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高校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团结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感召力、凝聚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各个时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向来是我国对青年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不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发生着重大影响,而且给人们、尤其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因此,研究、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遇到的问题,探索应对的策略方法,对于我国青年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采取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育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其中最直接的是“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课外活动教育主要指配合教学举办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如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活动、各类先进人物的报告会、参观革命历史场馆遗址、举办有关的阅读和征文比赛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一些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其表现如下:
1.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继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狭隘的。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变小了,已然成为一个“地球村”;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社会活动范围大大拓展,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去留学、经商、工作、旅游观光或在国内的外资公司供职,俨然已是“世界公民”。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讲爱地球、爱世界,再讲爱国主义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2.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讲爱国主义有碍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寻求最大的市场,以获得最丰厚的经济利益。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人也会去寻求机遇,开发潜能、发挥才智,实现自我的最大价值,而爱国主义倡导的是国家利益至上、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会妨碍个人利益的实现。
3.有人认为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专业教育,没必要再进行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大学生所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已形成了浓厚的爱国情感,在国家遇到危难、遭受侵害时,爱国情感会自动迸发出来的,如:美国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后,大学生群情激愤,自动组织起来进行集会、游行,声讨美国的侵略行为,足见其深切的爱国之情。未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要靠专业知识与技能,没必要再花费时间精力进行爱国主义的学习和教育。
这些观点应引起高校教育者的注意,并作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二、正确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高校中有些学生之所以对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心理上的拒斥,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缺乏正确认识,对国家发展与个人前途命运的关系理解不深,此外,与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设计和课堂的教学形式也有关系。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世界政治及意识形态一体化,而且国家利益、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会越来越突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地位,这主要体现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基础、主要载体——跨国公司、世界金融中心及其网络几乎全部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是全球经济自由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订者,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制订。发达国家通过经济全球化,把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较严重、技术在其国内已相对过时、利润较少的“夕阳产业”大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高科技产业,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分布更加不合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推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优势,极力向发展中国家宣扬、推行、渗透其主张的文化价值观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他们主张“人权高于主权”的政治理论,推销其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及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实质是想借此干预别国内政,弱化一个国家的主权。他们主张的理论观念、推行的价值观,是为自己在全球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利益服务的。因此,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道德和文化价值观的问题。世界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并没有因经济的全球化而走向一体化,世界并没有成为“地球村”,人们也未成为没有国籍的“世界公民”;相反,在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道德文化以及价值观等问题上矛盾冲突更加尖锐。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讲爱国主义是必要的。“如果失去了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也就失去了人民民主,并且从根本上失去了人权。”(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
但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决非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以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由,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之上,对其他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行歧视、限制、掠夺的政策,维护本民族的特权,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先进的东西,盲目排外。而我们的爱国主义不但讲爱自己的国家,也积极倡导爱世界,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和平共处,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自身的稳定与发展,就是对人类和平与进步的一大贡献,因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的温饱、稳定,消除了对邻国乃至世界其他各国的人口和经济的压力,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鼓吹民族至上、民族歧视,相反,我国积极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倡导世界各国共存、相互尊重,积极推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我国勇于承担在国际事务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我国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是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一个策略,也是为了把对外开放推向更广的范围和深度。同时,学习、研究和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这本身就是对一种外来文化和制度的吸收、利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突出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与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并不矛盾。从历史上看,当我国遭受西方列强凌辱时,国家利益受到侵犯,个人的生存与尊严得不到保证,更谈不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当国内处于战争、分裂状态时,不可能存在实现个人价值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整体实力提高,社会发展,为人们尤其是青年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宽松条件,使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在全球化进程中,只有我国国家利益得到了维护和发展,国家才有能力为每个人的生存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为每个人的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使每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大实现。而个人价值的实现,又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保证社会的不断发展。所以,在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中,国家和个人是不可分割的,国家的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是辩证统一的。
未来的竞争虽然激烈,面对竞争虽然需要较高的技术才能,但这与爱国主义的教育并不矛盾,高尚的爱国情感可以强化爱国之情、报国之行;相反放松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虽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但却可能迷失政治方向。这既不符合教育的目的,也不能确保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大学生仅接受专业教育是不够的,还需将爱国的情感升华、积淀下来,从理性上认识爱国的重要性、爱国的具体内容与时代内涵、爱国的途径。和平时期的爱国行动大多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体现在具体的平平淡淡的职业生涯中。为此,高校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爱国的情感,培养爱国的坚定信念、顽强的毅力和实干的精神。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和方法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给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分析研究挑战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改进我们原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继续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引导,把教育重点转移到理性教育上,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具体说来,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性原则。我国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有明确规定: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因中小学生年龄小,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以让他们认识祖国的美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优良传统等内容为主的正面教育是正确的,但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若停留至此,不但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简单重复,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因此,要衔接好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由小学、中学到大学逐步深化,从情感教育深入到理性教育。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历史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阶段,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不同,当代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加强危机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这需要从全面认识中国现在面临的危机开始。危机来自两个方面:从国内来说,我国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缺乏,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生产力整体水平较落后,至今仍有许多人的温饱问题未解决,国家未实现完全统一;从国际上来说,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安全、金融安全、国防安全、信息安全甚至国家主权都面临严重的挑战,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也不容忽视。如果我们意识不到面临的危机,就不能积极应对,危机就会变成危险。无论是解决国内存在的问题,还是应对外来的挑战,都需要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的实力。这就需要大学生以爱国之志指导爱国之行,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历史重任。
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相结合。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未来的经济建设对国际贸易、管理、法律、会计、技术等各方面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同时,国家的发展会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服务设施和创业机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行民主和法制建设等都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大学生如果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价值实现与国家的命运前途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把爱国主义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发展时期的爱国主要体现在平时兢兢业业的工作里。尽职尽责就是报效祖国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必备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以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与职业作风为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报国之志之行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虽未走向社会、开始职业生涯,但现在必须明白这一道理,并好好学习,为将来以职业报国作好心理和专业素质准备。
爱国主义教育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实质是高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就是科技的不断创新、应用和发展。生产方法、产品、管理方法与制度等方面也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尽管我们可以学习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当代最先进的技术是学不来、买不到的,需靠自己研究开发。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就不能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只靠技术引进,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受制于人的局面。所以,在教学中,高校教师要向大学生强调这一点,并注意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完善课堂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课堂上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有理论的灌输,也要有师生间及同学间的交流探讨。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对爱国主义进行正确的理解,鼓励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大胆发言,特别要注意让持具有代表性偏激、错误观点的学生发表看法,以便全面了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认识的盲点、热点、疑点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难点所在,并能就这些问题在学生中开展讨论,使学生之间的观点发生充分的碰撞、交锋,以明辨是非,发挥学生教育学生的作用。教师在关键时刻进行必要的质疑、引导、最后予以总结,并可作为平等的参与者说出自己的分析和观点,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避免居高临下的传统说教,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