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增加,大型船舶进行货物运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而大型船舶需要有深水码头进行停泊卸货。深水水域的基床抛石施工质量尤为关键,此篇文章为探究深水水域基床抛石施工技术,以期为今后类似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深水、基床抛石、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1.1大连港长兴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栈桥墩工程14#墩,设计基床顶面宽度为24m,顶面标高-23m,基床厚度9m,抛石量为11669方。
1.2本工程施工区域水深流急,最大水深达30米左右,最大流速超过3节,属外海无掩护施工,实际作业天数有限,有效施工作业时间短,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及质量。
1.3根据设计要求,抛石基床采用10~100kg块石(含泥量不大于3%,10kg以下块石或碎石含量不超过10%),抛石断面见下图:
2、施工工艺流程
抛石船定位→测量水深→基床抛石→复测水深→检查验收
3、施工方法
① 在沉箱基槽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基床抛石施工。
② 定位船定位:由于现场施工条件较差,且抛石区离陆域较远,为方便施工船舶定位施工,拟在施工现场布设施工浮鼓。抛石施工时采用了配有GPS系统(Trimble5700型)的定位方驳定位,抛石方驳靠定位方驳进行抛石的施工方法。
浮鼓布置示意图
③ 抛石开始前,测量人员用水坨对基槽进行探摸,如发现有淤泥回淤,立即通知主办施工员,进行清淤处理。
④ 抛石石料:石料在出石码头处装船,抛填石料要求为10~100Kg中块石灰岩,要求无裂纹、无风化、无泥渣,级配良好,且石料在水中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对于不合格石料,禁止抛入基床。
⑤ 抛石前,定位方驳按要求驻好位,开体方驳依附定位方驳驻位,保证开体部分完全进入到抛石范围内,并由测量人员控制好开体部分的横向及纵向位置,同时作好施工过程记录,抛石时,方驳操作人员按开体2.6m宽度进行抛石(开体宽度先按2.6m控制,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采用5m一个断面移船抛石(由于水深大,石料抛洒入水后,形成的扩散角度比以往施工经验中得出的角度大,约为14°~15°);采用平板驳抛石时,移船距离采用3m为一个断面进行移船作业,测点间距不超过1m,测锤用Φ12钢筋焊接成的花篮(重达15kg),底直径为30cm。
⑥ 抛石时,在水流较大、气象条件不好时用开体驳进行粗抛石,在平流时用平板驳进行细抛、找平。施工中综合考虑水流、风浪、对抛石位置的影响,采取试抛石的方式,掌握块石堆扩散情况,以确定起始点位置和移船距离,要控制在较短时间内(一般在30s~90s之间)抛下,使抛下的石堆厚度比较均匀。
⑦ 在抛石过程中,必须勤问水位、勤测水深,防止漏抛或高差过大。在相邻施工段接茬处,要在邻近接茬2m~3m的已抛部位开始测水深,并采取先测水深、后抛石、再测水深的方法进行抛填,以免漏抛或抛高。
4、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1由于本工程基槽水深较深,潮流流速较大,影响了抛石验收的测量精度,为了工程质量得以有效控制,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采用GPS定位水深一体化联测系统和测量水坨同时进行验收,并在原水坨的基础上加大重量,减小竖向杆件的钢筋直径,并且将原水坨的测绳改为钢丝绳(直径为6cm)。
4.2为避免抛石后基床顶标高抛高现象,我们采用施工控制顶标高比设计基床顶标高降低20cm的施工方法加以避免,效果良好。
5、结语
5.1对施工区域的潮流结果分析,确定施工时间
在工程开工前期及施工期间,不间断地对施工区域的流速、流向、潮流进行实地测量,掌握了大量的流速、潮位数据,并据此拟定出了充分利用施工作业天,针对不同工序采用不同施工方法的具体措施。以施工期间的4月1日为例,绘成以时间为X轴,以流速、水位为Y轴的曲线分析图,如下:
水流分析示意图
从表中,可以得出:①潮水退至0.8m左右时,流速小于0.4kn,第一次在8:20~10:10之间,持续2个小时;第二次在20:20~22:30之间,持续2个小时;②潮水在涨至+1.6m以后退潮至+1.3m潮位期间的流速小于0.4kn,第二次潮水在涨至+2.0m以后退潮至+1.6m潮位期间的流速小于0.4kn,在此期间之外的流速普遍大于0.4kn。由此可以得之,基础抛石中,力争在水流较大,气象条件稍差时进行粗抛,而在平流时(小于0.4kn的流速时)突击进行细抛、找平,不仅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而且也避免了因抛石过高或过低造成返工而影响工程进度。
5.2工艺实施现场实施情况、实施效果及改进方法
5.2.1抛石船按照要求驻位,经过试抛,平流时,抛石后扩散2~3米,实际石料扩散的面积与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的面积基本相符,石料实际的扩散角度基本在14°~16°之间,我们得出了在开体驳抛石施工中,可以取中间值15°
石料抛洒的位置与经验公式有一定偏差,分析原因有二,其一为石料在入水后受实际潮流流速大小、流向的影响产生偏移,其二,受石料大小、重量不一的影响,造成石料扩散角度不同,造成抛洒位置的偏移。为了保证抛石叠高部分质量可控,我们在施工中,对上述两个原因加以控制,即在对基床边界进行搭接抛石时,控制潮流流速在0.4m/s以下进行,并严格控制石料规格在10~100kg之间,以减小抛石偏差,实施效果良好。
5.2.2平潮作业时间短,改进验收方法
由于本工程基槽水深较深,潮流流速较大,影响了抛石验收的测量精度,为了工程质量得以有效控制,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采用GPS定位水深一体化联测系统和测量水坨同时进行验收,并在原水坨的基础上加大重量,减小竖向杆件的钢筋直径,并且将原水坨的测绳改为钢丝绳(直径为6cm)。
5.2.3抛石顶标高的调整
为避免抛石后基床顶标高抛高现象,我们采用施工控制顶标高比设计基床顶标高降低20cm的施工方法加以避免,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潘伟、卫学亮,深水直立式防波堤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中国港湾建设,2007年,总第148期(第2期):46~49。
作者简介:
关鹏(1987.1-),男,辽宁省抚顺市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论文作者:关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流速论文; 石料论文; 水深论文; 标高论文; 深水论文; 测量论文; 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