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研究论文_张慧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研究论文_张慧琴

【摘要】: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于学习内容的把控也不是很全面,所以在学习阶段,对话交流在课堂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实际的对话教学中,教师们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没有应用灵活的教学活动,使得预计的教学目标没有实现。因此,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并进行相应的有效对话,才是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

引言

在我国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许多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有效对话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运用有效的对话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现状分析

1.1学生对有效对话的参与度不高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需要师生间的话语平等,教师不能包办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学习,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多边交互对话,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对话内容和方式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有效对话的参与度不高,即使有些学生参与其中,也可能会提出一些幼稚、好笑甚至对教学没有作用的问题,不符合教师所设想的教学思路,但教师不能回避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合理解决,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自己所设定的问题来掌控整个教学过程的,表面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但实质上学生受制于老师,真正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只是沿着教师所设定的思路進行思考和学习。另外,有些语文教师的话语霸权和行为控制等会让学生不敢加入有效对话中,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2有效对话内容存在误区

当前小学语文有效对话教学的具体内容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有效对话脱离文本。由于学生思维相对较为活跃,经过几个简单问题的对话后,他们可能就很容易跑题,如果不对对话过程进行有效掌握,就会导致有效对话教学变成拉家常式的谈话交流,所以这就需要发挥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既不能否定学生的观点,也不要给学生制造硬性规定,通过适时的引导来掌握整个对话方向。二是学生对于对话内容的理解较为肤浅。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对话内容,进而停留于简单肤浅的知识层面。三是对话问题相对较为烦琐。由于一些语文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于对话内容和问题缺乏认真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问题流于俗套而表面化,无法引起学生深度的思考。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2.1创设情境,在平等互动中对话。

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和皆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互相推动。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因此,我们应带着一颗童心进入课堂,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的一道风景,用幽默为课堂速写为无限春光。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抛开功利色彩,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雇,自由交流,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让民主、平等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课堂生活。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练习4》中口语交际“学会道款”这一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以创设情境为主,因为活动和富有情节的教学会使低年级学生更感兴趣,为使教学更有亲和力,学生很感兴趣,我先作自我介绍,然后进行现场采访:“我有个好朋友叫红红,星期天帮妈妈干家务时不小心把妈妈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你们说该怎么办?”“红红是不小心打碎花瓶的,向妈妈道个款,妈妈不会生气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妈妈都喜欢诚实的孩于,如果你不说,妈妈才会生气呢!”我故意问:“可这是红红妈妈心爱的花瓶啊,肯会生气的。”“可以这样跟妈妈说。‘我做错了一件事情,知道您会生气,可还是要告诉您,因为我想做诚实的孩子。”“果然这样做了妈妈还是生气,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妈妈!”瞧多机灵的孩子啊!接着我又进行角色转换,扮演不愿意向妈妈道歉的孩子。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用各种道理进行说服。在妙趣横生的情境教学中,在师生互动的真情对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锻炼,情感认识有了提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了讨论,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帅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教师有了一个开放的心态,就会有交流的局面,才能实现互动生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获得心的沟通。

2.2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需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话当中。在小学阶段学生们互动情绪比较高,这时候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一定小组的训练,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使用一些教学活动手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激活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和趣味。在丰富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学习能够增强学习的有效性,也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地掌握学生的情感变化,通过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五个学生分为一组,让基础不同的学生加强沟通能够让各个学生都得到彼此的优点,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探讨问题,能够让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得以加强也能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速度得以提升。

2.3在语文课外教学中要不断创新丰富的课外活动。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感。在进行对话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对话内容与语文课本中的学习内容相互结合,通过小学生当前的认知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特点比较宽泛,通过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将更多丰富多彩的教学内活动变得更加灵活,让学生融入到语文课外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还要多介绍给小学生一些课外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朗诵等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内容进行时,需要对文章中的人物特点和对话等进行分析,对于一些优质的对话需要让小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进行,这样能够通过增强体验,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感觉,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

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维持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就能够较好地打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合理的对话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较为完善的教育环境和氛围进行创建,在精心设置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宋高先.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40-41.

[2]林泉.借力“微格教研”促进有效对话——基于“微格教研”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对话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58-59.

[3]郑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75.

[4]梁春燕.有效对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7(9):47-48.

论文作者:张慧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研究论文_张慧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