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为例论文,农民工论文,意愿论文,外出务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由农业部组织的对农民工输出较多的15个省、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到2008年春节前返乡的农民工大约有38.5%失去原有的就业岗位。中国的劳动力迁移与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移相比,存在一个最大不同点,它是一个既有流出又有回流的过程(蔡昉,2001)。很多学者对农民工的回流及影响其回流的因素做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基于农民工的自然回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农民工的失业回流和自然回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减少,使得许多过去主要从事贸易的企业遇到生产上的困难,致使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面积的减少,出现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速度增加,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便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作为全国较大劳务输出基地之一的四川,截至2009年2月失业返乡农民工累计达到212万人,农民工失业返乡率达17.6%,年龄结构以40岁以下青壮年为主,近半数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历,再就业培训提升空间相对较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www.stockstar.com)。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失业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的差异及影响其意愿的各种因素,从而了解当前社会大量农民工的普遍就业观念和职业发展计划,有的放矢地制订相应对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研究假设
本文界定的失业返乡农民工是指受金融危机影响,所在单位倒闭或效益不佳而被遣散、裁员返乡的农民工。
在此假定失业返乡农民工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当他面临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时,他会选择可能带给他最大效用的方案。基于前人研究,对失业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意愿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选取了以下解释变量。
(一)年龄
达到一定年龄后,返乡农民工不仅受自身体力的限制,外出务工面临的阻力会增加,而且外出务工的顾虑也会增多。调查发现,年龄对农村劳动力省外就业的影响比较显著,年龄每增加10年选择“省外”就业的可能性就减少45.6%(朱红根、康兰媛,2008)。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不同。
(二)性别
与男性相比,在外出就业的过程中女性返乡农民工会较多的受家庭和个人身心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意识,家庭生产模型的家庭内部分工比较优势假说也表明了性别对农民工外出就业意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乐君杰,2008)。
(三)外出务工时间
农民工在外务工延续时间越长,对城市社会的理解力、适应性和融入性越强,获得更好工作和更多务工收入的可能性越大(和丕禅,2004;吴兴陆,2005)。外出农民工在外的时间越长越不愿再返回流出地(石川、杨锦秀、杨启智,2008),他们更倾向于外出就业。
(四)个人外出务工形式
农民工的个人务工形式有以务农为主、农闲时打工,以打工或经商为主、农忙时务农,完全不务农三种形式,本文假设形式为经商、打工为主的农民工,他们更习惯外出务工的生活,其选择继续外出务工的几率更大。
(五)家庭外出务工形式
我国农民工常见的家庭外出务工形式有举家外出、夫妻外出、配偶一方外出。在夫妻或举家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农民工对家庭的顾虑较少,则假设其更愿意在原城市就业。
(六)技能培训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逐渐呈现分层化的特点,不同技术等级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较为明显。职业技能培训的缺失是限制农民工求职和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由于农民工普遍缺乏技能培训,导致无技能或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显得异常拥挤,其就业很难得到较高的报酬。因此,假设参加外出务工技能培训越多的农民工重新就业和获得高薪的可能性越大。
(七)社会保障
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学者们从其原因和措施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对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关系却很少涉及,本文仅选取返乡农民工在职期间是否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购买保险两个变量来分析,预期在职期间社会保障程度高的返乡农民工会更倾向于继续外出务工。
(八)收入变化情况
本文主要研究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因此收入的变化主要是2008年最后两三个月与上年同期收入水平的比较,以期解释返乡农民工是否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本文预期,收入为增加的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意愿更强烈,而收入为减少或不变的返乡农民工就业会寻求新的途径,但不排除继续外出务工的可能,所以,收入为减少或不变对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的影响可正可负。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数据由课题组成员利用2008年春节回家的机会,对所在地区的返乡农民工本人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所得。共获得564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10份,问卷有效率为90.4%。调查对象为2008年春节返乡农民工,调查样本涉及四川省10个地区。其中有109位农民工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返乡,占到了总体样本的21.37%。本文主要研究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意愿,因此总体样本数为109份。
(二)样本一般性描述(见表1)
三、模型构建及模型估计结果
(一)模型构建
Logit回归模型是研究定性变量与它们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有效分析工具。模型的因变量只有两种选择,事件发生与否分别用0和1表示,1表示事件发生,0表示事件不发生。因此建立一个二元Logit模型,分析其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并检验上述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确定各个因素影响程度和显著性。
利用上述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关于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计量经济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Y表示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情况,其取值为0和1。1表示返乡农民工选择继续外出就业,0则表示其选择回乡务农。
选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估计,具体的数学模型如下:
式中,表示愿意继续外出务工的概率,表示愿意继续外出务工的概率与不愿意继续外出务工的概率之比,定义为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机会比例。解释变量的含义为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因素,具体变量设定见表2。各个系数表示解释变量对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程度,其取值等于意愿机会比率的变化率,正的系数表示该解释变量对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为正,并且系数越大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外出务工的概率就越大。
(二)回归结果
运用spss11.5软件对模型进行极大似然法回归估计,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分别给出回归系数(B)、标准误差(S.E.)、统计量(Wald)、自由度(df)、显著度(Sig.)以及幂指(Exp(B))。其中,Sig.表示不同变量Wald检验的显著性水平;Exp(B)表示自变量对愿意继续外出务工的概率的边际影响。
从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变量的作用方向与预期一致,且模型的预测正确值达到了83.5%。但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显著值为0.154,模型的解释力不强,需要进一步的修正。
(三)模型修正及讨论
从上述模型看出,只有年龄、性别、外出务工时间、是否签订合同四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个人外出务工形式、家庭外出务工形式、技能培训、企业是否为其购买保险、收入变化情况均没有通过检验。笔者采用逐步回归法,剔除了部分不显著变量,得出的修正结果见表4。
对比表3和表4,可以发现返乡农民工的年龄、性别、外出务工时间、是否与企业签订合同四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返乡农民工的个人外出务工形式、家庭外出务工形式、技能培训、企业是否为其购买保险和收入变化情况五个变量对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主要原因有:
1.个人外出务工形式。我国农民工的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较大,并且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临时性强、稳定性较差的工作,导致其个人务工形式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对失业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是可以接受的。
2.家庭外出务工形式。绝大多数农民工是迫于生计而外出务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在消费水平更高的流入地,整个家庭外出务工就比农民工单独外出的成本更高、负担更重,也就是说整个家庭外出务工反而可能降低农民工的生活水平,这可能是该变量没有通过检验的原因。修正中发现该变量虽然对提高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其本身仍然没有通过检验,所以,还是不能纳入修正后的模型。
3.技能培训。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返乡农民工从事的是一些脏、苦、累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他们参加的技能培训存在着竞争力不高的缺陷,被其他人替代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在农民工看来有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对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并不大。
4.企业是否为其购买保险。一方面,我国对农民工保险制度的建设起步较晚,惠及农民工的保险措施并不完善,比如企业并没有主动为农民工购买保险;另一方面,农民工自身的保险意识也不够强烈。这应该是该变量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5.收入变化情况。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农民工的收入有所减少,但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意愿没有受到收入变化的负面影响,说明农民在农村务农和外出务工之间选择,即使外出务工收入有所下降也愿意外出务工。
(四)修正后模型结果分析
1.年龄对失业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从模型的结果来看,变量系数β为负与预测方向一致,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年龄对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有较大的影响。年龄对继续外出务工意愿概率的边际影响为0.495,年龄每增加10年失业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概率减少49.5%,这也验证了朱红根、康兰媛(2008)的结果。由于在实际使用的数据中,55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为0,因此该统计模型对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解释力可能有一定限制。
2.性别对失业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性别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体现了性别对失业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程度很大。从回归系数的正负方向可以看出,男性愿意继续外出务工的概率比女性大,与预期一致,并且其概率为女性的10.968倍,验证了乐君杰(2008) 关于家庭内部分工比较优势的假说。
3.外出务工时间对失业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外出务工时间这个变量也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失业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越长,选择继续外出务工的概率就越大。从该变量的幂指可以看出,失业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每增加3年,其选择继续外出务工的概率就增加40.8%。
4.签订合同对失业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签订合同的状况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但回归系数为负,与前面的理论不一致。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还不强,不能有效地利用合同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合同的需求度不高。
四、简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利用对四川省失业返乡农民工的调研数据,采用一般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四川省失业返乡农民工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果:返乡农民工的年龄、外出务工时间以及与企业签订合同的状况对其选择继续外出务工的概率有显著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选择继续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更高;失业返乡农民工越年轻其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越大,返乡农民工中男性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越强烈。
(二)措施
1.流出地政府应该加强农民工流动管理,加强与流入地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全面落实中央政策,各地区从流出地和流入地双方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强劳动力资源供需双方的联系与沟通,在利用好中央财政的就业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农民工职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扩大技能培训规模。根据供需情况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以保障各工种的供需平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好乡镇、村和街道、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信息网络平台,为提高农民工就业率,建立长效的农民工有序流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愿意留乡从事农业生产或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流出地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其发展,利用他们的技能和知识,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2.流入地政府应重视流入农民工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爱与归宿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要保证农民工在外地更安心的工作,流入地政府还应该做好农民工家庭其他成员面临的社会问题。例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住房问题、户籍问题等。同时,还应该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从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入手,保证社会的安定。劳动合同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有效手段,从理论上讲有合同作为保障的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外出务工,但本文模型结果与理论相悖。从侧面可以看出农民工对合同的信任度不高,没有有效地利用合同这个法律武器保障自己权益,因此应该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总数、变量数目较少,考虑到的影响因素不够全面。比如,返乡农民工在流入地的生存状态、发展前景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其务工意愿,但文中未能得到反映。这也是进行下一步研究所要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