2 平面控制网的测放

参照所测放出的实际主轴线点,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平面控制网通常都要分2 次测放,从而实现和满足整个工程的校正和安装。第一次地下室部分测放,等到基础垫层的浇筑基本完毕之后,根据当前基坑周边的地面控制点,就可以在基础垫层上操作平面控制网的第1次测放。在测放的时候应该依据原先测放的具体主轴线点,进行与内业结合计算成果,利用全站仪把建筑轴线的测放设置在具体地下室的基础垫层上;同时在基坑的外围对控制轴线的引桩做好准备,用以备测量的放线选用。所有地下层的测量放线具体的基准都是从基坑的周边地面的控制轴线开始的,每一次的测量放线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一个严格的复测检查,从而保证每一次的放线位置是一样的。

2.2.3平面控制网的垂直引测

所谓平网的垂直引测,就是在第一层的标识处的主轴线控制点上架设一个激光铅直仪,将该主轴线点均垂直引测至相同高度的楼层,这样就能够为上一层的楼层建筑的轴线测放奠定基础。尽管激光铅直仪的精度高达1/100000。但是因为该建筑是不规则形状,侧放时会受到遮挡物的影响,激光不能顺利通过预留的孔洞,因此需要将测量点之前的间隔距离控制在50m 左右。对于主轴线的垂直引测分为六个阶段,需要注重每个环节的基准点设置,一般都是从±0 层逐渐向上投点。

2.2.4钢柱的测量校正

当建筑构件到达预定位置并进行简单固定之后,需要进行校正,其校正主要包括柱底的就位、前期准备工作、钢柱垂直度校正、钢柱轴线偏差测量以及钢柱标高测量等内容。此外,对于已经选出的观测点之外还要在预定位置架设全站仪,根据每日的气象值设定具体的参数,在确认之后将其标识在激光反射贴片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构件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得的三维坐标。然后需要将其和每一个反射贴片上标识的坐标进行反复比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钢柱的扭曲值以及轴线偏差。

2.3 标准层的施工测量技术

建筑中,大部分会结合内控法做轴线传递与引测工作,这是针对标准层管控网设定的一种轴线测量方法。为此,一是应将内控点设置于第一层,并将控制点设置于建筑外围。控制点需要按照建筑的控制网,严控矩形控制网点,同时采取100mm*100mm*10mm的钢板来预埋各点,结合钢铳冲上及标记标准点。进而上层建筑结构轴线投测时,将会涉及垂准仪的使用,由内控点起朝上针对各层加以投测,做好投测以后,结合内外控制线互相比对法将复核工作做好。

2.4 沉降观测技术

切记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条令将沉降观测点数量计算出来,接下来再由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与设计企业一同会审设计方案,判断出沉降点实际情况和施工工艺。待基础施工完成,应当按照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对观测点详细位置进行设定,以确保对沉降具体情况有所了解。偶尔施工现场还需要设置相应水准点,要设置大于等于两个的观测点以为接下来的引测提供方便。在开始观测之前,要重复检查基准的水准点,观测时主要涉及到设备包括毫米分型水准尺及S3水准仪。若情况正常或条件允许每层施工结束以后均需加以观测,主体结构竣工之后也应当继续分层、定期观测。施工场地周围有临时事件发生,比如大风、暴雨等情况,要予以重新测定。对沉降点进行观测时对周围条件同样有相应要求,例如尽量选取晴朗天气,早晨及傍晚时段,沿着固定路线固定观点加以观测等。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测量放线的精度较低,将导致建筑产生错位等现象,严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甚至会给使用者带来人身以及财产威胁。

参考文献:

[1] 胡永年. 房建工程施工中测量放线技术的应用[J]. 低碳世界. 2016(02)

[2]郑亚威. 房建工程施工中测量放线技术的应用[J]. 江西建材. 2016(15)

论文作者:王子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技术的应用论文_王子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