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黄疸采取短时多次蓝光治疗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儿科诊治的76例患有黄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采取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总结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本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75例治愈出院,1例病情未得到明显改善转院治疗;治疗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取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并配合相应护理,临床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关键词:蓝光疗法;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
新生儿黄疸就是新生儿阶段因血清胆红素未正常代谢导致的以皮肤、巩膜黄染的病症。临床上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前者通常不需针对性治疗可自行消退[1];后者不会自行消退,随着病情发展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引起胆红素脑病,会造成死亡、严重后遗症,因此需及时进行治疗。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基于患儿的特殊性,在护理上有更高要求。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76例新生儿黄疸采取短时多次蓝光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临床症状、血生化等检查确诊,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排除溶血、肝功能异常等患儿。其中,男患儿42例,女患儿34例;日龄3~14d,平均(8.1±3.2)d;足月儿66例,早产儿10例;出生体重2.0~3.8kg,平均(3.1±0.3)kg;入院时血清胆红素为(284.1±54.6)μmol/L。
1.2方法
1.2.1治疗
本组患儿均采取短时多次蓝光治疗。选用宁波戴维公司的XHZ型双面治疗箱,蓝光波长425~475nm,将患儿置于上、下光源下照射,8h/次,2次/d,前后间隔4h,连续治疗3~5d。在照射中需要用黑色眼罩罩住患儿双眼,同时用柔软布片妥善遮盖患儿的会阴、肛门等部门,以免损伤。
1.2.2护理
(1)照射前护理:①健康宣教,在治疗前需要向患儿家属讲解新生儿黄疸临床知识,包括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并向其解释蓝光照射治疗的效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家属清楚患儿的病情,以得到他们的理解、配合,以便患儿得以顺利治疗;②蓝光箱护理,对暖箱进行清洁,保持干燥、卫生,并对蓝光箱的灯管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同时用95%酒精妥善擦拭灯管,以免灰尘影响光照效果。根据患儿病情、日龄调节好箱内温湿度,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控制在55%~65%,箱内水槽加适量蒸馏水,把蓝光箱放在整洁、通风好的房间,室温控制在20~24℃。③治疗准备,治疗前需要对患儿疾的病情进行系统了解,并做好相关检查,全面评估。在光照前需要给患儿进行洗澡,确保皮肤清洁,不得在患儿皮肤涂粉或者油,避免减弱蓝光照射效果。此外,将患儿的指甲剪短,以免抓伤自身皮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照射中护理:将患儿置入蓝光箱后启动后计时,并记录好。光照中密切观察患儿尿布、眼罩有无脱落。同时,要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箱内温度变化,每隔1h测量1次体温,在体温高于38.5℃时须当即停止治疗,等体温恢复到正常后再继续照射治疗。确保患儿全身皮肤光照均匀,并观察记录患儿的皮肤状况,看是否出现皮疹、发红等情况,并要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及血压、脉搏、心率、面色等生命体征,一定出现异常须停止治疗并告知医生处理。在治疗后代谢产物会通过肠道排出,所以患儿的排便频率会增加,必须做好患儿的肛周护理,及时用温开水清理,确保清洁干燥。在治疗间歇阶段,护理人员需做好基础护理,教会患儿家属进行抚触、按摩等工作,并指导母乳喂养。
(3)照射后护理:在光照完成后,需要对患儿的皮肤进行全面检查,看是否有损伤,然后为患儿妥善穿好衣服,做好保暖工作。同时,密切注意患儿生命体征情况,每4h进行一次体温测试,如出现异常须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1.3效果观察
治疗后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掌握该组患儿的治愈情况,即黄疸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水平。并了解治疗中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处理
本研究资料均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数据用(±s)表示,以t检验,计量数据用例数(%)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76例患儿通常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平均(117.2±3.6)μmol/L,与入院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t=4.116);治疗中出现2例轻度皮疹,3例腹泻,发生率为6.6%。75例得以治愈出院,治愈率98.7%,1例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明显改善,转到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3.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病因较多且复杂,通常生理性黄疸不需特殊治疗就会自行消失;而病理性黄疸需进行针对性治疗,发病率在在10.5%~25.0%,早产儿相对较高[3]。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会损伤到患儿中枢神经,严重威胁到患儿的健康。光照治疗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光照使胆红素出现异构体,使其转变成水溶性物质,不通过肝脏结合,而经胆汁或尿液排出。研究表明,波长450~460nm光线的对胆红素的作用最强,蓝光波长主峰在425~475nm,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基于新生儿年龄很小,皮肤娇嫩,应分若干次短时蓝光照射,并要做好全过程护理。本组76例患儿通过治疗和全面护理后,75例(98.7%)治愈,与崔冬冬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而言,采取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促进康复,但为确保治疗顺利必须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对接受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6):175-177.
[2]王卫平.儿科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411-417.
[3]黄科锐.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4,02:47+50.
[4]崔冬冬.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28-229.
论文作者:程宝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患儿论文; 黄疸论文; 蓝光论文; 新生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血清论文; 病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