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论文_张元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论文_张元福

桐梓县娄山关街道中心学校 张元福[摘要]新课标的发展改革是以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来进行的,这一改革涉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完全转变,以便教师从小学生基本情感、基础能力和知识的培养出发,强化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逐渐成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关系

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教学要求与小学生的基本特征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基于新课标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育要求与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生活化延伸教学,并及时进行实践反馈,通过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来强化小学生对思想道德和法治的理解,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 教学内容生活化,注重回归生活实践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对基础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延伸,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教学特征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会感恩这一过程中,教师单纯地引导小学生学会感恩,可能无法帮助小学生理解感恩的真实意义和情感,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父母辛勤劳作的场景或从其生活经历出发,让小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进而产生感恩父母的情感,获得感恩这一复杂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才能逐步形成正确、全面、完整的道德价值观和法治观体系。

2 小学品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 课程地位不突出,重视仅存表面

目前很多学校和家长对品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程度较为低下,没有认识到品德与法治课对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为我国基础教育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侵害,很多学校只是一味追求升学率,仅在口头承认品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将品德与法治课当作可有可无的课程对待。另外,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特别重视主课成绩,教师和家长都将关键资源放在提升成绩的观念中,忽视了品德与法治课教育的实效性。

2.2 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

小学品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以此来为社会的发展奠基。但从目前的小学品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来看,部分教师总是存在重人力素质教育而轻人本素质教育的情况。当忽略了对学生价值、人格、政治思想等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会表现出缺乏社会责任感及自私自利等不良行为,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 小学品德与法治课教学对策

3.1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创新评价方式

品德与法治与生活是课程评级反馈的基本目的,积极鼓励小学生发展,促进课程发展,同时积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因此,在以往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尊重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强调鼓励性评价。为小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提升小学生 学习的自信心,以激励的语言对小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使小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还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进步,让小学生在成功体验过程中得到自信,进而健康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开放教材,活用教材

在长期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人们通常都会将品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从实际生活中剥离,将其当成一种孤立的现象对待,这样就会导致教育本质失去针对性和时效性。品德与法治课程来源于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要进一步体现生活。所以,在品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内容安排中,应切实将其联系实际生活,将社会中出现的信息和问题及时安排到实际课程中。让小学品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内容不再是单一传递信息的工具,让其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话题与案例。

3.3 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要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当前,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依赖心理都比较严重,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缺乏主动学习和创新发展的意识。对此,品德与法治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参与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主学习和发展的乐趣。如在教学《购物的学问》时,教师就可以扮演顾客,学生们扮演各种售货员,向教师“兜售”自己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教师可以和学生们进行各种互动,如故意刁难学生,说商品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目的是想压低价格。如教师可以说:“我钱没带,可以先给我东西,明天再给你送钱来吗?”提升学生的警惕意识,等等,这样的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4 注重学生行为能力的提升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要能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很多小学生缺乏公德意识,破坏班级卫生,破坏校园卫生,在同学和老师眼中形象不好。有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在《环境小卫士》这几节课中提升学生保护环境以及动物植物的意识。如教师可以扮演一位肆意破坏班级卫生的人,随手扔纸屑、倒茶叶,甚至擤鼻涕,让全班学生产生厌恶的感觉。有的人劝“老师”要注意班级卫生,老师不但不接受,还要“强词夺理”,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最后,教师从角色中走出来,让学生们小组讨论破坏班级环境的行为,然后和学生一起劳动,把刚才的纸屑和茶叶扫除干净,“创造”一个干干净净的集体环境。

3.5 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教师普遍都是非常尊敬与崇拜的,所以教师对于学生品质及行为的养成极为重要。在实际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及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除了需要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外,还需要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相信此种理论兼具实践的教育背景下,必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现人本素质的教育目的。

4 结束语

经教学实践发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与实践对小学生思想的指导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帮助小学生规避很多错误行为。从教学价值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关注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催化剂,也是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沈思强.“班班通”设备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0):11-12.

[2]崔秀娟.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真正回归生活的分析[J].学周刊,2018(18):104-105.

[3]邱建萍.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J].中国农村教育,2018(08):10-11.

论文作者:张元福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论文_张元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