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新生儿患者,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医院的环境和设备因素、护理人员的因素以及新生儿自身的因素。结论 要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防范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医院环境、增加医疗设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等,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护理风险。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新生儿的生理调节功能以及适应能力都不成熟,且免疫力较低,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病,一旦生病,病情变化快,治疗和护理难度高,安全隐患大[1]。护理安全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整个过程中,不出现允许范围内的生理、心理或者功能上得缺陷、障碍、损害或死亡,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掌握好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新生儿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应的防范措施,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新生儿患者,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新生儿患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体重在2.0-4.2kg之间,平均体重为(3.4±0.5)kg;日龄在1-25d之间,平均日龄为(12.6±4.2)d;包括循环衰竭患儿3例,窒息患儿12例,中枢神经系统患儿5例,呼吸窘迫患儿8例,低血糖患儿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2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4例。
1.2 方法
对所选取的120例新生儿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资料包括新生儿的基本情况、护理的方法和过程以及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
2 结果
新生儿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医院的环境和设备因素、护理人员的因素以及新生儿自身的因素。
3讨论
3.1 新生儿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具体分析[3]:1医院的环境和设备因素:医院病房的环境和设施会对新生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我院在新生儿病房内的配套设施有蓝光箱、监护仪及呼吸机等,可以基本满足新生儿治疗和护理的需求。但是由于新生儿本身的抵抗力较弱,在使用这些设备时,只要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新生儿感染。此外,设备参数和温度的调整也必须注意,容易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2护理人员因素: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对专业不够热爱,对工作没有归属感,导致在工作的时候投入不够,护理质量不高。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够,业务水平不高,缺乏应用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在患儿出现突发情况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增加。此外,有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注重文书的书写规范,导致常常出现护理记录不完整或者不够全面,欠缺连贯性或者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不能够真实的反应患儿的病情及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护理人员的药理知识比较欠缺,对药物的使用和药物的保存方法不当。比如,对于遇光易分解的药物没有避光保存或者避光输注,导致患儿使用了变质的药物。或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的时候没有进行查对,造成患儿出现用药安全问题;普通药品与高危药品没有分开放置,导致护理人员在紧急或者繁忙的情况下拿错药,而造成安全隐患;在药物配制的过程中,没有注意无菌操作,导致给患儿输注了被污染的药品等。这些方面都可能增加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3新生儿自身的因素:首先,新生儿本身在各方面都比较脆弱,对外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较差。因此,如果不加以特殊的护理干预,很容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窒息、呼吸窘迫等情况,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造成严重威胁。其次,新生儿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在身体不适时,无法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这就导致在进行新生儿护理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新生儿的皮肤通常很薄,在输液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护理措施,容易导致新生儿皮肤的刺破处出现感染等现象,导致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甚至导致住院的时间延长[4-5]。
3.2 新生儿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1改善病房环境、完善医院设施:加强医院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对与已经老化的电线和水管及时进行更换,对于科室和病房内的不安全因素定期进行排查;加强医疗设备和仪器的保养,提高设备和仪器的完好率;在使用各种设备和仪器前先进行观察和检查,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和仪器包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设备和仪器使用知识的培训[6]。2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加强护理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专科护理知识及专业操作的培训,并从思想上增强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换位思考,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严格执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并考核,使每个护理人员都清楚的了解自身的职责所在,特别是在日常护理中,能够将每一项基础工作做好[7]。同时,注重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护理记录的要求和规范必须熟练掌握,保证护理记录的完整性与一致性,避免涂改。3重视并加强对新生儿的检查:护理的疏忽以及潜在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导致新生儿容易出现意外状况[8]。所以,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必须重视对新生儿的检查。护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各项情况。对于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面色、呼吸、心率、体温等必须要有详细的文书记录。一旦发现异常,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从而体现出护理人员工作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尽可能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任磊.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67-268.
[2]杜翠林.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1):201-202.
[3]裴小瑜.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30(6):155-156.
[4]田碧兰.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7):117-118.
[5] 何爱荣.新生儿游泳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46-146..
[6] 华利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6):27-27.
[7]顾利燕.安全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3,31(4):358-359.
[8] 庞桂芳[1].基层新生儿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9(22):2038-2039.
[8]詹建华,马亚红,俞叶飞.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13):79-81.
论文作者:朱永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新生儿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不安全因素论文; 患儿论文; 因素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设备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